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仍不开放的可能原因

现在要求大学校园恢复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学校仍然“我自岿然不动”,就是不开放。有些所谓开放也是遮遮掩掩,用一套麻烦的程序,表面上是让你进去,但实际上还是进不去。校长书记们如此坚持,我想可能是以下原因。

 

首先是封闭的心态。其实,大学一直是想封闭的,也一直努力这样做,并不是现在才这样。过去师生员工都有校徽(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进门时接受查验,住在校内的家属(现在大概没有了)则凭家属证出入。但这种人工查验效果总是不理想,无法长期坚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因此才造成大多数大学校园实际上的开放。所以不是不想封闭,而是做不到。

 

现在数字化了,刷脸打卡代替了人工,且六亲不认,有了这些现代化的手段终于把多年的封闭梦圆了,所以不会轻易放弃。不能浪费那些些设备,要让其发挥作用。

 

但以上只是表层原因,深层的原因就是封闭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咱们国家是根深蒂固的,现在仍然广泛存在,一有机会就要表现出来。所以各个单位都有围墙,只是现在情况有所改观,沿街的院落都围以铁栅栏,不是原来密不透风的实体墙了。中小学幼儿园也封闭得很,这当然与曾经发生过的伤害案有关,但现在也太过了,除了大门紧闭。门口还设有粗大的钢管焊成的路障,挡装甲车都不成问题,真不知是学校还是军事基地。现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也都是“封闭管理”,没有条件的也正在创造条件。不光大门紧闭,房子的单元门也有门禁。不过那是私人的地盘,封闭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大学不同,大学不是私人领地,尤其不可有封闭心态。

 

其次就是官僚主义懒政作怪。开放的时候事情很多,后来多亏疫情封闭了起来,省了不少心,舍不得放弃也很自然,谁不愿意舒服省事呢?于是大门就迟迟打不开了。

 

官僚主义都爱摆架子。人们经常称高校为“高等学府”,说明大学确实有“府”的派头。要不怎么不叫商店为“商府”或医院为“医府”呢?既然为府,当然就要“回避”、“肃静”,“闲人免进”了。

 

如果打开大门放进“闲人”,会有什么危害呢?我看是基本没有。因为家里有人当大学教师,我本人也是,有一段时间全家还住在大学里面,是有亲身体会的,所以对此我觉得比较有发言权。

 

开放会干扰教学秩序其实是不存在的,至少是影响很小,这么说完全是想当然。人们到大学校园,一般不过是在校内的道路上走走看看,或者去操场上跑两圈锻炼锻炼。跑进教学楼跑到教室里是几乎没有的,那里没什么好看的。如果真有去的,则可能是蹭课的,是求上进的,应该鼓励,如果真有人来干扰,赶出去就是了,学校里不是有保安吗,一般还有巡逻车,用得着关大门吗?

 

实际上除了少数网红大学,大多数学校一般也没有多少外人去。那么大个校园,没有什么风景,也没有什么特色,还可能地处偏僻,跑过去干什么呢?如果有特色,例如春天赏樱花,夏天暑假小孩子要去“游学”,当然应该控制一下。但过了这一段还是应该放开,不能一年到头都封闭,不能封闭封上了瘾。

当年我上的A大学(现在也是211学校了)连正规的大门也没有,围墙有大段的缺口。不要说人随便进出,就是附近农民的牛也到教学楼前的草地上来吃草。我们看到当然也很生气,觉得太不像话了。但也没有对教学秩序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干扰。后来我执教的大学改革开放初期刚设立时,只有几座孤零零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矗立在农田中,当然不可能封闭,但也照常上课。要说干扰,就是听说附近村民有来偷食堂的煤的。

 

所以坚持封闭根本不是为了维护教学秩序,而是为了少干活不干活,也就是所谓的懒政。

 

第三个原因可能与对校长书记们的考核有关,考核的某些方面使得他们觉得维持现状最好,改变现状可能惹麻烦,于仕途不利。要不然怎么都不约而同地坚持封闭,而对大家的一再呼吁不理不睬呢?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上面也没拿大学封闭当回事,自然也就不会拿出让大学校园恢复开放的切实措施?否则各大学怎么都够稳坐钓鱼台门关到现在?

 

当然校园开放也不是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随便进出。应该划定非参观区不准超越。各种保卫措施也应该要加强。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1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