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关键在于评价方式不合理

【本文由“奉鹄”推荐,来自《经济学人:为什么西方大学越来越不擅长提高生产力?》评论区,标题为奉鹄添加】

关于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别说西方的高校,中国的高校,也不高效,

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关键,还是出在评价机制上。

我自己也是科研人员,虽不在高校,但常和高校的老师打交道。

我来举两个例子:

一、我有一位关系不错的朋友,在985高校当老师,能力很全面,会组织会科研,我也很欣赏他的才华,

他为政府部门做了很多事情,科研成果直接就能作为政府管理的依据,但他还是评不上正教授,

一方面是上面有大老板压着,但另一方面,关键还是他自己的文章不是数量不够,而是档次不够,

按他自己的话,有几位老师都在发正刊了,是没几篇(Nature Science)子刊在学校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是,如果为政府做研究,那些成果,一是容易涉密,不方便发表,另外这类应用型研究成果也很难发顶刊。

二、还是那个学校,同一个学院的老师,和上一位朋友年龄相当,正教授,刚评上杰青,科研能力是没得说。

前一位朋友说的发顶刊的,就包括这位老师,子刊也有好几篇。

有一次,我有一个科研项目,最终会应用在政府管理工作中,

我们自己的团队肯定是能做的,但我也想把工作做得更漂亮一些,于是就在物色合作团队。

因为在师承上,我们也算是沾亲带故的,于是找到他,希望一起合作,

当然,我也会划拨一部分科研费用过去,虽然不多,但肯定够用。

结果我被婉拒了,聊了几次才明白,他不是不想合作,而是我们这个工作要发好文章,实在有困难。

他的团队,就只发一区的文章(学术黑话,中科院根据学术影响力将学术杂志分成了四级,所谓一区,就是最牛的一些杂志)。

当然,这个项目我最终找到另外一位985高校的老同学合作了,也很曲折,这是后话。

 

其实,都认识到不能唯论文论,但实际上,在评职称、评奖励、评帽子上,仍然还是都在看论文。

总书记说要把论文发在祖国大地上,但实际上呢,还是那些国外的杂志,

并且,还有一个怪现象,为了更加方便地发一区,故意搞几个有学术影响力的老外放在作者里面。

 

提两条建议:

一是把论文从各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大幅降低,

二是改革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结构,把成果应用部门的专家也纳入学术委员会,不光是同行说好,客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才能根本上破除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