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到底是负担?还是财富?
网上流传的几种观点:
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如,清亡于溥仪,实亡于乾隆,始亡于康熙。
如,唐……
内容不重要,规律重要。
许多历史的闹剧、悲剧,从后世总结看来,都是前面不断积累的各种惯性,一年复一年,十年百年驱动而成。
即使假设穿越回到那个时期,也无法改变结局,因为那时能改变的只是个体、局部。
即使有再多资源,再精妙的方法,再聪明的人,都会缺乏一个关键因素——‘时间’,而有力使不出。
2022年中国生育率为1.09,后几年应该破‘1’,不是难事。
2023年中国人口减少208万,这按战争人口损失来算,是什么级别的?
会不会有人觉得‘杞人忧天’?
那么未来‘太空时代’就在眼前,‘忧天’也不是无稽之谈了,在太空时代,十几亿人多吗?八十亿人口多吗?
我们一代人的思考,应该具备科幻意识,当然有高深的科学哲学素养那最好。
这样思考问题,能够按照科学爆发的速率频率进行思考,而不是迷失于小农时代一时一刻,也不是沉浸于一二次工业革命时代一分一秒,而是进入到毫秒微秒‘时代’。
人很难对行动、思维控制微妙毫秒,所以这时的思维锻炼应该变成‘极限思维’。
就如大刘的科幻小说为啥好看,就是他具备深厚科学素养,小说里进行各种各样‘思想实验’,有趣又有料。
而实验方案设计的理想状态,其实就是追求一个又一个‘极限对比’方案,但现实这些好对比的实验,早就给人做完了。
在可预期的未来,人工智能,太空时代,都会带来‘数量级’的生产力飞跃,停留在许多人脑海里的‘短缺票证时代’将在下一次毁灭重启时代才会再发生。
此时的‘产能过剩’,还能转移产业链,开辟外国市场,让已有‘生产力’与更多人口消费能力挂钩,另一方面我们的人在不断消亡,这是什么道理?
在可预期的人工智能、太空时代,比现在上不知道多少‘数量级’的生产力要到哪里找‘消费力’挂钩呢?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特别标注一般说的数量级都是以10为底数(10的多少次幂)。——百科
不同时代,不同空间范围,一切道理、规则、秩序、价值观正确与否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口到底是负担?还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