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顺子唱歌的评委又diss周杰伦咬字不清楚 ……现在的评委怎么了?
前不久一档比较“魔幻”的音乐节目《中歌会》搬上了荧幕,还未开播就“火”了,评委火了......
唱了20多年《回家》的顺子被头衔一页都写不完的中国欧美流行声乐教育家贺冰心老师批评不会唱歌,专业的点评了一番后并充满自信的用自己所认为正确的美声唱法现场做了示范!
结果太激动车祸现场了......
几日不见,“技术控”坚守派的贺老师今天又上热搜了......
节目中选手永彬在演唱结束后,贺冰心老师给了25分的低分,并犀利批评选手唱歌咬字不清楚。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选手的演唱:
贺老师对这段演唱是这样评价的:
“你的声音没有落到你的本质,听不到本来最自然的声音”
“语言呢,含糊不清”
“咬字是唱歌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起码是在流行歌中......”
然而更让人十脸懵逼的是她把选手唱歌咬字不清楚的“矛头”指向了在华语乐坛唱了二十年歌的周杰伦!
“是不是受了周杰伦歌的影响?”
“我喜欢周杰伦的作品,但是我真不喜欢他唱的歌,你明白吗”
上次用自己擅长的民声去指导顺子唱流行歌,这次又用对歌手的“个人喜好”去评判别人.......
相信看完视频后,大家的反应和现场的观众一样:
网友们惊呼:都9102年了,怎么还有人diss周杰伦咬字不清?
对此事,周杰伦方回应:
“夏虫不可语冰”
“杰伦的唱歌咬字是把优美却不易发音的歌曲以乐器的方式融入歌曲旋律中,所以这种以地狱偏见的评判是可笑又无知的。”
其实关于唱歌咬字问题,周杰伦自己也早就回应过:
周杰伦的作品多以R&B和rap为主,再加上快歌的旋律复杂,歌词也难,再一个R&B和rap这种风格非常重视节奏,而周杰伦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把有一些音唱模糊一些,然后去更好的为歌曲旋律和节奏服务来平衡律动和发音。
高晓松老师曾经说过:
周杰伦在华语歌手里的节奏感是第一号,咱们不像黑人,节奏感就天生那么好,但周杰伦的确有这方面的天赋。我认真地记过他的谱,很不好记,既不是三连音也不是后十六,是介乎两者之间,非常独特的节奏。KTV,我从来没听见谁把《可爱女人》完整唱对了的。周杰伦的音乐创作里,慢歌负责传播的广度,快歌负责创作的高度。慢歌如果别人努努力还是能够着的,快歌完全学不了,因为他不是一个可以去模仿学习的流派,而是靠自己的天才去创造。
《双节棍》对着歌词仔细听听,其实并不是含糊不清,就是太快了。
还有周杰伦的歌词也很特别,方文山给大家所呈现的歌词内容都很丰富,选材也很广泛,还比较难以理解......
比如这首《青花瓷》,如果不看歌词直接听的话会让老百姓觉得有些“距离感”,没有那么好上口。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还有就是在台湾话的发音中会另外带有一些连读和跳字,也就是我们总说的台湾腔,比如:
你造吗(你知道吗?)
为直觉得(我一直觉得)
我是酱的....(我是这样的)
所以这让听不习惯的人就容易感觉这是一种很不清晰的表达。
但这是周杰伦独特的唱歌风格,而不是他口齿不清。
不可否认的是,咬字和吐字确实是唱歌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新手唱歌时候必须要学习的一个方面,所谓的“字正腔圆”是中国传统唱论对歌唱语言发声技术的专门称谓,只有正确清晰的吐字才能表达歌曲的情感。
但是对于演唱一首歌来说,更重要的事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风格,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去表达,然后该用怎么样的咬字去唱,而不是去一味的追求字正腔圆。
作为“老一派”的贺老师或许是想通过周杰伦的例子来告诉学生要更加规范的去对待咬字问题,而不要一味的盲目模仿。
但理是这么个理,毕竟唱歌吐字问题是选手本身的问题,去刻意强调周杰伦就有点......
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一样,喜好的风格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些其实都没错。
但作为评委和公众人物在节目中要去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不应该用自己的主观标准和情绪去以偏概全的否定别人的标准。
这让我想起了巫启贤老师,同样面对唱歌咬字不清楚的选手,他曾经是这样评价的:
“周杰伦咬字不清,人们不介意,是因为他音乐做的太好,他把自己的声音做成了乐器,也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周杰伦。”
情商是个好东西。
我们尊重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对技术上严谨的态度是好的,但是传统的思想并不能完全适用与现在的流行音乐中, 所以要与时俱进。
我们都知道唱歌是一门艺术,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是充满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更没有条条框框的固定形式,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千篇一律的音乐又有什么意思呢?
音乐是需要理性,但千万不能被理性禁锢了思维。
对于艺术来说想要进步和创新,思想的提高往往比技术更重要。
不过最后想说,这毕竟是一个节目,大家也别太认真,谁知道这会不会是一场炒作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