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学孩子就是初中开始接触奥赛,初中没毕业就让高中的奥赛老师招进队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北京五年级小学生的试题,他用了8分钟,知道北京要求多少时间做出来吗?3分钟》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 暮洲
  • 这逻辑能力……
    奥赛是很吃资源的,圈子也不大,资源很集中。能不能成,学生能力很重要,师资能力同样重要。一个省获奖的基本一直都是那一两个学校,甚至那一两个老师教练的学生。其他人不是完全教不了或者学不了,是不会全力投入到不确定中去赌。中学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在不确定一定能出成绩的情况下,大部分老师、学生是正常学习兼顾奥赛,重在体验,而这些有传统奥赛成绩经验的学校,对冲成绩的拔尖学生是奥赛兼顾正常学习,甚至放弃很多正常学习。多数老师、学生不敢投入这种时间成本。一个省通常也就那几个奥赛名师,奥赛教育、出题也都是这个小圈子里做,其他老师基本不会去耗费精力研究奥赛,一个学校的某个奥赛名师被挖走,通常就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本项奥赛成绩终结了。这些资源当然很容易向头部城市、头部学校集中。甚至不少有志于此的学生不是全省而是全国择师。就像你说的北京奥赛成绩好,其中多少是非北京生源?美国近些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水的华人面孔,成绩甚至能跟我国掰手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内销转出口。国内奥赛参与人数太多,名额有限,卷的厉害,有能力也不一定有机会,恰好美国对这类比赛不要求国籍,参与的人少,所以有教练专门把国内的奥赛学生运作到美国,抢美国名额参赛拿奖,这不就不用在国内260个名单里消耗了,反正成绩出来对个人来说都一样,代表哪国参赛没多大区别。当然这些人本身能力都很强,可如果没有大量资源支持他们出国获取参赛资格,没有专家针对性辅导,甚至没有美国规则漏洞,他们很大一部分注定在国内260个名额里消耗掉。更别说凭兴趣、课余时间、自学在奥赛上卷出来。

我同学孩子就是初中开始接触奥赛,初中没毕业就让高中的奥赛老师招进队,然后高中三年就专门只搞培训,结果没拿到金牌,高三用半年时间恶补其他科,最后是强基计划进的清华。他妈妈说起这一路走来也是异常艰辛,说如果再来一次绝不会让他走竞赛路线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