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对决策略中学习企业同业竟争之道
从军事对决策略中学习企业同业竟争之道
组织之间的竞争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混战阶段和相对均衡相持阶段。
如果当事一方组织结构稳定,战力足够强大,在混战阶段即可取得竞争胜利,彻底战胜竞争对手。
同业竞争的胜负既取决于己方组织结构的稳定和战力是否足够强大,也取决于竞争对手组织结构的稳定和防御能力是否足够强大。
如果当事方未能在混战阶段决出胜负,形成相对均势,同业竞争将进入相对均衡相持阶段。
相对均衡相持阶段,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相对最优竞争策略是:
1.保持己方组织结构稳定、维持战力足够强大;
2.坐等或者诱使对手组织结构失衡、战力逐步下降、失去民心以及其他足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失误;
3.准确选择决战时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从组织结构层面分析,国家、军队、企业均属于组织结构,差别只在于组织形式不同。组织之间的竞争自然具有相似之处,“商场如战场”,绝非虚言。作为企业组织,可以从军事对决策略中学习企业同业竟争之道。
下面,从军事对决的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学习分析相对均衡相持阶段的竞争策略:
战略层面案例一:
曹丕称帝后一次问贾诩:“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
贾诩说:“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见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和孙权都是不可小觑的对手,他们的智谋和军事才能都足以与你曹丕一战。即使你以天子之威,也未必能打得过。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守好自己的地盘,做好自己的事情,静静等待两国的变化就好了。
贾诩这段分析,智慧就在于他一眼看清形势,把握住关键。想要一统天下,但是面对刘备和孙权这样的强大对手,他应该如何行动呢?不是去打任何一家,而是持守待变。这个建议虽然看似保守,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
首先,持守可以保护自己的地盘,避免被敌人侵犯。其次,待变可以等待敌人的失误,从而找到反击的机会。最后,持守待变还可以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策划,从而在关键时刻一击必杀。
曹丕没有听从贾诩建议,兴兵伐吴,乃至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故事原文详见《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魏文)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战略层面案例二:
公元263年8月,魏国向蜀汉发动灭国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一举灭掉蜀汉。
魏国战略进攻时机选择的准确性,可以从《三国志》记载的另一件事上得到反证。
公元261年,孙吴使臣薛珝出使蜀国。回国后,对孙休说起蜀汉的情况:“蜀主昏聩而不了解自己的过失,大臣只求无过错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蜀汉的朝堂之上,听不见正直的言论;蜀汉的郊野中,百姓因饥饿而显露出营养不良的脸色。臣听说处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为过得安逸。建筑物被焚毁时,燕雀却怡然自得,而不晓得祸患将要到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大意就是这个同盟国不大行,已经靠不住了。
故事原文见《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孙休时,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战术层面案例一:
战国末期,秦始皇任王翦为主将,率60万大军灭楚,王翦到达战场后,扎营练兵,不与楚军接战。持续数月之后,楚军因后勤补给不济,撤军回防,在楚军主将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一直打到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故事原文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战术层面案例二: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大军抵御蜀军。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猇亭一线,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
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利用火攻对蜀汉军队发动突袭,火烧连营800里,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一代枭雄刘备连气带病,托孤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