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君】中共怎么在夹缝中建军的,南昌起义背后的涌动

注:文章、配图等,均由【有观点大历史】原创制作!

自蒋、汪推动反革命政变后,遭受严重挫折的中国共产党“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6页)

放弃依靠外部力量的想法,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500

此时,中共的主流声音和谋划是,以北伐军中自身能够施加影响力的部队。重返革命氛围浓厚的广州,夺取出海口,获取共产国际援助,建立根据地,组建革命政府,重新实施北伐。进攻中心城市,从而辐射全国,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这样成功的,也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津津乐道,并坚持要中国共产党采取的。

而此时,中共建军的火种,正随着武汉国民政府讨蒋军东进,他们在哪里呢?东征军,以唐生智第一方面军及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部队为主,他们在名义上都属于唐生智指挥的第四集团军节制。只是,部队才刚进至江西北部,东征军内部已然是各怀心思。唐生智指挥的第一方面军暂时打算跟随汪精卫的安排,与蒋介石李宗仁集团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打的是夺下富裕的江浙后,架空汪精卫的主意。

由于第一方面军为湖南系,加上唐生智已经进行过“清共”屠杀,故此,第一方面军从上到下基本没有中共影响力。第六军的程潜原本也是湖南军阀,他的老六军不久前在南京被蒋介石缴械,其内的亲共分子已经被蒋介石全部清洗,余下人员也被打散补充给其他蒋介石部队。程潜自己死里脱险逃到武汉后,以残部组建了新六军,目前身任讨蒋江右军指挥,对讨伐蒋介石比较积极,后续爆发爆发南昌起义,虽然其自身已经参与反共阵营,但也对起义军毫不理睬,率部径直开至芜湖,预备直捣南京,找蒋介石讨回旧账,目前所部也位于九江。

500

第二方面军的官兵则大都来自革命圣地广东,前身为建国粤军第一师,号铁军(改编为第4军后的称呼),北伐主力部队,目前辖第4、第11、第20三个军。看看屏幕上的编制,也知道,这便是当前受中共直接掌握和影响最大的部队,人员可占到半数。事实上,因为担心自己的第2方面军会被唐生智借机吞并,故此,东征并非张发奎所愿,他打的主意是借口东征,然后转道广东另立山头。目前预定将主力驻扎于江南岸的九江,以便随时南下。由于想尽量多的保存第2方面军的实力,故此,对于汪府“分共”的指令,张发奎暂时没有执行。那么,后续的脉络就已经很清晰了,随着中共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成员周恩来、李立三自武汉乘船抵达九江,南昌起义进入倒计时,中共建军的序幕,也就此拉开。1927年7月19日,李立三乘船来到九江,他的心中此时充满澎湃,以及焦虑。几日前,武汉,由于国共关系破裂,大量人员已经疏散,中共中央业已改组,弃职而去的陈独秀被停职,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研究汪精卫背叛革命后的形势对策。

此时的中共内部仍对张发奎抱有期待,意图争取国民党左派将领。但李立三对此连连摇头:“对张发奎不可寄多少希望,应由我们自己动手!”为此,其以联络员的身份来到九江,要不是周恩来等人执意让他来看看,他是恨不得马上举行起义的。李立三1899年生于湖南一个私塾教员家中,1920年赴法国,同当时很多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一样,在此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由于此人性格激昂,提到国内反动军阀,只有三个词,“推翻、打倒、杀掉。”在领导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等活动时更是敢闯敢干,故人送外号“坦克。”

500

船到九江,见了三个人,掌握了三个消息。第一位,原第4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廖乾五),此人1921年入党,曾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他带来的消息是:张发奎本人态度已经右转,目前只是单纯的想利用这批部队的战斗力,要合作恐无可能。这算是彻底绝了念想,接下来就是考虑自己单干了。第二位,谭平山,此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不过却属于左派知识分子,是广东中共支部创始人,此前在武汉政府当组织部长,现在辞职不干了。

他带来的消息是,自己正在各方面游说国民党军官,目前最有希望的是拉过来的是第二十军军长 贺 龙,要和周逸群一起把这事儿办了。

贺龙,属于民军出身。此人非常传奇,贺老总的故事得多说几句。贺龙,湖南桑植人,就今天的张家界旅游区那一块儿,当时是地贫民瘠,地主压迫,劫匪横行的地方。

贺龙此人愤世嫉俗,仗义疏财,又敢于直接同恶势力斗争,扯开外衣就能露出插在腰带上的两把明晃晃的菜刀,专砍贪官恶霸。后遇一找他闯天下的吴姓兄弟(贺龙从军时战友吴佩卿的后辈),但奈何两个穷弟兄无人无枪,贺龙便如此言道:我也没得枪,唯有菜刀两把,见面分一半,走出深山,砍翻这个黑暗的世道。就靠着这一人一把菜刀,贺龙在荆江两岸干起了惩奸除恶的伙计,杀恶霸,除贪官,两月便拉起100来号人的队伍,有枪70条,并被北征路过此地的孙中山收编了。要说那个年代,手里有了人有了枪,许多人直接就成了旧社会既得利益群体,成为剥削阶级一员,孙先生麾下那么多原本一腔热血,后来却接连背叛的存在便是例子。

