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毛泽东的“波粒二象说”
关于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和军事等)的理论有很多,相关研究也很多。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理论:社会、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微观粒子等不仅具有经典物理学中粒子的特性,也具有波的特性。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粒子的状态和性质描述,也可以用波的性质和状态来描述。具体来说,传统的关于“粒子”与“波”的理论,在量子理论上是不完备的,需要整合两者的概念才能充分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行为。毛泽东则借鉴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构建了社会发展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首先,毛泽东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波动性”:社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线性前进。有高潮也会有低谷,有探索也会有徘徊。遇到障碍会绕过。毛泽东比喻说:水是波的载体,波是水的动力。水相当于社会中的人们,波则相当于社会思潮。
其次,毛泽东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具有“粒子性”:在必要时要攻坚克难。只要能够创造条件,就不惧没有条件。
波粒二象性也可以用于军事领域。其一,波动性:不是攻占城市,而是绕过城市,农村包围城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动战,迂回包抄,分割歼灭。其二,“粒子性”: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寸步不让。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社会发展的波动性,表现为力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此处浪高,彼处浪低。建国初,中国专家数量太少,只能集中于各个重点工程进行重点研发。比如集中于“两弹一星”的功勋们,比如集中于其他重点工程的精英们。当人才不够多的时候,年轻的人才也要积聚于各个专家群,另类师徒制。他们在工作中学习,成绩看得见,似乎不需要“学位”。实际上这是不得已的。高等教育暂时无法像常规一样展开。
在军事领域中的波动性,表现为军事力量分布上的不均衡,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不打无准备之仗。
社会发展的粒子性,表现为清晰的轨迹,遇到障碍要冲过去。比如,建国初,中国是一个以文盲为主的社会。很多人,包括很多领导干部,他们的最高学历是扫盲班。在这样一个教育极其落后的国度,毛泽东也要发展世界顶尖科技。
学着理解毛泽东吧,尽管很难。毛泽东已经竭尽全力让他的思想通俗易懂。但毛泽东思想本身实在高深。没有这么高深的理论,决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