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是英雄还是叛徒?

500

 

  宋江是英雄还是叛徒?1998年央视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李雪健饰演的宋江俨然是一位深具远见卓识的领袖。带领梁山走上了一条政治正确、前途光明的道路。只是因为朝中奸人作害,才导致梁山好汉几乎被团灭的悲剧。

  央视版的《水浒传》就算拿到现在来也是良心之作,虽然对原著有所改动,但基本上还算是忠实于原著,忠于历史的逻辑的。比起以前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解读,是一大进步。我们都知道,七十年代主席重评《水浒》,给宋江定了三大罪状,一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来到梁山泊之后,竖起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天”就是“天理”,即正义与公理,义军是循天理来除暴安良,斩杀贪官污吏的。“天”也可以指“天子”,即皇帝。宋江受招安带领义军进城时,队伍里便竖着“顺天”、“护国”两面红旗。二是架空晃天王,招揽了一大批本属统治阶级中的人物投入起义队伍,虽然壮大了义军势力,梁山义军整体上虽然是一支农民武装,但在一百零八位头领中,真正农民出身的没几个。三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聚义”是无数个造反者个体间的平行结合,如果在“义”之上加一个“忠”字,以“忠”统“义”,则是对纵向秩序的认同,其意则和“孝”差不多了。宋江绰号“孝义黑三郎”,碰到“义”和“孝”发生矛盾时,是重“孝”而轻“义”。因此,“聚义”和“忠义”虽一字之差,却代表着维系义军领袖道德思想的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应该说,主席晚年评《水浒》,确实是有感有思而发。从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透露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忧虑。如果单纯就文艺批评的角度来看,其所“发”也不失为精练明快的一家之言。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本来就处于告别了的年代,那么宋江是否背叛,已经无关要紧。关键在于,除了投降,梁山是否可以有别的路可以走?

  很多人认为,宋江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梁山除了投降,别无他路。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不讨论投降对不对,来看看投降好不好。宋江刚刚投降,朝廷就派他们去征伐辽国。这明摆着是借刀杀人。在大败辽国之后,宋江又被迫带着梁山好汉去讨伐同样出身的义军田庆、王虎,最后更是与实力强大的江南方腊大战,最终,方腊被灭,梁山好汉也有三分之二阵亡。这时候朝廷依然还是不能放过梁山。想方设法把众位头领以各种名义调开,然后一一干掉。最后,除了几个会吹拉弹唱的技术工人(诸如铁叫子乐和,神医皇甫等等),几乎所有继续留在朝廷为官的梁山出身将领全部被杀了。

  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还能说投降是唯一的道路吗?

  很多人质疑说不投降怎么办,梁山一座孤山,能挺多久?有生力量补充在哪里?新的头领在哪里?这些人老了怎么办?这种人的想法,跟那个给主席写“井冈山的红旗能打多久”的年轻人是一个水平,如果宋江有主席的水平,一篇《星星之火》就把他们说服了。梁山呆不下去,可以开去农村广阔天地嘛,上海之后,不是还有浦东吗?在飞机大炮的年代还容得下红色政权,宋江怎么见得就走投无路了呢?

  再撑个十年八年就是靖康之变,大宋亡了,两代皇帝被抓到草原上跳草裙舞了,梁山108将,进可驱逐外族,光复神州,改朝换代,建立自己的理想国;退可割据为王,劫富济贫为民除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难道不香吗?为什么要当个区区先锋使,撅起屁股,摧眉折腰,使人不得开心颜?

  归根结底,宋江这种人只不过是没品级的的押司,虽然书上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是刑法、财政、户口、建造、漕运、仓储、水利等专业人才。在基层,崇尚经义、鄙薄实际、厌恶事务的士大夫阶层玩不过宋江这种胥吏;但在殿堂之上,不明经义和圣人之道的宋江之流,就被士大夫随意摆布。这才是《水浒传》的悲剧意义所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