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要继续“多干,多赚,多花”

2024年1月19日,人大重阳举办的第十届宏观经济论坛,论坛题目是 “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 ”,多位重要专家到场,对2024年的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提出展望,受到公众广泛而热烈的欢迎

笔者在论坛上提出2024年,我们必须做到“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同时还要鼓励“多赚一些就多赚一些” ,“能多花一些就多花一些”。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产出,有收入,有消费,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这个“多干,多赚,多花”的模式,是中国2023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5.2%增长好成绩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许多国家来讲,2023年过得不那么太平,舒畅: 经济低迷,冲突不断,社会不稳,情绪波动,很多国家都是“熬”过来的。原来不少人对2023年是抱有一点点乐观期望的,总以为在三年疫情之后,一切可以逐步回归正常,然而事态发展出人意料的混乱。国际主要机构对2024年的前景纷纷给出更加悲观的预测,让今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充满争论,悲观,失望,期望和梦想交织在一起,突出“重建信任”的艰难。然而,“信任”在当今的世界又是如此的重要,不可或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各种冲突,纷乱,原因就是没有“信任”。万事如果没有了“信”,何来的“任”?经济领域如此,政治领域更是如此。可是,如何获得“信任”,似乎是人类始终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2024年的经济前景究竟会如何,国内外专家都给出了各自的回答。虽然在具体的GDP数字上,有些微妙的分歧之外,大家对中国经济今年的发展总趋势的看法基本相同:中国的发展一定会“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高”。

但是,2024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有的是属于政策制定范畴,有的是属于外部因素构成。中国在处理相关政策的时候 ,应当关注以下几个重点:

1,中国可能面临的“通缩”压力问题。有许多人回避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先认真看看国家重要部门和机构都是如何分析当前中国的形势的。国家统计局,发改委,或某些权力部门在谈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时,基本都是用同样的语言:“ 国内消费意愿不足,企业投资乏力,预期不高 ……”。而这些“专业表述”,正是 “通缩”的经济特征。应当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段时间,政府出台许多鼓励消费,投资的政策,措施,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形成“通缩”的环境,条件,并激活经济活力,减少“通缩”对市场的负面影响。现在遇到的只是温和,低度“通缩”,但它对生产力的压抑和市场扩张的积极性的打击与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面临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通胀”压力,中国是少数未受“通胀”之痛的国家。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相关政策有力化解了“通胀”压力。但是,中国在努力限制“通胀”输入中国的同时,不能采取过多的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的政策,不能采取过多“镇静性”措施,避免引发“通缩”效应。例如,有的地区在强调“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环境大保护”

的同时要求停止“大开发,大发展”,很容易被误解,放弃发展,开发 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推行“大保护”。所以,保护与发展,必须辩证,协同发展。

2,避免“政府智库化”

许多专家都谈到了2024年里中国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功能改革,进一步改善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营商环境,而避免“政府智库化”,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最近几年,政府对自身的功能与效率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有进步,有成效,但是仍然与群众的期望有很大距离。近期有一个倾向值得关注,就是“政府智库化”。人们发现,不少地方政府的会议,施政被告,文件,越来越像是“智库报告”了:成为“百分比政府”,就是政府文件,报告中引用太多(过多)的“百分比”数据。表面看,这些数据都是“佐证”着政府的工作成绩,令人目不暇接,但是,由于“百分比”类数据太多,群众记不住,专家不愿记,常常出现“边说边忘,说完忘完”的结果。

3,坚持改革开放,市场要以“放”为主,鼓励“自由行商,自由兴业”:

中国已经进行了45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世界级成果。坚持改革开放,是不能动摇的国策。在面临空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放”的力度尤其重要。我们始终坚持了市场的“开”,让外资,内资有机会“进场,上台”,但是“进场”,“上台”以后,由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家规”,“行规”,许多“外来者”发现“水土不服”,导致诸多的不适应。这个时候,“放”就成为不可不重视的问题。“放”,是在法律规定内允许投资者“放手干事”,“自由行商,自由兴业”,给市场注入足够的信心。“自由”催生“信心”,“信心”培育“信任”,“信任”造就繁荣。这是一条“信任链”,各个都很重要。

“信任链”的建立和巩固,就需要在企业之间,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在商业与法律之间,人人都要树立一个“边界观”至关重要。

目前在很多商务活动,很多人,包括官员在内,没有“边界观”,办事处事,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常常违反法律而不知,有的反而沾沾自喜,自以为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央特别提醒所有人办事要做到“横向有边,竖向有底”,坚决做到不违法,不违纪,不违背民意。

中国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先树立“边界观”。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官员,都有“边界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将会大大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