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之名

        这篇文章,其实是我想写的另一篇关于中医双盲试验一文中的一部分内容修改而来的。欲说清中医能否做双盲试验及如何做双盲试验等一类问题,所需的前提知识太多了,其中一点就是必须说清楚中医和西医(或称现代医学)不同的本质是什么,于是就引出了中医这一名称的问题。

         在网上常看到关于中西医的争论中,不乏“没有中医和西医,只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观点。之前我与他人讨论时,曾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叫什么无所谓,只要中医的魂还在就行。然而经过一年多来时不时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认为有必要解释清楚中医之名的意义,在此发表一点我自己的感想。

        人对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理解,首先是基于名称的,如果某个事物没有名称,那么无论对它的描述再怎么完善,也都难以让它在人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很多时候我真不想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但如果某个现象出现得如此频繁而又似曾相识,那就不得不换个角度来对它思考了。

        一提到传统医学,除了大部分中国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对此产生的第一直觉就是:蒙昧、落后、无知。原因是在中国人的认知里,有中医这个传统医学,而这个被称为中医的传统医学从实际的表现来看,一点也不比现代医学差,所以大部分中国人对传统医学这个词的直觉也许不是蒙昧落后,但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其他人就不一定这般认为了。

        因此有时候我不得不怀疑存在这样一个计划:

            1、先把中医之名剥夺,只留下传统医学之名。

            2、再将中医这个传统医学归入与其他民族(或称种族)的传统医学一般层次的分类并加以搅乱,分不清你我,使它们作为传统医学性质都是相同的。

            3、用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和中医的糟粕部分来说明传统医学都是蒙昧落后无知的。

            4、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作对比,以现代医学起源古希腊医学而现在古希腊医学作为传统医学都被否定和抛弃,以说明中国的医学要进步,就必须也质疑和抛弃中医这个传统医学,否则没有进步的可能。

        至此,中医可亡矣。(注:这里先不论所谓的希氏和他的古希腊医学是否真的存在。)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中医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能称为医学的传统医学,而其他国家或民族所谓的传统医学,那能叫医学吗?

        生理、病理和药理是组成医学的三个重要部分,一门学问要想称为医学,这三者缺一不可。敢问除了中医,世界上还有哪个传统医学发展出了这般完整度的医学理论?如果再提高一些要求:这些理论能真正的指导诊病治病,这世界上除了中医,还有哪个传统医学能办到吗?

        人们对中医的误解有很多,比较常见的一种误解是:中医是经验医学,是用药经验的积累,没有理论。

        持这种认知的人看待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时通常是这样认为的:在医药学没有诞生之前,人们偶然发现某种食物可以治疗某种特定的病症,因而蒙发了自然药物的应用,进而产生了主动去尝试各种自然动植物的药用效果,然后不断积累这些用药经验,如此随着用药经验不断地积累便发展起成了中医药这门传统医学。然后又证明这样的医学不只中国独有,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医学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来看看几个事实:

        1、世界上仅有中医发展出了大量可用于实际操作的医药学理论和著作。

        2、世界上仅有中医的药学著作中,出现了“某药治某症”这种用药经验以外的药性记录,比如药物的温热寒凉属性、对气的作用及归经。

        3、且不论中医的病理理论与中药的药理理论的对错,但至少二者是能对接上的,用于治病也是有效的,这也就表明中药可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得到正确使用。

        4、如果仅谈用药经验的积累,那药典理应就是这些经验的记录,如此说来,仅靠药典理应就可以做到用对应的药治对应的病症了,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无法做到的。

        5、日本的汉方医学可以说是把中药的使用经验学了个大半,但中医理论却是学不会,日本就是废医验药的典范,然而这些用药经验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却发挥不出多大作用,要多拉胯就有多拉胯。

