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雕都督之故纸堆:岂有三十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

落雕都督之故纸堆:岂有三十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裴文举的父亲裴邃,秉性方正严谨,是闻喜本地的乡贤。西魏大统三年,东魏来进攻河东地区(这块地在东西两魏对峙之初属于三不管地带),裴邃乃纠合乡人,分据险要以自固。当时东魏先占领了正平县(在闻喜东边),守将叫做司马恭。这个司马恭经常派奸细到闻喜来搞小动作,不是破坏团结就是散布谣言。裴邃也派特工到正平,在正平组织了五百多人,准备里应外合搞个大的。司马恭见势不妙,乃弃城夜走。等到西魏这边派李弼攻略河东时,裴邃就主动担任向导,帮助西魏顺利拿下河东。河东是从陕西进入山西的门户,这块地盘此后始终掌握在西魏/北周手里,裴家这相当于立下从龙之功了。

大统十年,裴文举够年龄了,按照传统的门阀制度出来做官了。起家奉朝请,奉朝请这个官职在讲陈庆之时介绍过,是个安排退休老干部的,等于裴少这辈子可以啥也不干吃穿不愁了。具体工作是丞相府墨曹参军,给宇文泰当秘书。当时宇文泰也才三十七八岁,儿子们也都在上小学,就找了些家庭教师,一方面帮助儿子们学习进步,一方面给儿子们培养未来的臣子。其中就包括了裴文举。果不其然,后来裴文举就成为了宇文宪幕府的司录。

宇文宪出镇剑南,在蜀地任职时,裴文举为益州总管府中郎。蜀土沃饶,商贩百倍,就有人劝文举:“哎,裴中郎,咱们合伙做点买卖呗,您这地位多方便啊!来四川做官一趟,别两手空空啊。”文举答之曰 :“天底下最大的利是安守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本分才能把事业办好。我的事业不是买卖挣大钱,所以,这买卖您请另寻高明吧。”裴文举就这样一直坚守着清贫。宇文宪多次给他赏赐,裴文举大多谢绝了,实在推不掉的才略微收下一些。

再后来裴文举得到了一个光宗耀祖的职务,回老家闻喜任职——绛州刺史。裴文举和他父亲一样以廉约自守,出门办事就只自己坐的一辆车而已。裴文举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躬行俭约,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绛州百姓纷纷称赞,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行矣。

之前提到的正平县,虽然先归入了西魏,但后来在周齐长期对峙中,又被北齐占领。这一来,裴家就遭遇了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裴文举的婶婶去世得早,葬在正平;叔父去世时,因为正平已经被北齐占领了,就葬在了闻喜。夫妇二人分葬在两国,距离虽近,却无法致祭。正平县的百姓得知裴家的遭遇,又思念裴文举父子的孝义,于是就偷偷的把裴婶的棺椁送来闻喜,夫妇得以合葬。

裴文举不仅在地方上受到百姓的欢迎,负责河东地区防务工作的韦孝宽也特喜欢他。韦孝宽经常找裴文举来唠嗑,唠着唠着就往人家身前凑。。。年深日久,终于被他软磨硬泡,从上峰拿到调令,把裴文举收入自己帐下。。。开森!(/≧▽≦)/

韦孝宽开心了没两年,裴文举入为司宪中大夫,被皇上宇文邕要走了。。。

宇文邕夺回大权后把最高的行政职务大冢宰给了宇文宪,其实是对宇文宪不放心,因为宇文宪在宇文护手下时也很受重用,于是便明升暗降先夺了他的兵权,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这才放心的继续重用宇文宪。期间宇文邕就把曾经辅佐过宇文宪的裴文举招来训话:“当年北魏即将灭亡,元氏的皇帝又没能力保卫和平,所以我爹才不得不做了西魏的曹操,为的是保境安民,有朝一日重新统一天下;后来我爹去世了,宇文觉和宇文毓年纪又轻,不得不找宇文护来代理执政,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这不是正常的规矩,只是应急而已。现在我都三十岁了,宇文护还抓着权力不肯归还给我,这和造反就没什么两样,所以我诛杀了他。此外,国家政治上还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至今仍未革除的陈规陋俗,那就是下级把上级当做效忠的对象,这是错误的,是国家祸乱的根源之一。孝经里讲‘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个‘一人’指的就是天子一人而已。我爹生了十个儿子,十个儿子都能当皇上么?所以,你虽然在宇文宪手下做过事,但你效忠的对象始终只能有我一个。你和宇文宪,只是工作岗位不同,革命分工不同,目的都是为了对我这个皇上效忠,你们心里想的念的爱的只能是我一个!这个事情你去跟宇文宪讲清楚,大家都要共同遵守这个‘以事一人’的君臣之道 。”

裴文举拜谢而出,然后就去找宇文宪。宇文宪指着自己的心口说道 :“我是什么样的人,您还不清楚吗?我一定尽忠效力,无需再提示了。”

以上

朱翊钧给点了个赞,收藏,+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