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从虎步关右到白地将军的“可怜生前身后名”
魏武帝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其实他内心深处是非常不自信的,尤其是对自己的容貌和气场。曹操曾经在接见匈奴使臣的时候,“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让崔琰假扮自己,自己假扮实为持刀立在边上,为后世留下一个“捉刀”的典故,而曹操每次会见西域羌、胡等部落的首领时,也会感觉自己气场不足,震不住这帮人,也都会找一个人来陪,以威慑羌胡诸王。
这个人就是夏侯渊,京剧《定军山》里那个大花脸,夏侯渊在身边一座,曹操腰杆儿立马就硬了,面对西域羌人胡人,说话声也能高八度,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在东汉末年长期为祸关中凉州和陇右诸郡的割据势力,包括不从中央政府号令的军阀如马超韩遂,以及河西羌、氐诸部落,在当地嚣张了近三十年了,东汉末年征服军没人管,也管不了,夏侯渊一出马,“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一年间全部荡平。曹操也称之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并自叹不如“吾与尔不如也”。
所以估计夏侯渊在九泉之下肯定会吐槽“阿瞒你不仗义啊,想当年跟我平起平坐的关羽、张飞都混成了红脸黑脸儿,就我混一大花脸,本来就够惨的了,你还来给我插刀,当年人家打胜仗的时候,你叫人家小甜甜(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现在人家打仗挂了,你马上叫人家牛夫人(白地将军),你这变得也忒快了吧”。
夏侯渊
夏侯氏兄弟和曹氏兄弟在曹魏阵营中,一直是以宗族身份高于其他外姓大将的。《三国志》以“良史”著称,并未交代曹氏与夏侯氏有什么关系,只是在《阿瞒传》中有曹嵩过继于夏侯氏之说,《阿瞒传》作于吴人之手,未能全信,总之夏侯氏与曹氏均为沛国谯县大族,世代互有姻亲是很有可能的。
夏侯渊和曹操,除去可能具有的血缘关系之外,还是“担挑儿”——同娶了一对姐妹花,算得上是亲上加亲。夏侯渊年轻的时候,曾经替曹操顶雷蹲过大狱。其家也不像曹仁曹洪都是豪富之家,估计家境一般,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年代,也到过全家断粮的份上,在真快要饿死的时候,夏侯渊“舍其幼子,而活亡第孤女”。从这俩件事儿上来看,夏侯渊真是非常仗义的一条好汉子。
曹操起兵之初,第一个正式的将军官职是“奋武将军”,在当时就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为别部司马,或独立领兵,或分别驻守各地。类似于关羽张飞之于刘备。
但于夏侯渊个人戎马生涯来说,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前,大多随军征讨,运运军粮而已,其军旅战绩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也许是夏侯渊起点不高,不如大哥夏侯惇“以烈气闻”,也不如曹仁“少好弓马”,也许是夏侯渊正是在实践中不断领会用兵之秒,在官渡之战后夏侯渊在带兵打仗方面突然开窍儿了,从征讨汝南昌豨开始,到平黄巾叛乱,庐江叛乱、太原贼,一路“击之”、“降之”、“大破之”、“斩其贼”,算是已有小成,并且已经开始督于禁、徐晃等五子,宗族身份的优势也逐渐显现。
在曹操征讨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夏侯渊开始独立率兵与曹操分兵合击,当曹操平定关中后,留夏侯渊镇守长安,为护军将军,督关中各路军马。夏侯渊华丽的征程正式开启,一路破马超,败韩遂,平定兴国羌族诸王,又转战高平、屠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自立为王三十余年,盘踞在河西走廊,势力根深蒂固的宋建,也是仅用一月时间就一股荡平。紧接着夏侯渊马不停蹄,又派遣张郃“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三国志中记载,至此“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此一系列战役,夏侯渊自长安出兵,出陈仓,至祁山破马超,转至略阳,于长离破韩遂,而后平兴国,至高平,降屠各,至枹罕、金城、湟中剿灭宋建,往复奔袭1500余里,歼敌十万余,仅用时不到一年。
夏侯渊平定凉州
夏侯渊用兵,擅长出其不意,千里奔袭,长驱直入破敌,必要时甚至舍弃辎重,这种作战思路和模式和霍去病有不少相似之处,所平定的也是河西凉州。自此,自东汉末年与中央政权渐行渐远的西域陇右土地,再一次被打通,牢牢纳入中央政权之下,夏侯渊功不可没。
曹操大军出兵汉中讨伐张鲁,夏侯渊率凉州诸将与曹操会师于休亭。汉中平定后,曹操正式拜夏侯渊于征西将军,镇守汉中。此时,曹魏集团东、南、西三大战区正式部署完毕,东线由夏侯惇任总司令,南线由曹仁任总司令,西线由夏侯渊任总司令,三位司令都有“假节”,都督战区内各大将,夏侯渊也在登上人生巅峰。
但盛极而衰,亢龙有悔,三年之后,刘备亲自领兵,大举进攻汉中,夏侯渊被斩,导致曹魏西线军团震动。
定军山之战后,标志着刘备取得汉中
夏侯渊被杀,在《三国志》中记载的相当简要,黄忠传中仅记载“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寥寥十余字,两军正面交锋,短兵相接的激烈战况,背景效果中金鼓齐鸣,喊杀震天的情景似乎马上就能浮现在眼前,堪称三国志最经典的战斗描写之一。在夏侯渊本传之中,战斗经过要稍微详细一点,“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简而言之就是刘备数万精兵,轮番攻打汉中,打算烧毁鹿角第二天大举进攻,夏侯渊派遣张郃守东,自已率令少数兵马守南方,结果在刘备攻打之下,张郃逐渐支撑不住,夏侯渊兵力本就不多,还分兵一半支援张郃,被法正黄忠瞅准机会,一战斩之。
此战中,夏侯渊以方面军统帅的身份身临前线,本身就是犯了兵家大忌,再有又以少数兵力以身犯险,又是轻敌大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得曹操叫他“白地将军”(傻帽儿将军),不是没有道理。
夏侯渊阵亡,是汉中之战的转折点,基本上意味着刘备得到汉中,刘大耳朵可以信誓旦旦的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所以夏侯渊的死,与关羽之死的意义几乎相同,都意味着地盘的归属。
三国时代大事最多的建安24年
夏侯渊之死,不经意间也是创造了一个三国时期的记录,其实在三国时期,大军交战的情况和《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完全不同,很少有将领单挑的情况出现,终三国时代,高级将领在乱军之中被斩于马下的次数并不多,比较有名的“阵斩”只有关羽万军之中斩颜良和老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而夏侯渊的曹魏西线军总司令的身份,也是创造了三国阵亡将领级别之最了。
(@仗剑读史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