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抖”的射击游戏……丨次元军武

  “次元军武”是军武次位面全新打造的系列栏目。我们的目标就是打破“次元壁”,探索游戏、动漫等“二次元”领域中有趣的军事知识。如果你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二次元爱好者,那这里一定适合你!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军武菌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见过这只粉毛小狗吗?

500

  最近几个月里,相信有不少的网友都和军武菌一样,被这个来路不明的表情包刷屏了。不论是私信还是群聊,又或者是视频平台,都能看到这个魔性又洗脑的表情包,以至于军武菌自己也搞了一个。

500

  但让人搞不明白的是,这个粉狗究竟是从哪冒出来,又是怎么火起来的?而大家更关心的恐怕是,这个表情包和军事到底有啥关系,也值得军武菌专门写一篇头条???

  接下来,军武菌要给给大家介绍一个重量级的射击游戏——《妮姬:胜利女神》。

  从油腻师姐到胜利女神

  《妮姬:胜利女神》是由韩国Shift Up工作室开发,Level Infinite公司发行的一部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游戏主打的是手机游戏市场,但也在2023年推出了PC版本。

500

  这两个公司或许很多人都没听过,但如果说起《剑灵》和腾讯游戏,那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事实上,Level Infinite是腾讯游戏的海外品牌,而Shift Up的创始人金亨泰,则是知名游戏《剑灵》的艺术设计师

500

  就算你没玩过《剑灵》

  肯定也听过“油腻师姐”吧?

  “妮姬(Nikke)”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奈姬(Νίκη)”,即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这也是游戏标题的来源。游戏的世界观设定在近未来的地球,由于外星机械生命“莱彻”的入侵,残存的人类被迫撤离地面,在地下城中生存。

  为了反攻地表,人类制造了外表形似少女,但全身经过机械改造的人形兵器“妮姬”,而玩家扮演的主角,就是一名刚刚从军校毕业,被派往妮姬部队的新任指挥官。需要注意的是,“妮姬”并不完全是机器人,而是利用机械和生物工程技术批量生产的改造人,即“赛博格”。

500

  《妮姬》的战斗内容非常简单,如果你玩过《血战上海滩》、《抢滩登陆》,或者是《死亡之屋》一类的光枪射击游戏,那你完全不需要任何引导就能快速掌握《妮姬》的战斗系统。

500

  玩家只需要操控队伍中的妮姬,对来袭的敌人开火射击,释放各种强力技能,直到游戏通关。如果你懒得动手操作,也可以选择自动战斗,解放你的双手让妮姬自己开火——当然,效率上肯定是比不过自己瞄准的。

500

  从游戏题材上来说,《妮姬:胜利女神》和之前军武菌介绍过的《蔚蓝档案》有些相似,都选择了美少女+兵器的题材,但两者的剧情风格却完全不同。《蔚蓝档案》以老师和学生们的青春日常故事为主,整体的剧情故事轻松愉快,很少有“发刀片”的内容。但《妮姬》的基调却完全相反,毕竟,在危机四伏的末世之中,想要一个绝对完美的故事,是一种奢望。

  印象深刻的剧情故事

  在游戏的开头,玩家扮演的“指挥官”在上任途中遭遇了袭击,乘坐的直升机被炸弹炸毁,玩家也陷入了昏迷。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位名叫“玛丽安”的机枪手妮姬把指挥官从残骸中救了出来。

500

  在游戏的开头,《妮姬》就给了军武菌一点硬核震撼:玛丽安在对玩家实施了心肺复苏后,立即执行了一套标准的脑卒中快速检查流程——微笑(smile)、说话(talk)和举手(raise),即STR。如果头部受伤的患者无法完成这一流程,就说明他已极有可能出现了脑卒中的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500

  记好这个流程,危急关头可能有大用

  面对着什么也不懂,在战场上毫无战斗力的菜鸟指挥官,身负重伤的玛丽安主动接下了保护指挥官的任务,带队收拢因为指挥官阵亡而被打散的残余部队,还细心地教导指挥官如何指挥作战。面对不愿服从菜鸟指挥的妮姬,玛丽安也会主动站出来替玩家说话。按照一般的二次元游戏设定,这不就是官方给玩家发的老婆吗?

