阿夫迪夫卡战役对俄乌冲突的战略影响
阿夫迪夫卡战役对俄乌冲突的战略影响
——日前马克龙发出北约可能参战的最新战争叫嚣
2024-02-26
到今年的2月24日,距这场战场爆发已经过去整整两周年了,至今依然看不到停下来的任何迹象。对于这场二战后真正的大国(国家联盟)之间直接对抗的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我最大的关注点是普京所提出并希望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目标的实际进程与新时代的未来现代战争的某些发展趋势。
此前于18日发表的《俄军解放阿夫迪夫卡的标志性军事意义》系对当时新闻的“应激”之作,现在准备就俄军攻克这个乌东筑垒防御体系核心支撑要点,取得的这一重大战役胜利对这场战争的战略影响,谈点个人看法。
当时就在该文中提出,在如何尽快肃清乌军残部的同时,俄中部集群司令部将面临着如何将战线向阿夫迪夫卡以西推进到尽可能远一些的位置,如何向南的格奥尔基耶夫卡(库拉霍沃)、波贝达、新梅哈伊利夫卡(弗勒达)战术方向的俄军联成一片,如何向北阿特木斯克(恰索夫亚亚)战役方向发展进攻的挑战。并估计到俄罗斯最高统帅部可能在(顿巴斯和扎波罗热)“南北两个战场同时动手,并不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就取得多大的显著进展,而是在此敌人信心开始动摇之际,通过一系列主动灵活的出击调动乌军并在此过程中窥探其虚实,从而为春夏作战寻找并选择适当的战略突破口”。
此时清理战场的具体内涵是控制战场,肃清城区及周边地区残余乌军的抵抗、收缴武器装备与枪支弹药、清点俘虏,并查清乌军阵地的实际部署情况,从而为进行战后总结与反思提供第一手战场资料。
俄军已在2月19日前完全控制了阿夫杰耶夫卡焦化厂,并在行政大楼上升起俄方旗帜。据国防部消息,“俄军在阿夫杰耶夫卡控制的面积达到31.75平方公里,俄军还向前线阵地纵深推进了8.6公里,乌军损失超1500名士兵”(1)。随着乌军第3突击旅弃守焦化厂堡垒区,这项工作在两三天内业已完成。
根据此前的公开信息,战前乌军在此据守的部队大致在万余人左右。攻坚战打响后,城内主要由第100、第53旅及其他独立部分队防守,在外围作战但未深入市区,包括从扎波罗热战场调来的第47、第116旅,大致合计有十余个建制旅、八个独立营、十六个无人机连及多支分属乌情报总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的特种部队,具体实力不详。
至2月21 日,目前俄军在阿夫杰耶夫卡战场“已经抓获了超过 950 名乌军俘虏,在清理焦化厂时发现地下室里还有另外 58 名士兵”(2)。也有两百人一说,但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离谱。
二、俄军在城区近接近地的战事进展
自2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解放阿夫迪夫卡,已经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截止2月29日,俄军在阿夫迪夫卡(阿夫杰耶夫卡)地区已经先后占领了西向近接近地从南到北的塞维尔内、托内尼克、拉斯托克凯恩、奥尔利夫卡、贝尔蒂奇、斯捷波沃等地,至当天 9 点只剩谢梅尼夫卡尚未实现完全控制。
这样乌军在此的“北斗七星”式村落防线基本土崩瓦解,从而俄军进一步巩固了对阿夫迪夫卡城区及周边地区的控制。
此外,早在本月4日,俄军就完全控制了阿城南翼对外正面佩尔沃迈斯基的“南部住宅和池塘地区。战斗已转移至佩绍特拉夫涅瓦街,该街是该地区的主干道,目前已被俄罗斯控制四成”(3)。
贝尔蒂奇-奥尔利夫卡-谢韦尔内以西地区主要是田野和林带,几乎没有可作依托的防御区域。因此,预计乌军随后必然将在从卡利夫斯克水库,经中间沃夫恰河道地区到奥列切季涅的河谷地带(见地形渲染图),即阿尔汉海尔克-奥切列季涅-新巴赫穆季夫卡-新波克罗夫斯克-梅若韦-卡利夫斯克水库一线建立新的防线。而将阿城战线向西推进到尽可能更远的这一水障地带,将成为俄军随后的直接作战目标。
当前俄军在阿夫迪夫卡以西近接近地的战斗任务,主要是巩固对城区的有效控制并尽可能将控制区推向乌军防御纵深,避免类似去年解放阿城以南的马林卡之后,在市区以西受水库地形,其实根本在于缺乏兵力的影响难以发展,从而至今在库拉霍沃始终没能取得突破,彻底解除顿涅茨克市被炮击威胁的窘况。
此后,中部集群从阿夫迪夫卡出发,如果向北可以支持俄军在阿特木斯克-恰索夫亚尔方向的战役发展并拿下红军城;如果向南直接会合马林卡方向的俄军进攻三十多公里外的康斯坦丁诺夫卡,从谷地走廊直接进攻作为乌军顿巴斯集团大本营的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双子城”,岂不更是一条战略捷径?
