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谱写基层治理华章
基层是国家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答好新时期基层治理“新考卷”,当建强营垒、充实力量、创新服务,着力激活基层治理的“源动力”。
建强战斗营垒,夯实执政之基,全面巩固社会治理“主阵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营垒,是国家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只有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使基层组织有形、有效、有力地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让国家政策落实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基层治理就会有强大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就有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心骨”。要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微治”工作模式,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嵌入网格中,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贯通到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胞,实现基层微网格全覆盖。只要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能发挥战斗营垒、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就会有力量。
充实后备力量,用活多元载体,着力锻造社会治理“先锋队”。构建信息化支撑平台是助力基层治理的重心。不断完善“资源共享、三方协同”机制,在基层的日常管理中落地生根、蓬勃发展,逐步建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连接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化的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探索重心下沉、建强末梢的路径,细化最小单元,落实最后责任,向基层放权赋能,在城乡基层建立“综治+”“互联网+”等基层治理平台,实现基层治理全方位、全流程的网格管理、智慧民主等,打造宽领域、深层次、高质量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让数据多流动,老百姓少跑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创新特色服务,激励守正担当,有效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水”。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要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只有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国家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要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充分配齐网格资源,依托互联互动,鼓励政府、社会、市场等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基层建设中,切实把各类资源充分凝聚到基层工作中来,夯实基层治理底部基础。以人为本推动“服务到格”,变“心愿清单”为“实效清单”。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赛实绩、抓落实,为群众办好“身边事”;广大基层干部冲锋在前,躬身为民、赤诚奉献,倾情倾智倾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