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餐桌和菜单论”的深层解读
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德国慕尼黑安全论坛会议上,在回答主持人关于“美中紧张局势正在导致更大的分裂”的提问时,引用了一句美国俚语,称“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这句话用一句古老的中文表述就是不为刀俎即为鱼肉。作为世界霸主美国最高外交官的布林肯,露骨的表明了美国建国几百年来一贯奉行的对外政策行为准则。这招致了国内外舆论场的热议。
实际上,这本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导下的丛林法则。只不过一直站在道德高地,以民主、自由、人权、公平等虚伪的价值观加以掩饰。而布林肯此次引用了这一俚语,只不过是美帝国在实力相对衰落阶段威胁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而已。二战后美国维系其霸权的方式与以往霸权国家有本质区别。美国通过建立多边规则体系对体系内国家进行间接控制。美国是战后开放和多边国际规则的最大获益者。二战后,绝大多数多边国际组织和规则都是根据美国的利益和意图而建立的。美国通过对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组织和规则的主导,维系和扩张着以其为核心的世界霸权。因此,美国需要将更多的国家纳入其联盟体系,并予以瓦解、改造。
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美国引导、塑造中国的战略失败后,美国在不与中国进行热战的前提下,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打压遏制。布林肯上述言论正好反映了美国打压、遏制中国的意图。我们当然不会与美国人坐在一张餐桌上,那意味着中国被纳入了美国的同盟体系之中,并甘愿受美国霸权的统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美国的餐桌掀了。因为中美确实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有不少合作的空间,同时美国利益集团和精英阶层在对华关系上存在着利益矛盾和分歧,这就决定了美对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易变性和犹豫不决。
另外,布林肯的这一表述也是对中国以外的参加慕尼黑安全论坛会议的欧洲国家说的。威胁美国同盟体系下的这些欧洲国家遵从美国的意志行动,不能违背美国的利益,否则会成为“别人的菜单”。所以,针对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我们不必惊讶,更不用恐惧,需要的是在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冷静应对、处理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