但贺老总却是坚守初心,一直学习,一直进步。

500

那时贺龙领兵驻于贵州铜仁,司令部设在县城大公馆路。那里有一家姓周的大户人家,周家有个儿子名叫周逸群,当时正在广州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要说周逸群此时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给家里邮寄各种读物,只是这些读物大都直接进了贺龙的司令部。由于识字不多,便每天让堂弟贺锦斋念给自己听,这是越听越上头,越听,就越觉得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北伐战争的时候,贺龙(当时属黔系)与周逸群相遇,史载两人“并榻而眠,彻夜长谈,直到金鸡报晓。”周逸群也直接被贺龙留在军中,当了政治部主任,周逸群也成了贺龙的入党介绍人。至南昌起义前夕,31岁的贺龙已经拉起8000人的部队,是为第20军,编有两个师,目前所部正在九江。李立三见的第三个人是叶挺,此人掌握着中共当下的主力部队。即,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是周恩来于1925年11月,以中共第一支直接掌控的武装力量--“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和黄埔军校学生为基础组建的。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所向披靡,至南昌起义前夕,直接扩编两个团,加上间接扩出的4团,计6个团。第4军25师的第73/75团,其中73团团长为原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算是叶挺独立团的直接继承者。(林彪此时正在)值得注意的是,李汉魂的25师除了第73、75团(团长不是共产党员,但三个营却很积极)直接算是中共掌握的部队外,74团参谋长王尔琢,就是和郑洞国一起考进黄埔一期的大兄弟,1924年经周恩来入党,他也在南昌起义前夕,卷了重机枪连和侦察连不辞而别,也就是说,李汉魂的25师基本成了空架子。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3个团,即70、71、72团,该师原本是空壳,是叶挺调任24师师长后新组建的部队,目前都在九江。叶挺独立团延伸出的第6个团,是由卢德铭(黄埔二期)为团长的警卫团,目前还在武汉,不太能赶得上的样子。另外还有个起义前夕加入进来的原11军军长陈铭枢亲信蔡廷锴的第十师,不过它的情况有些复杂,也并未参与直接的战斗行动,后续在起义军南下的时候再作介绍,故此同卢德铭的警卫团一样,当下不能计算在内。

以上便是李立三所了解,中共能够调遣的部队,计叶挺5个团,贺龙6个团,一万来人。

500

7月20,李立三召集谭平山、叶挺、聂荣臻(前敌军委书记)(注:贺龙23日才抵达九江)等人召开会议,起义地点,定于南昌!!!因为纵然党的队伍主要在九江,但这里也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唐生智的主力也还在江北。何况九江三面环水,己方又没有水军,一打不好就便会身陷绝地,故此,南昌,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里还有朱总的接应。将想法上报后,留在武汉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几名常委(瞿秋白、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全体通过,中共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携军事助手刘伯承(南昌起义参谋团团长)、陈赓,于7月27日抵达南昌。同时,经秘密入党,潜伏于第4军的军参谋长叶剑英(第4军 军长黄琪翔的同乡,私交深厚)通知,汪府很有可能近日便会削去叶、贺两人军权,故此,叶、贺两人于25日,便率部自九江出发,亦于27日进抵南昌。周恩来组织下,为一击得手,原定起义时间,由28日,推迟至30日。

这里也有一个等待组织号召的同志--朱德,松柏巷附近的一处平房里,周恩来与朱德谈到很晚。

此时的江西是滇系部队朱培德控制的,早早跟随孙中山革命的其,在北伐后已经是江西省主席,主政一方,指挥的第五方面军军辖王钧第3、金汉鼎第9军,其中的第三军(主力在吉安)是老底子,第9军(在进贤一带)是金汉鼎湘黔部队扩编而成。在云南讲武堂学生时期,朱培德便与朱德合称模范二朱,两人常共进出。1922年,厌恶军阀混战,对人生目标感到迷茫的朱德“弃武从文”,去到欧洲游学,要找寻真理,并在那里遇到了周恩来等人,1926,已经秘密入党的朱德按照党的指示,回国辗转到朱培德这里谋了份差事。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局长。目前有说法是,在7月下旬,朱培德便觉察到朱德叶挺等人联系密切,不过他却让第三军军长兼南昌卫戍司令王均到遂川掌握部队,自己带着一干高级将领上庐山避暑,甚至于,被朱培德留在南昌的省府秘书徐虚舟,在7月30日傍晚,曾前往一官员家中告知:"据极可靠情报,共产党在这一二天就要搞武装暴动",请其"立即离开南昌为好"。

这都说明,知情的朱培德并没有阻止南昌起义的意思。

500

几个月前,在4.12后各地清党反共背景下,朱培德见形势不对,虽然逐渐自左靠右,但采取的是"欢送共产党离赣"、"凡共产党员请赶快离赣,免得费力"这样的口号及行为,也并没有认真执行(很快被遣送的共产党人员便回来办公,继续活动)。“礼送共产党出镜”以及“放纵南昌起义”两次行为,基本被定性为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惹麻烦的“避祸”行为,夹在宁汉之间不好受,又担心暴力清共会刺激中国,在江西搞暴动,故此,在得到中共不会在南昌久留的确切消息后,作出了如此行为。总之,历史对此人这段时间的评价,大体是政治骑墙派,不过没有此人,便基本不会有南昌起义,要知道,第三军不少军官,曾是朱老总的老部下。反正,在与周恩来夜谈时,整个南昌市布防被全盘托出!!!总之,南昌起义的精彩部分,并不在战斗运转,而是背后的政治东西。此外,期间在起义前夕,虽然还闹出共产国际苏联顾问,因顾忌苏联同国府关系等原因对起义进行了阻挠,又将时间推迟了两天,但在周恩来等人的坚持下,颈扎红领巾,臂缠白毛巾(左臂),以“山河统一”为口令的起义军,还是于八月一日凌晨,打响了中共独立建军的第一枪!!

欢迎关注【有观点大历史】的同名B站、公众号,收看更多干货满满的知识类内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