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判断力到底有多可怕!!

500

开心快乐

新的一年对我们好一点~保{HU私}好身边的亲人

500500500fcpp、长风、王秋裤准?

毛泽东的判断力有多精准?

很多人并不知道。

说一件事吧。

1935年2月,红军在遵义会议后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再次夺取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

蒋介石慌了,急忙再次部署,以重兵向遵义城合围,红军立即向西开进。在途中,红一军团的林彪和聂荣臻提出去进攻打鼓新场。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在一个叫做苟坝的地方召开扩大会议(史称苟坝会议),讨论红一军团的建议。

对于这次会议,周恩来后来有一个回忆:

“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500

周恩来把大家说服的至为关键的理由,是在毛泽东晚上离开后,他收到了一份新情报。据当时在红军总部负责无线电工作的戴镜元回忆:

“(在苟坝会议上)20多个与会者的意见几乎形成了一边倒,赞同集中主力部队攻打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一人反对。尽管毛泽东苦口婆心,根据军委二局、三局送来的情报仔细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与运动趋势,陈述自己反对的理由,但由于大家求战求胜心切,还是坚持要打……就在这天晚上11点,情报部门获悉黔、川、滇三方的敌军运动最新情报,完全与毛泽东的分析判断一致。”

戴镜元提供的最新情报,完全证明了毛泽东“不能打”的正确。

500

随后,中革军委给各军团发出了《关于我军不进攻新场的指令》,避免了一次将要发生的重大损失。

在所有与会者一边倒要打新场时,唯独毛泽东一人反对,并且态度坚决,事实最后证明他完全是正确的,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判断力是如何强大,又是如何准确!

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中共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七大。

毛泽东在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 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 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这话说得非常犀利且有水平,相当于“领导”三重论。

按照这番逻辑,现阶段地球村大部分政客都处于第一层,都是混口饭吃;比较优秀的少部分属于第二层。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展示其非凡的判断力。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人生开局是农民。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开国领导者中,或许只有朱元璋起点比他低一点(没办法,朱重八把开国领导的开局降到了地平线以下)。他的父亲毛顺生算是农民中的精英,并且按照农民思维培养他。

所以他在童年时代就熟练掌握了拔草、捡柴、放牛、拾豆子、收庄稼等等技术手段,这些都是当农民的基本功。但毛泽东最终成长为历史巨人。

从农民到历史巨人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地展示其判断力。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8岁的毛泽东正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按年龄来看,他是典型的大龄学生。但他判断出了大趋势的改变,于是投笔从戎,当了大头兵。

其实那个时代大潮下,投笔从戎不算什么。但当了半年大兵后,又返回学校,就不同寻常了。因为他很快发现当大兵既解决不了国家难题,也解决不了内心的疑惑。

要知道他当时只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大龄中学生,有这份判断力已经非常不容易。

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四年,毛泽东迅速而高效地摄取各类知识,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判断力也在大幅增长。

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预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随后这个预言被验证。

虽然抗日战争在1937年全面爆发,但1931年日本搞“伪满洲国”,已经开启了侵华战争的大门。

1916年的世界,列强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内部,袁世凯称帝失败。日本尚未完全亮出入侵中国的獠牙,只是在暗中支持皖系与奉系军阀。

当时很多中国青年留学日本,一介书生毛泽东能看出中日关系的本质,不简单。

2、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要上井冈山打游击,很多同志也想不明白。

要知道自古以来,井冈山都是土匪出没之地,而搞革命是为了拯救天下。最后毛泽东用实践证明了上井冈山的正确性,因为他要在井冈山实践理想。

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搞了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原则内容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已经论述,主要有三条。

原则一,实事求是。

军事上常见的现象就是虚张声势。万人号称十万人,十几万人就敢号称百万大军。然而毛泽东没有那样做,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原本的一个师缩减为一个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不搞假大空。

——实事求是,自信的表现。毛泽东自信可以把队伍带到理想状态。

纵观中共发展史,实事求是,一直是最高原则。

大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时期,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搞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偏离这个原则,就会遭遇挫折。

原则二,党指挥枪。

那个时代军阀遍地,不受制约,百姓深受其苦。

毛泽东明白,如果枪杆子和老百姓对立,就是危害四方的猛兽;如果枪杆子为老百姓服务,将会战无不胜。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枪杆子置于组织领导下,也就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泽东要求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如此一来,不仅把松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而且可以让组织起来的党员带动非党员,把整个队伍凝聚起来。

这个原则从未动摇。每一次党代会,就要确认一下这个原则。军报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出声音,确认这一原则。这个原则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历史上看,军队要么属于皇帝家,要么归军阀家。党派拥有军队始于国民党;但是国民党对军队控制力不足,稀里糊涂的,始终没能解决军阀问题。

党指挥枪相当于,把军队制度化,彻底摆脱了对强人的依赖,有了可延续性。

从此以后,“党指挥枪”和“枪杆子出政权”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保障了枪杆子为人民服务,又给予了枪杆子足够的尊严。这是历史巨人才有的手笔。

原则三,给民主。

都知道军队等级森严,最讲秩序。军令如山,军法无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讲什么民主?之前从没有人在军队讲民主。

军队有民主可讲?