如果推进到这里,真正意义上的顿巴斯决战也就随之打响!
当然,大前提是俄军目前的库皮扬斯克-红利曼战线必须保持战略稳定,不出现影响全局类似2022年秋天那样的全线动摇。
三、俄军同时在上千公里战线上发起全线反击
(一)在阿特木斯克战役方向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俄军已经开始在一月末的北翼博格丹诺夫卡-伊万诺夫斯克一线取得了重大战术突破,陆续突入博格丹诺夫卡、伊万诺夫斯克市区,并抵达恰索夫亚亚市区东缘的城市建筑物附近。此时战事的焦点在伊万诺夫斯克:
至26日,俄军“正在克拉斯诺耶(伊万诺夫斯克)及周边地区推进,并在该村东郊站稳脚跟”(4);到28日,“伊万尼夫斯克激烈的巷战正在进行”(5)。这几天,“在激烈的巷战中,乌克兰人现在已经被村里大部分的俄罗斯部队击溃。南部军区第11空降旅、第150摩步师第68团和第102团正在驱逐乌克兰部队”(6)。正逼近运河。
(二)在波贝达战术方向 俄军第20摩托化步兵师于20 日已经解放了位于马林卡以南的波贝达,与此同时,第155海军步兵旅等部队正在新梅哈伊利夫、卡格奥尔基耶夫卡同乌军激战。正在此地作战的是乌军第79、第95空中突击旅和第33机械化步兵旅,乌军南顿涅茨克战线正面临被切断的直接威胁。
俄军占领波贝达后,向南可以攻击科斯佳提尼夫卡,随后从北面进攻新梅哈伊利夫卡;更重要的是可以沿着 H-15 高速公路前往格奥希夫卡,向北会攻克拉斯诺格夫卡。俄军的最终目标是打下乌军轰击顿涅茨克市区及周边卫星城的库拉霍沃,尤其是设在该地的重炮阵地。
距新梅哈伊利夫卡西北不远处就是康斯坦丁诺夫卡,这是其南顿涅茨克战线的主要补给中心,毗邻O-0532(马林卡-弗勒达)公路。
(三)扎波罗热战略方向 在俄乌武装冲突爆发两周年纪念日的2 月 24 日,俄军一度占领了作为去年乌军大反攻的象征,现业已变成废墟扎的波罗热州的罗博季涅村,当天俄军 “将乌军赶出了苏洛维金防线的第一道龙牙,基本占领罗博季诺,乌军去年夏季反攻中最大战果被俄军完全夺回”(7)。并在此后数天曾经有效控制着地势较高的村南大部分地区。不过到28日,“乌克兰军队(重新)收复了(在)罗博季涅所有失去的阵地,包括南部战壕,而俄罗斯军队则撤退到新普罗科皮夫卡以北的原始阵地”(8)。
可见,在此战事的激烈与反复程度,乌军依然在此不惜血本!
