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年军官成才,“墩苗”少不得

近日,《解放军报》刊发了《从基层沃土汲取拔节生长的养分》一文。文章指出“育人如同育苗,早熟的麦子很难长饱满。青年军官‘墩苗’绝不是熬年龄、熬经历,关键是让他们在基层接上地气、蓄足底气”“对干部来讲,基层不仅是锻造能力的磨刀石,也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多‘墩墩苗’对长远发展更有利”。

“墩苗”是指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溉,抑制幼苗茎叶生长,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从而“锻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作物生长是这样,青年军官的成长成才亦是如此,多“墩苗”往往能让他们在经历前期的锻炼后,拥有更扎实的本领。

500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青年军官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倘若,青年干部没有在基层扎实的“墩苗”,就会营养不足,容易缺乏练兵备战的经验,能力素质跟不上,关键时刻很可能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甚至成为制约基层建设发展的阻碍。

笔者在外出采访时,和青年军官们谈到成长进步这个话题,就有个别同志面露难色,言语中透露出一股无形的焦虑感。焦虑从何而来?通过深入采访不难发现,他们的焦虑反映的是一些共性问题。有的青年军官达不到个人愿望“灰心了”,有的扛不住现实压力“迷茫了”,有的稳不住心神“浮躁了”,有的把基层当“跳板”,把“墩苗”当“镀金”,……基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焦虑也就在所难免。

怎样克服焦虑?考验的是青年军官们的品质,磨砺的是他们的毅力。作为军队的主力、军营的主体,青年军官们尤其需要通过“墩苗”来多历练、长见识,强本领、蓄能量。习主席就曾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500

愈是基层一线,愈能锻炼人。青年军官想要成长成才、行稳致远,就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火热的基层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扎进土里使劲吸收营养,不断壮实自己的“根系”,最终才能向阳盛开。第81集团军某旅中尉赵浩翔参谋业务素质过硬,抓基层训练有招法,被调整到该旅参谋部作训科参谋岗位;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中尉林思文脚踏实地刻苦训练,以过硬的通信保障技能,被评为该部优秀“四会”教练员;海军航空大学某团中尉袁文希主动担起机务保障重任,圆满完成某型运输机空中特情紧急处置预案修订任务,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要“墩”出好苗,组织的培养和帮带必不可少。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为了大力推进年轻军官能力提升工程,先后组建5支创新科研团队,聘请中科院院士为特邀专家对口帮扶;组织年轻技术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研修培训,前往专业机构和兄弟单位参观见学。多名“85后”军官成为重大项目主要骨干,一批年轻军官走向业务建设的吃劲岗位。

要“墩”出好苗,前提是创造出干事创业的热土。近些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一项项新举措破土而出,一个个现实矛盾问题被逐步破解。依据打仗标准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岗位设置等机制,结合专业特长、干部履历和工作需要,选准“墩苗岗”、设好“墩苗期”,引导年轻干部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实干者,大胆提拔实绩突出的年轻军官干部,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500

要“墩”出好苗,“管理员”的悉心管理同样不可少。就好比一棵棵幼苗,既要呵护又要严管,也要及时修枝打杈,这样才能不断拔节生长。针对容易出问题的岗位,推进制度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引导他们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要“墩”出好苗,用时敢放手,积极为优秀人才打开上升渠道。对于年轻军官干部而言,“墩苗”不是苦守,也不是求全责备,而是按照专业技能为基础、实战需求为核心原则,挑选出复合素质高的培养对象切切实实地锻炼,实现真正地淬火,让他们能够站到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前沿,不断激发出新动能、新活力,发挥出人才应有的作用。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正所谓,鼓角声声催征急,在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征途中,急需优秀青年军官扛大梁、当主角。希望广大年轻军官干部珍惜机遇,趁年轻“墩”得实、增才干、长本事,成为强军兴军的骨干力量,人民军队也将更有底气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风起云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