        由此看来,中医实际上并不是没有理论,而是这些理论不被某些现代人认可,不被认可的原因是看不懂或很难看懂中医理论在说些什么,因此被扣上了玄学的帽子。

        中医中药的起源,或许确实是某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的祖先知道了某种食物可以治疗某些病症,但在这之后,事情可就不是简单的去积累这些“某药治某症”的用药经验了。实际上无论是对天地自然,还是对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为现在作为他们后世子孙的我们积累了深厚贵重的文化宝库。我这里可没有要用“文化”一词来撑门面的意思,而是要表达,不要觉得只有现代人才有探索求知的心,认为古人不会思考不会探索,更不要狂妄地认为现代人比古人聪明。

        古人对人体的探索留下了很多理论,这些理论囊括了中医之所以能称为医学的必备三要素:生理、病理和药理。只是现代人很难理解中医的这些理论到底在说什么,从而让人觉得很玄乎。之所以现代人难以看懂的原因是世界观不同引起的。

        几年前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如果让我再学一次中医》,作者是归正先生,文章内容是说学习中医有五大关卡,其中一关便是要了解古人的世界观。或许有人整天三观三观地说着,却不明白什么叫世界观。世界观就是指一个人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或者说在他的思维是如何解释这个世界。比如我们现代中国人,九年义务教育所教授的是现代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我们世界观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我们普通人难以理解量子力学的那些理论,就是因为到了量子级别的时空规律和我们的世界观不符。处于三维空间的我们难以理解四维空间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三观特别是世界观的不同造就了人的思想鸿沟,如果不去了解,那将难以跨越。

        对于中医的理论同样也是如此,虽然我们与古人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构成古人世界观的元素和我们现代人是不一样的。这里必须声明,不要二极管似的认为描述世界只有一种语言和方式,不要像个小可爱一样觉得“太阳直照南回归线”是对的而“冬至一阳生”是错的。一个理论,只要能准确地描述世界的运行规律,那就是正确的,而不管它用的是什么语素和方式。用现代人较容易看懂例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狭义相对论,二者描述世界时用的语言元素和方式并不相同,万有引力定律放到微观级别也不适用,但这并不代表万有引力定律就是错的,更不能因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世界是对的就表明狭义相对论在宏观世界就是错的。

        中医理论的巅峰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距今1800多年,从那之后,虽然也有不少著作,但水平均不及《伤寒杂病论》的高度,这是事实。而在东汉之前,中医理论必定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完善,而那时可没有什么现代科学理论,因此中医的理论是构建在一个与现代人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之上的,如果不理解古人的世界观,想完整地读懂中医理论那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看着某些中医理论时觉得似乎看懂了?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起作用,玄乎点说就是: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在作用。比如说阴阳、五行、节气等这些东西,中国人天然就比外国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人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我日常与他人交谈时,每当涉及中医理论的话题,我通常会先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你体会不到世界观不同所造成的思想鸿沟有多大,那么您也可以试着自己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你认为天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古人的世界观依然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只是我们都处于“日用而不知”的状态而已。然而说不难,我看到的却是鲜有人能回答出一个符合古人世界的答案,多数人都是一脸愣,少数人则可以说出天上有些什么,或是一些天文学的内容,这些答案都没有错,有些还很有深度,但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当然我通常也不会说出我的答案,最多也只是给一些提示,比如说“看天吃饭”,毕竟有些东西得靠自己去悟。

        中医讲“天人合一”,现在通常解释为人体受外界大环境的影响,但实际上也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人体本身即是一个小宇宙,自有一片天地,如果连“天”的概念都没有,又如何去寻找和认识中医所说的人体那个小天地?这里哆嗦提示一下,不管是自然界的那个天,还是人体的那个天,都不要试图从哲学层面去解释,那样即使很有深度,但也会显得很苍白,对医理来说没有多大的帮助,如此向大众解释中医的话,也只会把中医说得越来越玄乎,不着边际。

        中医药常受到攻击的一个点就是把中药比作安慰剂,以此来说中医药没有效果,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医没有理论支持,是统属胡说,证据就是中医药无法通过双盲试验,似乎在这些人眼中,双盲试验是验证事物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且不说双盲试验是不是能在万事万物上实施这个问题,大把通过了双盲试验但过后又证明对健康有危害的西药,这该怎么说?如果再退一步,只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设计中医药双盲试验的人,真的理解中医的“证”和“症”的区别吗?真的理解中药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的机制吗?比如《伤寒论》记载引起发烧这个症状的机制不下十种,同一个药方所主治之病有可能发烧也可能没发烧,只挑出其中一个药方来做对发烧这个症状的双盲试验,这合理吗?科学吗?