在22日终前,乌军第128独立山地突击旅的一个营和第78独立突击团的两个营已被调往罗博季涅。乌军预备队中第116机械化旅已经就位,其坦克营于前一天抵达小托克马奇卡,第44机械旅化炮兵团部署在普列奥布拉任卡。在约两个月前完成组建的乌克兰第141独立步兵旅预计将抵达罗博季涅和韦尔博韦地区,目前驻扎在谢尔巴基。
前线报告称,“在罗博季涅,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部队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部队已发起反击并试图夺回阵地,战斗仍在继续”(9)。这显然过于夸张!较之秋季反攻时乌军在此的集结规模这不算什么,部队质量更今非昔比。不过,这也算是拿出了新的家底!
不过,俄军打下罗博季诺这个象征性的废墟,也是早晚的事情。
虽然在自然地理上顿巴斯与扎波罗热、扎波罗热两州同属乌克兰大平原,除顿涅茨岭外所谓高地的地理标高大多也就一百多米,但两地还是有所不同。顿巴斯作为苏联时期重点建设的重工业聚集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工厂,建有如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这样的大型工业联合体,战前阿夫迪夫卡焦化厂就是为其提供炼钢用的焦炭,据说年产量高达上亿吨。同时还同步在周边建设了大量星落棋布的配套协作企业。这也是乌东筑垒防御地带产生的人文地理基础。而南边这两个农业州则地处作为产粮区的真正大平原,其间仅有规则的防风林带甚至狭窄的林线,主要散落着大量但规模并不太大的居民点即俄语翻译过来所谓的“卡”,而稍大的市镇即“斯克”并不多。俄军的“苏罗维金防线”就构筑在这种地理环境下。
个人认为,基于罗博季涅突出部地区的地形条件,也许这里及周边地区可能正在变成一个“吸引”乌军的新的“战役陷阱”。此时已拥有炮兵与反炮兵、无人机优势的俄军,似乎可以采取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当时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邓华将军积极吸引美军主动发起进攻,在地表野战中大量杀伤敌人的作战策略。有消息说,此前乌方宣称已经阵亡并有一个半月没有公开露面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近期去了托克马克。在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新梅哈伊利夫卡-弗勒达-罗博季涅即将连成一线的情况下,估计俄军在南线战场可能会有一个统筹性全面考虑。
此外,俄军“自 2023 年夏季以来首次重新启动胡里艾伯勒前线,控制了胡里艾伯勒东南别墅的大部分地区”(10)。
(四)克林基 作为乌军在第聂伯河左岸显示存在的克林基桥头堡也被肃清,俄军河防得到了有效的巩固。绍伊古20 日向普京总统汇报时称,“克林基已被清理干净,俄罗斯军队几乎占据了整个第聂伯河沿岸的阵地”(6)。现在彼此正在隔河进行炮战。
此时,俄军从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经南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到赫尔松上千公里的广宽战线上,不断发起此伏彼起不间断的主动进攻,进一步使乌军陷入了顾此失彼,战线四处破损、战略上日趋被动的非常不利状态。从马克龙日前提出并“不排除北约军队可能进入乌克兰”的言论中,也可以反证出乌军目前的战略处境。
这就为查清目前敌人布态,在“翻浆期”过后俄军的2024年的春夏攻势,奠定了一个较好的战场基础并准备了比较理想的前进阵地。
四、简要复盘阿夫迪夫卡战役
在2022年夏俄顿联军解放利西冒斯克之后,顿涅茨克人民军(DPR)和卢甘斯克人民军(LNR)再次进行了整编,正式融入俄军建制并划归南方军区指挥。其中,顿涅茨克第1军在二次整编后拥有六个建制作战旅,即第1(斯拉维扬斯克)、第5、第9、第110、第114(东方)和第132摩托化步兵旅,还有军部直辖的炮兵、坦克、特战部队和国际旅(12),而由原独立第9突击海军步兵团改编的俄第9海军步兵旅已经他调。全军实力估计在两万人左右。
