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刻记得,我读书那会每年开学,都有人找亲戚借钱去给孩子缴学费
【本文来自《保洁母亲被追问:你的大厂女儿怎么不“嫌弃”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070659481812
不能把什么都推给时代,我73的,不太贫困的北方农村出身,有些你说的是对的,村里小学和初中都有,不过都是代课教师(当时叫民办教师),教育水平确实一言难尽,但是学杂费并不贵,一学期几毛钱到四五块钱不等,绝大多数都能负担得起(没有统计数据,但没有听说过谁家是因为掏不起学费辍学的)。当然有好多只上个小学或者初中就不上的,我家里或同学就有很多这种情况,不过不是因为穷,而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水平或者家长的认识不足,造成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或者没有进一步上好高中或者好大学的希望,才不再继续读的,这个男女都有,当然,可能是女生多一点(没有统计数据,只是感觉),但文盲,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很罕见了,哪怕再往前推十年,我的三个姐姐,算你说的所谓“社会乱了学校关了”的时代了吧,但也是一个高中毕业,两个小学毕业。所以要找真的文盲,得往我们父辈找,比如我母亲,不过老太太是30后的,就这,也是解放后上过扫盲班的,当然后来都忘得差不多了,基本上算个你说的文盲吧
不一定啊,我深刻记得,每年开学,都有人找亲戚借钱去给孩子缴学费,也就有可能借不到钱最后上不了学的。我是80后,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完小学、初中的。村里有更穷的,冬天衣服单薄,老师就将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结果太大,走路上被笑,但至少保暖啊。而我们那还算全县状况好一点的。我父亲9兄妹,最后真正能算读出来书的,只有我小姑,我小叔初中毕业,也算可以。再其它的,能认多少字,我就不知到了。而我小叔仅比我大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