500

  但在玛丽安带领玩家和部队到达目的地后,意外发生了。玛丽安的眼睛开始冒出红光,语言功能也开始出现故障,不断重复着毫无意义的词语。与此同时,通讯频道传来了最新情报:正是玛丽安在飞机上引爆了炸弹,摧毁了飞机!

  原来,玛丽安的系统早已经被机械生命“莱彻”入侵,在病毒的操控下,她引爆炸弹摧毁了飞机,又将指挥官和残余部队引诱进了莱彻的包围圈。但在残存的理智下,玛丽安依旧还在试图完成自己的任务,保护指挥官。

500

  最终,玩家指挥的小队在敌人的伏击下幸存了下来,玛丽安也在幸存者之中。但这时的玛丽安的大脑已经被彻底侵蚀,无法再修复。按照规定,玩家必须亲自对玛丽安进行处决——游戏的新手教程也就此结束。

  但到了这里,还有一个谜题没有解开:玛丽安在进入战场之前,就已经被病毒侵蚀了,也就是说,“莱彻”的威胁已经渗透进了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方舟”它们是怎么做到的?而游戏的主线故事,也正是围绕这条暗线展开的。

500

  不得不说,在军武菌玩过的所有游戏里,《妮姬》的序章故事就算不是最炸裂的,也肯定是其中之一——怎么会有一上来就让玩家杀“老婆”的游戏啊?事实上,序章透露出的信息还远远不止于此。

500

  “妮姬”完全没有任何人权

  作为人形兵器制造出来的“妮姬”,虽然外表与人类相似,穿着人类的衣服,使用人类的武器,具备人类的情感和思考能力,但却被视为是一种简单的消耗品,是战场上的炮灰。虽然在大脑完整的前提下,妮姬不论受到什么样的伤害都能进行修复,但在战斗中依旧有大量的妮姬被杀死或是被遗弃。在游戏的世界观中,或许除了玩家,没有任何人会将妮姬视为“人”来看待,仅仅是一件用完即弃的物品而已。

500

  “重新定义人类”是科幻作品的热门话题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玩家作为一支妮姬部队的指挥官,虽然身为人类,但面临的悲惨状况却是相似的,仅仅是人类殖民地“方舟”的消耗品

  为了完成基地及其背后的财阀的目的,和玩家一样的指挥官以及和妮姬们被不停的派往地表执行任务。他们并不在乎玩家的死活,甚至享受着将玩家这样的底层人类踩在脚下的快感。这也会让玩家陷入思考:凭什么我要给这样的人卖命?

500

  嗯,物理意义上的“踩在脚下”

  在游戏中,玩家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游戏角色,有人类、也有妮姬,甚至还有敌对的机械生命“莱彻”,几乎每个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文章开头的“粉狗”,其实就是游戏中人气最高的角色之一——脱离人类控制的妮姬,在危险的地表生存了近百年的“朝圣者”桃乐丝。

500

  看起来这么苦大仇深的桃乐丝

  怎么就变成粉狗了?

  对于一部典型的二次元游戏来说,《妮姬》的剧情可以说是相当沉重而黑暗的。这样的故事的确能够给玩家传达更深刻、更丰富的情感,引起玩家的共鸣,但如果编剧的水平太差,那就成了弄巧成拙,砸自己的招牌。幸运的是,《妮姬》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优秀。

  硬核写实的武器设计

  除了游戏出色的剧情之外,《妮姬》最吸引军武菌的,当然就是游戏中塑造丰满的妮姬……手中的武器了。

  本作武器设定和《蔚蓝档案》稍有不同,后者虽然采用了以现实为基础的武器,但设计风格更加抽象,有些就像是网游里的“英雄级皮肤”。但《妮姬》的武器恰好相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枪是从《使命召唤》或者《逃离塔科夫》里搬出来的呢!