在阿瓦迪夫卡战役中,顿军直接参战的是第1、第9和第114摩步旅,还有军直属第10坦克团和第1454摩步团。而第5摩步旅在马林卡,第110和第132摩步旅大概在格尔洛夫卡(13)。
客观地讲,这次战役的早中期是由在自己家乡作战的原顿涅茨克人民军(DPR)唱的主角,后期在俄军中部集群的指挥和支援下取得全胜。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由原DPR第11摩步团改编的第114“东方”摩托化步兵旅和第1“斯拉维扬斯克”摩托化步兵旅,这在普京总统的贺电中也得到了确认。
在普京总统贺电中提到的中部集群参战部队有:第2集团军第30摩步旅,第41集团军第35、第55、第74摩步旅,近卫坦克第90师所属第6、第80、第239坦克团(14)。而第2集团军的第15摩步旅、第21摩步旅也自原红利曼防区南下,作为预备队随后参加了阿夫迪夫卡以西近接近地村落战斗。
多说一句,作为俄军在战争进程中组建的简编集团军,一般都应拥有一个作为集团军主骨架的摩托化步师,因此判断这些摩步师应该留在原防,独自承担这两个已南调集团军原来的整体作战任务。
其实,最近这一次阿夫迪夫卡战役在2022年8月就已经开始了。
DPR首先进攻阿城乌军防线的南翼,至2023年2月先后占领了佩斯基、沃达尼和欧泊汀(奥皮涅)三个定居点(居民点),自此站稳脚跟,从而取得了展开后续攻击的前进阵地。然而,这是长达六个月,“真正意义上的一米、一米血战后的结果”(15)。随后在2023年2月,DPR在北翼突然向H-20高速公路沿线发动攻击,经苦战后打下克拉斯诺霍里夫卡、新谢利夫卡(维瑟勒)、卡玛尼安卡,从而最终形成了对阿瓦迪夫卡南北两翼的包围态势——是谓战役前奏。
在去年10月10日发起的对阿夫迪夫卡的攻坚作战中,俄第114摩托化步兵旅进攻并最终经十天战斗于28日占领焦化厂以西的渣土山制高点(标高260)是个关键,据此就可以俯瞰焦化厂和整个城区。加上11月23日俄军打下了“普罗姆卡”工业区,从而有效控制阿夫迪夫卡城区战事的发展。而1月20日由俄志愿兵组成的“退伍军人”营突击队,通过一条长达两公里、直径仅80cm废弃的地下排污管道潜行至乌军侧背,以奇袭战法夺取了“奥托皇宫”娱乐城要塞,更成为新战史上的一段传奇。俄军由此攻入位于城南的中心城区。
这就是为期三个多月的俄军主要攻坚作战过程。
自今年一月,俄空天军开始大量使用翔制导炸弹轰炸城内外的乌军阵地。到二月初,随着北翼俄军席卷蓝湖地区,先后占领铁路桥、果断插入中部城区并占领公交汽车总站,彻底切断焦化厂与城内乌军的联系,进而成功截断乌军的主补给线工业大道。在此前后,俄第1“斯拉维扬斯克”摩步旅于15日夺取了乌军“穹顶”原防空营基地阵地(泽尼特要塞即前军事单位A-1428),就在中国人喜迎甲辰龙年春节时,阿城乌军在俄空天军战机投掷的大量FAB滑翔制导炸弹的持续轰炸下随之出现全面崩溃,由此大势甫定。
2月17日,俄军控制包括焦化厂在内的阿夫迪夫卡全城。
自此,在中部军区兼中部集群司令莫尔德维切夫将军指挥下,俄军经过四个月苦战最终夺取了阿夫迪夫卡战役的全胜。
莫斯科当地时间2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声明称,“国防部长绍伊古已向总统普京报告,俄军已完全控制位于顿涅茨克地区附近的乌军重要防御枢纽阿夫杰耶夫卡市”(16)。
三天后,20日普京总统在办公室听取了绍伊古对“足以载入军事教科书”的“阿夫杰耶夫卡大捷”的总结汇报。俄国防部长讲道,“俄军每天向乌军坚守的、固若金汤的阿夫杰耶夫卡城发动460次攻击,倾泻20吨炸药,城中的乌军无法承受这种高强度的打击,被迫仓皇撤退。撤退时丢弃了大量伤员和武器,并在身后留下了大片雷区。俄军乘胜追击,在夺取阿夫杰耶夫卡之后继续向西推进,(三天后已)解放了72平方公里的领土”(17)。
【注】俄制FAB滑翔制导炸弹是一种加装规划和修正模块,战斗部装药量分别为500,1000和1500kg三个类型的航弹。
《纽约时报》认为,阿夫杰耶夫卡是乌军防御体系中的关键点,该地失守对乌军而言可谓“具有战略和象征意义的双重打击”(18)。
