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苏北80年代初期,每年会有拖家带口地的讨饭大军
【本文来自《合川老农民:靠技术手段否定家庭联产承包制,我只能说美国学者太呆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以实践为例:我老家在苏北里下河,自然条件算好的吧?可从我记事起直到80年代初期,每到每年的春夏季节,就会有大批来自安徽江西的讨饭大军,甚至拖家带口地在外讨饭。你以为谁愿意讨饭?你以为他们都懒不愿意出力干活?那是因为在大集体下根本吃不饱饭!别说安徽江西了,就连我老家苏北里下河地区,农业条件在全国算好的了吧?可每年春夏之交,有好几个月是要吃大麦麸子掺的碎米杂粮才能过来的,大米小麦根本不够吃!完全吃饱饭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八几年。
而改革开放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把农民二次解放出来,种什么,怎么种,自己的时间怎么安排。。。等,都是由自己说了算。而且更关键的是,不要只盯着吃饭!不要只盯着吃饭!不要只盯着吃饭!(重要事情说三遍!!!)农民不仅可以种地,还可以做工、做个体户创业,这才激发出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爆发出从未有过的能量,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一直走到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局面。如果在大集体,可能吗?当然,今天的农村也有问题,比如空心化等等,但这些问题与吃不饱饭的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是发展中的问题。
典型的恨国党,看不到进步只会挑毛病,看事情不单单要横向比较,还要纵向比较,事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发展的过程!装什么理中客
国家对低收农户免税
国家大幅度减免征购任务(50%以上)
副业放开
我做过数据分析,扣除化肥增长,包产到户最多让粮食增长了22-23%的产量,不能更精确,因为其他农业技术进步带来增长算不出来,我就忽略了,所以是最多。
我不认为这20%能让人吃饱,真正让人马上吃饱,念念不忘的政策是减征购,不是包产到户。
当然我赞成包产到户,解放农村劳动力,给为城市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无需分房子,报销医疗费,提供学校),提高了中国竞争力。后来三大市场化把城市高素质劳动力也解放了,中国竞争力就更强了。
没良种,没化肥,养活一个人的土地需要量就是四亩,有了这两样只要一亩地,这也是18亿亩红线的根据。农村淤积劳动力的调动流转。跟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什么关系,在社队县三级组织下,有组织的进行劳动力输出很困难吗,不过是当时没有人那么做而已。
解决当时问题无非是一个动员使用农村淤积劳动力,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从历史的下游来看,当时是使用了最粗放,最无效率但是治理成本最低的政策,而且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仍然在为46年前的政策留下的问题买单
真正的农村经营,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土地流转,不过是50年前社队工厂,公社统一经营土地的变体而已,区别在于现在是资本在说话,不和农民商量了,不像党和政府那么好欺负了
没有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没有化肥,没有良种,光靠分田单干就能吃饱饭?笑话,从春秋时代初税亩开始,中国农民一直单干,吃饱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