        中医药双盲试验这个话题实在难以纠缠,实际上中医药不是不能做双盲试验,而是必须要按中医理论的指导做双盲试验。至于中药中否是安慰剂的问题,我先说一个案例。

        事件发生于大半年前,该案例应该说是被动中西医结合的例子,病人是一个3月龄的婴儿,是我的侄儿,如果不是这层关系,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个案例。起初是低烧,其父母将其带去了常看的中医诊所,但由于年龄太小,诊所的中医生不开内服药,仅开了洗浴的方剂,但没什么效果,依然低热。两天后转为高烧39度左右,遂入院治疗。先后用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退烧药,均只能降到38.5左右,用药后汗也少。在院治疗了一个星期,期间各种能用的抗生素全用上了,依然没用,第八天时只能尝试进口药万古霉素,可惜刚注射不到三分钟就全身发红起疹子,过敏了,只能立即停止注射。主治医生对其父母说需要确定脑部是否有感染,需要做脊椎穿刺。其父母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在这一个星期里天天被抽一管血做血检,本就够心痛的了,现在还要做脊椎穿刺,而病情一点改善也没有,所以犹豫了,便问我有什么办法。小孩人在医院,脉诊是不可能了,只能望诊和问诊,收集到当时的情况是:脸颊耳朵赤红,嘴唇红肿干裂出血,嗜睡,醒着时又闹得凶,不愿吃奶,有少量干咳,偶尔干呕及吐奶,体温用了退烧药38.5左右,药效一过又回39左右,用退烧药后汗出很少且持续时间不长,可以断定有汗出障碍,小便少而赤黄,大便溏而粘腻有气泡,左臂打疫苗的针眼处感染,形成约成人两指半宽的鲜红斑块。从表现上看,这是太阳病兼有里热,于是按《伤寒论》的指导施治,先用小青龙汤,半天后汗出略多些了,体温用退烧药后为38.2度左右,药效一过38.8度左右,脸耳赤色略退,嘴唇红肿的情况略好了一些,但依旧干裂出血,基本不咳不干呕了,但依旧不怎么吃奶,后改用麻黄汤继续发汗。第九天早上时,医院因为其父母没有同意进一步检查,只能按一般感染保守治疗,当然中药麻黄汤是要继续喂的,第九天下午时,小孩比较愿意吃奶了,吃得比之前多了些,到了晚上,汗出障碍解决了大半,即大部分时间可以出汗,但依然会复发高烧而无汗,只是复发的间隔长了许多,其父母担心高烧,依然会在超过38.5度时给退烧药,用药后可降到了37.8左右。但也是在第九天晚上,出现在频发干呕的症状,遂改为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减方,当晚一次药后干呕即愈,睡眠尚可,虽未完全退烧,但也没有半夜醒来就闹腾。第十天早上,小孩体温仍处于37.8左右状态,脸耳赤色已退大部分,仅有少许斑驳的淡红块纹,嘴唇虽然还比较红,但已经不出血,表面呈干亮滑状,吃奶正常,只是吃得还不算多,右臂针眼处的斑块呈褐色,有结痂趋势,也在这天上午,医院医生到病房会诊,其中一位医生提出极可能是川崎病,于是又做了一堆检查,于中午确诊为川崎病,要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根据病情计划注射8瓶,每日两瓶,为期4天,当天即开始注射两瓶,我嘱咐其父母把余下的小柴胡加石膏汤继续喂完,当天傍晚,体温退至37.3度左右,整天未见复发高烧,汗出正常,脸耳赤红块也已退,但嘴唇依然红而干亮,故当晚小柴胡加石膏汤喂完后即改为白虎汤,第十一天早上体温恢复正常,嘴唇红润,略带脱皮,右臂针眼处斑块已完全结痂,除了嘴唇稍微偏红外,无其他症状,医生复诊时表示可能是非典型性川崎病,建议做淋巴彩超再次确认,其父母觉得没有必要,故不多做检查,医生根据情况也中止了后续6瓶人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停止一切治疗,留院观察,我嘱咐继续喂余下的白虎汤,后续又用了一剂白虎汤,在医院观察两天无任何症状后出院。