在无可置疑的事实面前,西方媒体和境内中文自媒体坚决回避了这个既定现实,他们现在宣扬的重点是俄军于此出现的重大伤亡。
乌克兰方面宣布,“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已经损失40万人。在阿瓦迪夫卡战场,通过可视化影像分析,俄军损失了229辆坦克、350辆装甲战斗车和17辆自行火炮,以及26000多名俄军。经过4个月强攻,俄军夺取以阿瓦迪夫卡为中心的30平方公里区域。平均夺取一平方公里损失19.8辆坦克装甲车和866名俄军”(19)。
而泽连斯基在乌克兰2024论坛上,更是将双方的兵力对比夸大为1:7,并将两年来乌军的死亡数缩小到31000人(20)。而“战争之泪”网站根据公开数据,反驳道在他们的“数据库中(此前就已)收集了 69014 条乌克兰籍遇难者记录”(21)。如果真的相信下列乌克兰官方数据(22)的那些人,可能真的在认知能力甚至精神方面存在某种明显的缺陷!
如果真的是这样,在打下阿城后的十来天,俄军还能取得上述这些最新的战绩吗?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俄军在十月中旬突击阿夫迪夫卡北翼铁路沿线和十二月攻击佩尔沃迈斯基期间,在兵力和装甲车辆曾遭到过大量杀伤。但这可是真实的战争!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现,“许多人将此时的战局称为僵局。我认为与其说是僵局,不如说俄方已经恢复了势头,这种势头并不是突破性,但感觉是现在他们正在发起进攻……我读到的所有内容都是,俄方在600英里长前线的多个不同地方处于进攻态势”(23)。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再是去年扎卢日内所说的“僵局”,而是再次掌握战场主动权后,俄军重新处于攻势而对手自然陷入被动的战略防御状态。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师菲利普·吉拉尔迪则认为,“阿夫杰耶夫卡的局势直接表明乌克兰武装部队注定要失败”。他还认为,这一事件将对美国国会批准对基辅提供新军援起到威慑作用(24)。
下面是个人有关阿夫迪夫卡战役对于随后战争进程的战略影响的四个基本观点或判断:
(一)乌东筑垒防御体系再次被俄军捅开了一个大洞,进一步变得支离破碎、四处漏风。
在乌军继此前北顿涅茨克-利西冒斯克、巴赫穆特、马林卡陆续破防丢失后,俄军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的成功,再次清晰地证明,凡是俄军坚决要攻打的要塞城市,最终必将攻无不克。
因此,阿夫迪夫卡大捷不是战术性而是一次战略性的胜利!
这将是对基辅在乌东地区现有既定防御战略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甚至将促使其重新选择在此实施全新的作战策略。不过,既然已经守不住了,那么在丢掉在顿巴斯的现有地盘之后,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按照乌克兰国家移民局发布的2023年5月数据,当时该国总人口2337万。其中年龄分档是:①18岁以下634万,其中男性324万;②18-60岁1502万,男性708万;③60岁以上200万,男性75万(25)。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到了1945年,纳粹德国的希特勒青年团和人民冲锋队的模样!
在并不知道2337万这个数字结构构成(主要在于是否包括俄控区与外流欧洲人口数)的情况下,按照二战末期穷凶极恶的旧日本帝国占总人口不到10%的极限动员率计算,从理论上讲,其最大动员数将是234万人,扣除已经动员的120万,最大余量是114万,……难道真的要倾家荡产吗?
(二)阿城战役后期乌军突然崩盘,充分表明其军队士气在俄军战场打击与基辅官场内讧双重打击下开始出现崩溃的明显迹象。
这说已经能够证明,经过两年战争的乌克兰军队,已经不再是前两年那支“战斗意志格外坚定,战斗精神非常昂扬的军队”(26)!
