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不动了?要求停火换人质被拒绝

“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很多以色列的支持者用这话来形容巴勒斯坦。然而实际上,这话怕不是用来描述衰落至此的以色列军队更合适,“一对上哈马斯就翻白眼,一炸平民就吹牛”。自上一次停火并交换人质后,以色列维持了21天的地面攻势,现在以色列开始要求停火换人质,但遭到了哈马斯的拒绝。

参加调解会谈的埃及官员称,以色列方面试图达成的条件是,以40名人质交换为期一周的停火。但哈马斯表示,只有在停火生效和加沙获得更多人道主义援助之后,他们才会考虑释放人质。在上一轮停火中,双方达成的条件基本上是哈马斯每释放10名人质,换取以色列释放30名人质以及一天的停火。相比之下,以40名人质换1周停火是更为宽松的条件。

然而,哈马斯方面还是提出了拒绝。这说明以色列未能在战场上带给哈马斯足够的压力,迫使其接受己方条件。实际上,如果不去讨论巨大的人道主义浩劫,那么现在巴以两方更汗流浃背的恐怕是以色列。

上周,以军的进攻矛头戈拉尼旅被曝遭受了可以称之为离谱的损失。“批准公布”的死亡名单上,多出了几位高级军官:一位相当于上校旅长级别的旅最高指挥官、一名主力营的中校营长、两位上尉连长,以及一名中尉排长。当时这个消息刚出来时,很多军迷朋友都在猜测这是不是旅指挥部开会的时候,坐了“土飞机”。

不过现在看来很可能是“葫芦娃救爷爷”了,在进攻舒贾亚难民营的行动中,以军一支队伍被伏击,另一支队伍前去救援结果也遭到伏击,然后更多部队前去救援,继续被伏击,最终发展成连旅最高指挥关都搭进去了的巨大军事灾难。可能是由于伤亡惨重,现在这支主力旅已经退出加沙进行修整了。当然为了挽尊,以军还是宣布已经对舒贾亚地区实现了控制。

可以说,以军如今在加沙的城市混凝土废墟“丛林”遇到的问题与美军在越南丛林中遇到的挑战如出一辙。短暂的战术胜利在战线图上看着很好看,但以军却很难对狭窄的占领区实现稳定控制。巴勒斯坦的大小抵抗组织可以运用地道和城市废墟作为掩护,持续对以军发起进攻,或者反过来设伏。自然,以军的伤亡便日渐增长。

至于伤亡数字,目前以军公布的只有一百多人死亡,但阵亡名单上军官比例过高,并不是正常情况。以色列媒体《新消息报》在12月9日报道称,自10月7日以来,以军已有5000名伤员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包括2000名重伤员。如果以俄乌战场上野战医疗较好的俄军的情况来估计,士兵死伤比一般在1:6到1:7左右。那么光是阵亡一项,很可能就超出了目前以军“批准阵亡”总数的一倍。当然,这些数据都是粗略估计,但以以军的规模来看,战伤5000人已经是会对部队的进攻能力产生较大削弱的损失了。

实际上,以色列国内已经有各路消息在传以军将降低在加沙的行动力度,这引起了极右派的不满。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近日猛烈抨击了战时内阁并呼吁解散,原因就是他不希望降低战争的规模。而在12月21日,以色列媒体《新消息报》则在其网站头条刊登了题为“以色列国防军可能很快就会减少在加沙的活动”的评论文章。文章对以军在加沙的作战前景表达了悲观态度,并认为以军将很快停火。

也就是说,综合这些消息来看,以军确实有点打不动了。参考历史上几次对加沙的作战,以军维持大规模地面进攻的极限也就在40天以内。因此,以人质交换为理由而争取时间对部队进行修整,用歇10天打20多天的节奏维持战争,可能是以色列方面想要打的算盘。

只是这一次哈马斯方面并不接受,可能人家也是在军事斗争中学习,摸清了以军的底。那么继续坚持抵抗,以换取未来更好的停火条件,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