500

  使用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的贝斯蒂

  和现实中的士兵一样,妮姬们使用的武器种类也非常丰富,包括了步枪、机枪、冲锋枪、霰弹枪,以及各种火箭筒、导弹和榴弹发射器。其中既有现实型号,也有游戏中虚构的武器。至于手枪,在战场上的意义实在不大,虽然很多角色也都有手枪,但仅仅体现在游戏立绘和模型上,并不会作为主战武器使用。

500

  使用定制版G3的“朝圣者”白雪公主

  枪上安装了SPUHR公司的改装套件

  从设计风格来看,《妮姬》中的现实武器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改装,改装风格很大程度上参照了现实中的军警现代化轻武器,以及国外实用射击运动中的竞技风格武器,战术味十足。

500

  使用定制版P90的妮姬“D”

  比如危险席部队的队长“D”,作为配备冲锋枪的火力型妮姬,D使用了一把改装过的P90冲锋枪。这支枪的设计明显参照了现实中的XF50导轨上机匣,这也是现实中非常受欢迎P90的现代化改进配件。枪管前方则增设了类似短消音器的结构,以及更舒适的握把,能够改善P90较差的握持手感。

500

  不装瞄准镜的话,这枪实在太丑了

  在腰带上,D还额外佩戴了一支手枪,从外观上可以看出,这支手枪显然参照了美国著名的武器定制公司——SLR公司的产品。SLR的主打产品是AR-15、AK步枪,以及格洛克手枪的改装套件,外观设计富有科幻气息,是典型的网红产品。

500

  SLR公司的定制版格洛克

  游戏中最先被军武菌注意到的武器,就是“无限轨道”部队的队长迪赛尔使用的RPK-74轻机枪。从外观上来看,这支机枪经过了高度的定制,整个枪管和下护木被方形的隔热罩替代,并在下方增加了导轨。导轨上安装有前握把,和疑似激光指示器的战术附件。

500

  使用RPK74轻机枪的迪赛尔

  这个前握把的造型明显借鉴了现实中匈牙利AMD-65步枪的设计,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向前。因为AK系列武器采用前挂后卡式的弹匣,如果安装垂直握把,就可能会干扰向前推出弹匣,倾斜握把则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在很多国家的AK改进型号上都能看到类似的设计。

500

  现实中的AMD-65

  枪上的战术附件也很有讲究,用两根导线一直连接到机匣的位置。军武菌推测,这根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的,如果将大容量电池设置在枪托等位置,为枪支上的战术附件集中供电,就不用再单独给每个配件安装电池。不过,牵出一根导线的设计在实战中很容易损坏,所以这支枪很可能只是一个原型而已。

500

  游戏中的AK系列武器都参考了这种改装

  让军武菌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支机枪的机匣部分——机匣上标志性的拨片保险被取消了,改成一个小型拨杆,甚至还增加了一套联动系统——连空仓挂机都改出来了!毫不夸张的说,就单凭这一把枪的设计,《妮姬》的武器设定在硬核程度上就已经是顶尖水平了。

  另一位让军武菌关注的角色,就是来自侦察者部队的狙击手德尔塔。虽然只是一名SR角色,穿着方面也不像其他一些人气角色那样“大胆”,但却是军事风格最浓的一位角色。

500

  使用HK417的德尔塔

  武器方面,德尔塔使用的主武器是一支HK417自动步枪,枪上配备了两脚架和高倍瞄准镜,基本上是HK417狙击型的标准配置。

500

  值得注意的是,这支步枪的枪托上贴着一张表格,这其实是狙击步枪的射表,根据射表对瞄准镜进行调节,就能准确的命中不同距离上的敌人。配合瞄准镜上方额外加装的激光测距仪,这支枪几乎在任何距离上都能实现“百发百中”。

