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中年男的春节假期活动,比各类特种兵还累!!!

一个农村中年男的春节假期活动,比各类特种兵还累!!!

500

    老张和他媳妇今年45,老家在江西农村,尚有老母亲在农村乡下,膝下育有两子均在外地求学。父母分别是长兄长姐,且兄弟姐妹不少,自家五个舅舅、两个姨妈、三个姑妈、三个叔叔;老婆那边一个大伯、两个叔叔、两个姑姑、一个舅舅。到了老张自己这辈,自己是独生子,堂兄弟姐妹共9人,姑、舅、姨家的表兄弟姐妹共19人,每年春节期间走亲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小的负担。

    腊月初,老张便开始统计所需礼品数量,按当地习俗,自己及媳妇的双方舅舅家都必需送酒、肉、另加牛奶、水果之类礼物,其他亲戚则不需肉,为了节省点费用,年年腊月初便开始网购,即便考虑到自家也能收到些礼物,每年的年礼还是需要堆放满一后备箱外加后排座。肉一般每家3~5斤,由于不便运输,这个必须由在老家的老母亲在当地提前备好。同时提前在银行兑换数千元的零钱,买好红包准备春节期间给各家小孩压岁。

    年三十放假,年二十九晚上前往采购年货,年三十上午从上班地返老家(150公里,老家、上班地与媳妇娘家呈三角形)赶午餐,途中停车采购烟花爆竹,下午指导小孩写春联贴春联、杀鸭切肉备年夜饭,年三十全家团圆。

    年初一至年初七,初一早餐自家、午餐二舅舅家、晚餐自家招待三个舅舅三家;初二早餐自家,午餐小舅舅家、晚餐大舅舅家;初三早餐自己家,然后前往小叔叔家,午餐大姑姑家,晚餐小姑姑家;初四早餐自家招待大舅舅其儿女两家,然后前往堂姐家,二叔叔家、午餐安排小孩去姨妈家、晚餐自家招待堂哥一家;初五早餐自家、午餐执行三舅舅一家、午后赶往媳妇娘家晚餐(约250公里);初六早餐丈人家、午餐三叔家、晚餐丈人家(期间前往姑姑家、舅舅家、小叔叔家)饭后返上班地(约200公里);初七上班值班。期间:年初二村里邻居家办丧事,初二中午前往帮忙至初三上午;初四邻居办喜事,前往帮忙一天。

    老张笑言,亲戚众多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但身为打工人且独生子应酬压力大,因为短短一周左右的假期,很难周全,在比较讲传统礼仪的农村,一个一留意就会得罪亲人的。而且不仅仅春节,平时老家的人情事务也多,邻里间但凡有个婚娶寿宴、满月周岁、升迁升学等各类红白事,都会开“相帮”,在城里上班也常常需要请假回乡帮忙,而且一般不敢推辞,当地俗话讲“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只要叫到了自己就必须回去帮忙,如果经常缺席,自家一旦有事,邻里亲族都只会旁观,请都请不来。而随着自己人到中年母亲年迈,很多时间必须自己或媳妇亲自回去。

    老张道:“这些年,年轻人很多东西都不懂,农村的春联不仅仅是春联,还包括家神牌、天神府、地神牌、灶君牌等,都有讲究的,市场上卖的成品根本就是瞎搞,连黄黑道都过不了。”对于这些,笔者表示也不懂,老张失望的摇了摇头。

    那平时也需要这样去走亲吗?答案是需要的,但没有春节期间的范围大。老张说,我们讲“端午、中秋、年”,这三个节日我们比较重视,刚刚结婚的头几年,都给提前媳妇娘家送节,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年年都送,若干年后就变成送自己媳妇的兄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以前我也给我舅舅们送了几年。

    旅游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

    问他,这样不累吗?为何不能抛开一些来呢?

    他笑道,这些应该也属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现在的年轻人不明白,不愿意参与,但那只能是“得了自由,丢了亲友;得了轻松,失了根本。”

    当你的身份从体验年味人情味的的体验者,转变成了氛围制造者,你就更难感受到年味了,只能感觉到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