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辅警、协警和保安岗位,提供了大量面向夹心阶层的岗位,好歹有个五险一金
【本文由“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推荐,来自《我国各地固定安检太多,人力成本太高,确有必要对各种安检的实际效果进行梳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更大的量在辅警和协警。
家里领导曾在200x年的时候遭遇飞车抢夺,去派出所报警,闲聊时,所长吐槽,十年间辖区人口起码增加了十倍,还以外来人口为主,派出所还是这几号人,管不过来呀。
后来,广州以禁摩方式打压飞车抢夺。再后来,有了协警和辅警,补充编制警力的不足。
老一辈的广州人,如我,处在一个夹心阶层,一辈子在制造业里工作,所谓的产业工人。后来,制造业迁出广州,开发区的制造业工人,以代培的技校生为主。失业的产业工人转做写字楼工作,哪里是年轻人的对手呢。
广州的辅警,协警和保安岗位,提供了大量面向夹心阶层的岗位,工资很低,但好歹有个五险一金,能够混到退休。
而地铁的安检岗位,据说是安检公司承包的,人力由劳务公司提供,以就业要求不高的年轻人为主。
起码在广州,这些安保岗位,现在更多的考虑,应该是就业问题,算是将税收照顾到就业困难人员的善政,理解成以工代赈也可以。
胡先生太高端了,可能理解不了这个吧。
广州的夹心阶层,有一技之长的,会到珠三角的制造业谋生,成为广佛候鸟,广莞候鸟,但这十年来,随着珠三角的产业升级,这种工作机会已经很少,年纪大了,也没有就业的竞争力。也有一些拿着工龄补偿,开个小士多什么的,勉强度日。
对于老广这批还没到退休年龄,与年轻气盛的外来人口就业竞争中毫无优势的夹心阶层,政府也出台了40/50社保政策,男50女40,给予三年期,免交社保单位承担部分,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招聘夹心阶层人员。
另外就是协警辅警有薪的义工这些岗位,提供了不少就业。
大概还有几年吧,八十年代末开始工作的夹心阶层应该都到了退休年龄,夹心阶层可能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中老年就业的问题将长期存在,这也是老年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