500

  作为外观的装饰和人设的一部分,德尔塔还配备了一支手枪,也就是美军现役的制式手枪M17。在互动界面点击角色,就会触发德尔塔检视手枪的动画。这支手枪的配置也很豪华,加装了微型红点瞄准镜和战术枪灯,还配备了扩容弹匣和加宽弹匣井,方便快速换弹。

500

  现实中的M17手枪

  不过,这支手枪虽然画得很好看,但明显是画错了—— M17左侧的分解杆被画到了枪的右侧,而且是前后翻转的,至于后面的保险就干脆消失了!其实,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这样的细节错误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但并不影响游戏整体的优秀水平。

  除了这种高度还原现实武器的设计之外,游戏中还有一些造型更加抽象,但是依旧能看出现实原型的武器。隶属于“朝圣者”的妮姬“小红帽”使用的就是这样一支步枪。

500

  游戏中的“朝圣者”小红帽

  对枪械了解比较多的网友可能会看出来,小红帽的武器虽然看起来十分科幻,但确实是存在现实原型的。从机匣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小红帽的肩扛式狙击步枪实际上是一支巴雷特M82A2狙击步枪。

500

  现实中的M82A2

  M82A1的大名肯定是无人不知,但它的兄弟M82A2知名度可就小得多了。作为M82A1的无托改进型,M82A2采取了肩扛式的设计,专门用来对空射击。

  这个设计思路明显存在问题,谁愿意扛着20多斤的枪去防空呢?而且12.7毫米的子弹打在武装直升机上就和挠痒痒差不多,实用性非常有限,最后这枪也没造出几支来。

500

  游戏中,小红帽的步枪明显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装,弹匣、握把、枪口装置换了一遍,还加装了先进的光电瞄准镜,但这个经典的M82机匣还是暴露了这把枪的身份。

500

  对于力量远超人类的妮姬,M82A2倒是一种不错的武器。不过,换弹动画里这个手动抛壳实在是画蛇添足了,不论是现实中还是游戏里,M82A2可都是半自动步枪啊!

500

  游戏中的高质量武器设计实在太多了

  当然,游戏里更多的角色没有使用现实中存在的武器,而是使用了各种游戏原创武器。但这些原创武器也并非是彻底虚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现实武器设计的。从建模和操作动画来看,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拥有真实枪械所必须的结构,造型上也符合逻辑,很多原创武器甚至还带有现实武器的标志性特征。

500

  这支霰弹枪就是纯粹的原创设计

  从游戏本身来说,这些细节并不影响游戏性,但并不代表毫无意义。事实上,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塑造了游戏中“真实可信”的世界,让玩家拥有更强的代入感。即使只有少数军迷能够体会到这些细节的用意,游戏团队也愿意认真做好。

500

  有趣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玩家,《妮姬》还和其他知名二次元IP进行展开了联动,比如著名的游戏《尼尔:自动人形》,以及近些年热门的漫画《电锯人》。不得不说,《妮姬》的世界观背景和《尼尔:自动人形》非常相似,2B小姐姐出现在《妮姬》的世界里也确实毫无违和感。

500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妮姬》基本上不可能在国内上线,这也导致游戏在国内的人气一直都不温不火。以至于很多人都看到过《妮姬》里出现的角色和表情包,却没多少人知道这些内容的出处。

500

  虽然从早期宣传到人物设计都在通过“擦边”的方式吸引玩家,但必须承认的是,《妮姬》的游戏质量是绝对过硬的,从战斗模式、故事剧情到人物设定,相比同类游戏来说,水平都相当高。游戏的开发和运营团队也相当重视玩家群体的意见,并不是一部只靠“下三路”营销的骗钱游戏。

500

  总体来说,如果你也对《妮姬:胜利女神》的游戏内容感兴趣,军武菌还是很推荐去尝试一下的——当然,未成年的小朋友就不要玩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