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为了高考背文言文,不如在全社会全年龄层面重视文言文能力,扶持文言文教育

【本文来自《为什么中国会有要求学生背文言文这种过时的教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只用“生活用不用得到,能不能赚钱”来衡量所有东西,是非常功利非常短视的。文言文作为汉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应该让大众学习。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但并不表示这些东西就一定应该被舍弃。很多生活中看似无用的东西,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塑造民族集体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认同感。文言文是汉语文的锚,汉语文的根,是现代汉语演化和创新的源泉。不学文言文,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现代汉语,无法驾驭现代汉语,汉语只会沦为不断向其他语言借词借句的傀儡语言。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功利。所以,我也不赞成现在的教育方法,把那么多的文言文用应试的方法要求背诵,用高考来验收。这种家长式的“为了你好”的方法,在这个时代,可能收不到效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按照现在的社会的形态,我也赞成取消高考文言文背诵。适当降低高考的文言文能力要求。但要代之以全社会全年龄层面提倡文言文学习。降低高考要求的同时,需要同时在社会层面推动文言文的价值。要将文言文能力作为社会中上层的敲门砖。以利诱之,让大家觉得学文言文有用。

比如设置面向全社会的文言文四六级考试,考公务员等好职位的时候需要考文言文(直接把高考的内容转移过去就行了)。国家以各种形式表彰文言文能力考级优秀的人。比如在电视节目、公开场合对有相关证书的人给出尊敬的态度。用各种综艺节目搞文言文能力比赛,优胜者现金奖励。对社会上自愿教文言文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补助。同水平下,提升职称可以考虑文言文能力更好的人。

在全社会全年龄层面重视文言文能力,扶持文言文教育。主动倾斜资源,结果导向,利益导向,文化导向,结果可能更好。

现成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有“书道”,“汉检”和“英检”考试。日本高考对书法,汉字和英语的考察虽然没那么高,但会在社会层面激励书法好和汉字能力强的人。大企业招人的时候可以凭证书取得优势。有专门的学书法学汉字学英语的电视节目,让嘉宾挑战汉检,书道,英检等考试。书法写得好,汉字识字多,开班教学,可以得到国家或企业补助。这种好处是实在的。

中国要重视文言文,一样可以这么来。在社会上开办文言文能力等级考试。好单位招人的时候带上文言文能力。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时,把文言文能力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对专门研究文言文,开班教学的人,给予补助。主动在社会层面尊敬,激励文言文好的人。形成社会共识和气氛。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没有直接功利的作用,但对民族文化凝聚和传承有用的技能。

同样是传承文化,欧美则是走另一条路,即富人家庭的孩子在上流私立和贵族学校里几乎是“强制”地学拉丁语,古希腊语等看似无用的技能,而名牌大学直接看这些技能识别你是不是圈子里的人。毕竟普通人不会花钱学没有直接用途的技能。这样,通过和上流教育圈子直接绑定,在精英群体内部推广凝聚和传承民族文化所需的教育。(对某些人普及一下:西欧和英国(UK)贵族从中世纪起基本用拉丁语写作,更早的典籍则是所谓希腊化时代留下来的,用古希腊语写成,所以学习拉丁语才能接触古代文化。所以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是西欧民族国家精英选择的民族文化传承内容。至于欧洲的平民,他们在几百年前还不识字。)

到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社会的分层,放弃下层民众,只保留上层精英对文化的传承能力。一旦有了什么大灾难,这些精英只会抛弃下层广大人民,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就不一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