随着更多老弱病残和女性被强征或自愿加入乌军,部队士气必将每况愈下而不太可能愈挫弥坚。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个别重点部队,主要是如同纳粹党卫军的乌克兰民族主义部队和个别北约装备旅例外。然而,在历史与现实大趋势下,螳臂当车,可行吗?
此时,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类似,“乌克兰第119独立国土防御旅宣布,(将)在切尔尼戈夫地区招募一个女子营,预计将由16至30岁的女孩组成,她们将前往前线”(27)的最新消息。看来,此前乌国防部订购五万套女式军服的新闻并不是无的放矢的!
(三)自苏联解体后只经历过国内反车臣分裂主义战争和叙利亚“反恐战争”的“俄军重新学会了打仗,开始有了点儿在渡过了1943年前后最艰难时期之后二战中后期苏军的样子了!”
当然,这并非就是说,现在的俄军已经很成熟、变得很能打仗了。
随后,在局势开始有所改观后可能出现的“军事冒进”;或者在应对得到北约规模更大、等级更高援助的新装备、新技术、新指导之后,随后在基于技术装备改善后战术有所创新的基础上,乌军于后方在前沿,发起某些新型“不对称作战”中出现战事反复,也是有可能甚至在所难免的。
推进退后,如同冷战器时代的“三英战吕布”式的回合制战场表现,本来就是这场战争前两年的一个鲜明特点。不过,在经历过基辅挫折和哈尔科夫溃败之后,俄军高层在保持作战稳定性方面的能力应该会有一个大的进步与提升,于此的“学费”已经缴得不算少了!
但是,我依然始终相信,学习能力很强、战场适应性很快的俄军应该是能够接受这些战场挑战的,并在战场上不断提高作战能力,进一步削弱乃至打垮对手,最终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的。
在这个国家历史上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历次重大战争中,俄罗斯这个民族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颇具冒险性,好战而不善战,但能熬得住并最终打败对手。从拿破仑战争到苏德战争,概莫能外。
因此,个人认为,这个自然资源禀赋格外丰厚的现代联邦制国家,在有效保证了国内社会稳定,在经历了金融“去美元化”、相继成功开辟东方市场和南方市场从而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之后,乌克兰战争的最终结局,其实并不难预测!
(四)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对进一步提振俄军士气具有重大影响,对于正处于战争中的俄罗斯民众同样如此。
对于即将在三月中旬举行的新一届俄罗斯总统选举也将带来积极的影响,相信这将在随后的投票结果中将得到充分体现。因为,在“四个俄罗斯”中真正反对普京体制的比例始终没有超过20%!
同时,经历过去年在莫名其妙卷入普里戈任领导的瓦格纳军事集团上层哗变事件的苏罗维金将军被撤职后,俄军高层对此更应该知道怎么做,该怎样去做并且做正确的事了!
有关这场俄军的军事胜利对基辅背后金主的精神与心理的双重冲击,见专文《乌军在阿夫迪夫卡的崩溃对集体西方刺激格外剧烈!》
六、普京2月26日颁布总统令正式新设两大军区
主要内容包括,撤销西部军区在其原军事辖区和原北方军区辖区分别建立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纳入南部军区管辖区。至此,俄罗斯联邦军事管区划分为莫斯科、列宁格勒、中部、南部、东部五个军区(28)。
现在的俄罗斯军区是统率所领军事辖区内的联合战略单位,即在作战指挥权上,除传统的陆军部队外,也同时指挥编入其战斗的舰队、空天军部队和战术火箭兵部队。
这是俄罗斯为应对北约最新吸纳北欧两个原军事中立国之后的最新战略举措。其中,列宁格勒军区将负责芬兰和波罗的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方向,莫斯科军区负责波兰-白俄罗斯方向的战略防御。后者包括目前同乌克兰边境接壤的数个南方州(联邦主体)。较之此前东西南北中五个军区,数量不变,但西北辖区有所不同。
正如2月29日普京总统向俄罗斯议会发表2023年度国情咨文时所说,“在芬兰和瑞典决定加入北约后,俄罗斯还必须在其西部边境与欧盟接壤地区增加部署的军队”(29)。并且宣称,俄罗斯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军人的勇气和决心” ,他为参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军人感到自豪(30)。
初稿写于2024年2月26日,初稿资料截止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