        我举这个案例是为了反驳中医药是安慰剂一说,因为我认为安慰剂效应是不会在这么小的婴儿身上体现的。当然这是一个中西结合的案例,某些人大可以说在这期间中药就是瞎掺和,起作用的是西药,你也尽可以把“为何入院一个星期病情均无改观,中药介入后三天即病愈”这样的问题解释为巧合,这些于我来说无所谓,总之病是治好了,且免去了后续连吃三个月阿司匹林。在这个案例中,我不否认西药的作用,比如退烧药压住体温的作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但我认为这期间所用的抗生素倒是在添乱,只是人在医院,血检诊断为有炎症,除了用抗生素又还能有什么治疗手段?当然我也相信,哪怕不用中医药介入,医院以西医的治疗手段同样也可以治好这个病,只是小孩就要多受些痛苦,父母的心里也多些折磨。

        药对于一门医学来说当然是重要的,但对中医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论,若没有理论指导,只根据药及药方的主治症状来用药,那么以这种方式使用的中药,和西药有什么区别?说实话,西医的基础研究做得很好,但西医的临床治疗,依然停留在“什么药能治什么症状”的原始阶段,“辨症治疗”和“辨证治疗”仅有一字之差,但境界却是相差了不只十万八千里。

        中医现存的所有理论中,肯定是精华和糟粕并存,如果对中医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又如何能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如果连中医是什么都没整明白,把中医所有的东西全都推倒,用现代医学的手段与语言,从零开始重走一遍神农尝百草的探索之路,那最后得出来的那个医学还叫中医吗?这谈得上是中医现代化吗?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中医太崇古,觉得中医总是在老得掉牙的古董典籍上找理论和治病方法,不懂向前看,不懂与时俱进。实际上这种看法带着极大的傲慢,这种傲慢来自于潜意识中认为现代人一定比古人聪明。对我而言,崇古的目的是寻回中医原本的面貌,只有明确地知道中医到底是什么,才有资格谈如何将它现代化,如何将它向着未来发展,否则无异于剿杀中医。我认为中医现代化,是要中国吸纳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用现代医学的内容覆盖和抹除中医本身的内容。如果觉得崇古就代表落后,那请问现代医学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疾病的认识越过50%了没有?能有效治愈的疾病数量超50%没有?

        我并不反对西医,西医有它自身的优势,比如产科和外科手术之类。西医的基础研究很值得肯定,我通常吐槽的也只是西医的临床治疗而已。

        中医是集生理病理药理于一身,有着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门学问,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称为医学的传统医学,它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世代传承至今,延续了几千年从未中断,即便到了已经有另一套医学体系的今天,它依然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发挥着保卫中华人民健康的强大作用,它对得起中医之名,也有绝对足够的资格称得上是中国的医学!即使是非得强调它的传统意义,那也必须称之为中国传统医学或传统中国医学,中国二字,必不可少!

​        现代医学,具体发源于哪里我无从考证,但世人普遍认为希波克拉底是现代医学之父,现代临床医学之父是威廉·奥斯勒,所以它发源于西方,叫它一声西医并不过分。(再次声明:这里先不论所谓的希氏和他的古希腊医学是否真的存在。)

        现在世界上普遍在使用的这套医学体系,不管是为了让西医更高大上才叫现代医学,还是它的确与西方那个传统医学无关才叫现代医学,这都无关紧要。但若是想称之为中国现代医学倒显得不那么妥当,因为现代医学并非中国独有,全世界有无数人正在为它做着贡献。而中医则完全是由中国人创造、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所以它就只能叫中医或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之名和现代医学之名没有冲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