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南极之行

憨态可掬的企鹅、结群飞行的海鸟、嬉跃翻腾的海豚、白皑皑的层层冰嶂——南极的神秘美丽景色吸引着不同肤色的人们。我既然在智利工作,而且我国在南极设有科学考察的长城站,我们使馆又是长城站物资供应的基地之一,我当然希望有机会去那里亲自看看。1987年,由于智利空军司令马太将军的帮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空军司令提供赴南极的专机

在军政府统治期间,我与马太将军来往较多。他政变时还只是空军的将领之一,后来随着人事变动才提升为司令,我们常就智利形势和中智关系交换意见。他知道我有去南极的愿望后,马上表示可向我提供一架专机。我立即邀请了哥伦比亚、洪都拉斯、菲律宾、约旦等10多位驻智利大使夫妇一同前往。

我们在一个晴朗的清晨乘坐智利空军波音飞机从圣地亚哥飞往智利大陆的南端港口蓬塔阿雷纳斯市。飞机上秀丽的空军女兵热情地招待我们吃了顿丰盛的早餐。抵达蓬塔市刚下飞机,负责接待的少校就对我们说,现在南极那里风平浪静,正是前往的好天气,建议我们立即换乘大力神运输机继续飞行。

据介绍,南极的气候变化无常,天气不好时,很难预测何时可以飞行。好在南极的神秘面纱吸引着大家,我们不顾旅途劳顿就走上大力神运输机继续飞行。

军用运输机的条件就没有波音飞机那样舒适了。机舱内,靠两边和中间只有四排固定着的长条凳子,我们必须用帆布背带将自己绑在座位上,并且戴上安全帽,因为飞行时噪音很大,还要用耳塞子把耳朵堵上。但是,各位同行者还是兴高采烈,用大声喊叫或打手势彼此交流,还轮着试穿约旦大使的阿拉伯外袍。

500

当一回阿拉伯人,右为作者。

就这样,吵吵闹闹地飞了三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了位于南极乔治王岛的智利马什基地机场。

神秘的南极大陆

500

南极洲

南极洲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它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它与南美洲最近的距离为965公里,距澳大利亚2500公里,距南非3800公里,距北京则有12000公里。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各洲第5位。

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呢?人类又可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于是,从200多年前,人类开始了对它的探险和考察,逐渐揭开了它的神奇面目。迄今为止,已有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南非等10多个国家在那里建立了考察基地。

500

长城站

500

中山站

1985年,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之后又建立了中山站。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发言和决策权。

我们在马什基地下飞机后,受到基地负责人罗曼上校和长城站同志的热烈欢迎。长城站同志马上给我们每人穿上御寒羽绒衣,戴上运动帽。虽然时值当地盛夏,但仍寒风凛冽。据介绍,南极风力最强时可达每小时300公里,有时可连刮数日。

罗曼上校先在机场休息室向我们介绍了智利基地的情况。早在1947年,智利就在南极半岛上建立了科学考察基地,是最早的几个基地之一。智利政府认为,根据锥体投影原理,南极有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智利大陆国土的自然延伸。所以,根据1940年智利政府公布的法令,整个南极半岛都包括在智利的领土之内。当然,有关南极领土的归属,尚有待国际磋商确定。

我国南极长城站

听完智方的介绍,长城站同志就开车把我们接去长城站参观访问。一路冰天雪地,但路程很短,一会儿就望见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几幢红色房子,这就是长城站的所在地。

500

作者夫妇(右二、右四)在南极长城站大门前。

我们受到了站内同志们的热烈欢迎,站长说,大使来了,我们看到了祖国的亲人,而且大使还带来了这么多国际友人,这是我们长城站的殊荣。那时已是下午5点多,大家饿坏了,站长就先请我们吃午饭,还特地开了2瓶茅台酒。各国大使们原本以为在条件艰苦的南极,能吃上一顿像样的快餐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中国式宴请,有如此多的美味佳肴。几杯美酒下肚,大家旅途劳累顿时消失,都静静听取站长的介绍。

500

1984年,考察队员和海军官兵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奠基。

长城站建设初期是十分艰苦的,人们都住在船舱或野外搭起的临时帐篷里。由于南极地面是岩石、地下是冻土,施工难度极大。经过考察队员45天的艰苦作业,初期的长城站终于建起来了。后来不断完善,现在已成为南极较大的站房之一,设施包括科学研究用的工作室、宿舍、厨房、饭厅、浴室、卫生间和邮局。辅助设施有发电机房、油库、储藏室、机械车间等。

考察队开展南极冰川、地理、测绘、高空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生物和人体医学、地质与矿产资源、气象、海洋等学科的考察研究。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4月南极夏季时,国内派出考察船,大批科学人员住在长城站开展研究工作。从4月至11月留下越冬队继续考察。这个阶段尤为艰苦,这么长的时间,关在站内搞研究,外出考察要冒风险。

我曾听有过越冬经历的同志介绍,这完全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后来,通讯条件改善了,队员可以与国内亲朋好友通通电话,情况有了改进。虽然条件艰苦,但每年的越冬队员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出色完成任务,获得国内的嘉奖。

各国大使听了站长的介绍后,都对中国为人类认识神秘的南极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考察人员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表示钦佩。

南极的独特景色

500

南极企鹅岛

酒足饭饱后,我们去参观了离长城站不远的企鹅岛,远远地就可望见在海边沙滩上密密麻麻的企鹅群。这里是企鹅的巢,据说有几万只。

随着我们逐步走近,它们似乎也好奇地看着我们,但大概已习惯了人类的到来,也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只是冲着我们唧唧喳喳地叫,好像在对我们说:“这是我们企鹅的王国!”我们看着它们左右摇摆的走路姿态,实在可爱,但千万别想去抱它们,说不定它们会拉你一身屎。

500

看了企鹅岛,我们又急急忙忙地去西海岸看冰川。飘在海面上的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冰川,奇形怪状,在夕阳照耀下五彩光芒四射,只有在南极才能享受到这样的景色。

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了,这时实际上已是深夜11点多,由于在地球南端日长夜短,我们必须马上赶回马什基地,搭乘大力神飞机返回蓬塔市,因为天完全黑下来后,飞机就不能起飞了,而第二天还不知道气候会有什么变化。等我们飞抵蓬塔市时,已是第二天的清晨。算起来,我们已有25个多小时没有合眼了。这是一次短暂、浓缩的访问,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清晰而又深刻的。

南极是我们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但随着科技发展,南极这块神秘的面纱正在逐渐被揭开。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人员甚至旅游者的进入,南极的环境保护就日显迫切。国际上科学家和环保组织已在不断呼吁人们善待南极这块净土,善待那里的鲸鱼和海豹、企鹅和海鸟、苔藓和发草,善待一切幸存的生命。

-END-

图文转自 |《出使拉美三国感怀》

作者 | 黄士康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