在毛泽东的世界,有。

具体措施: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的权限包括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长官要受它的监督。

井冈山上,毛泽东和朱德,经常一起带着红军去挑粮。

这段内容在别的文章里有写过。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三湾改编本质上,体现出毛泽东在军事层面的判断力。

这份军事层面的判断力,放在整个历史层面看也不多,属于历史顶级。

500

3、毛泽东毕业后到北京闯荡。

虽然北漂的日子比较艰险,但他没有被买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困扰,而是关注家国大事,展示了自己的判断力。

世界层面,1919年世界大战结束,但列强的恩怨没结束。毛泽东准确预言了德国和日本将会祸害世界。

当时的德国是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裤衩都输掉了;日本因为没有参战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且抢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

作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能在1919年把德国和日本放在一起看,充分证明了其判断力。

北漂之前,毛泽东并不知道自己一辈子要干嘛。

正是在北漂途中,他通过恩师杨昌济接触到李大钊,又通过李大钊接触到马列主义。当时中国有很多“主义”,马列主义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毛泽东迅速判断出马列主义就是中国的解药,并立刻投身其中。

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毛泽东成为湖南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陈独秀推动国共合作之际,毛泽东迅速判断出国共合作前景广阔,并成为国共两党的高层要员。1923年中共三大,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秘书;和陈独秀一起负责中央日常工作。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时,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孙中山去世之后,毛泽东敏锐地判断出国民党保守派的右倾趋势;把目光转向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毛泽东敏锐判断出共产党人接下来面临的风险,和周恩来一样坚决主张强硬反击,为接下来的武装革命埋下伏笔。毛泽东毕业后到北京闯荡。

虽然北漂的日子比较艰险,但他没有被买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困扰,而是关注家国大事,展示了自己的判断力。

世界层面,1919年世界大战结束,但列强的恩怨没结束。毛泽东准确预言了德国和日本将会祸害世界。

当时的德国是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裤衩都输掉了;日本因为没有参战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且抢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

作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能在1919年把德国和日本放在一起看,充分证明了其判断力。

北漂之前,毛泽东并不知道自己一辈子要干嘛。

正是在北漂途中,他通过恩师杨昌济接触到李大钊,又通过李大钊接触到马列主义。当时中国有很多“主义”,马列主义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毛泽东迅速判断出马列主义就是中国的解药,并立刻投身其中。

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毛泽东成为湖南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陈独秀推动国共合作之际,毛泽东迅速判断出国共合作前景广阔,并成为国共两党的高层要员。1923年中共三大,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秘书;和陈独秀一起负责中央日常工作。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时,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孙中山去世之后,毛泽东敏锐地判断出国民党保守派的右倾趋势;把目光转向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毛泽东敏锐判断出共产党人接下来面临的风险,和周恩来一样坚决主张强硬反击,为接下来的武装革命埋下伏笔。

500

4、井冈山上,毛泽东既要挑粮,又要指挥打仗。

夜晚的毛泽东,在八角楼的灯光下读书写文章。

其中最重要的两篇就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之前在文章里说过,这两篇文章:

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阐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为组织未来指明了方向。

这些文章还不足以诠释他作为政治家的全部,因为所有这一切的根基是土地改革。

1928年12月制定《土地法》。

当然那版土地法并不完善,但却是解决很多问题的起点。有了土地法,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才有可能落实,马列主义中国化才有可能实现。

正是在井冈山上,原本已经兑现军事家实力的毛泽东,跨界成为顶级政治家。

八角楼的灯光,体现出毛泽东在政治层面的判断力。这份判断力同样是历史顶级。

后来离开井冈山时,同样有很多同志们搞不明白。但历史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的判断。

离开井冈山的日子同样很艰辛;但红军最终在赣南落地生根,成功建设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支撑毛泽东成为历史巨人的两项最重要的两种判断力,就是军事判断力和政治判断力。

四渡赤水,体现出毛泽东的顶级军事判断力。

和张国焘博弈中果断北上,便是顶级政治判断力。

抗日战争时代,持久战思想指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建设,便是军事判断力和政治判断力的综合体现。

5、建国之后,面对嚣张的美帝及其盟国,毛泽东乾纲独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战打出了数十年和平。

毛泽东之所以敢出兵朝鲜,依据的仍然是历史顶级的军事和政治判断力。他是通盘考虑了现实筹码、国际博弈版图与历史趋势之后,才做的决定。

在中美对抗时代,苏联尝试把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强加给中国。毛泽东仍然不吃北极熊那一套,强硬地将其顶回。

这种战略上通盘考虑,战术上快、准、狠地实施,展现出历史级别的综合素质。

当对手换成印度那种实力不如自己的角色时,更是快刀斩乱麻。回想起对印反击战,在极端条件下,抓住美苏古巴核危机的一丝缝隙,打出了手术刀一样精准的反击。

那场战争之前,印度被称为不结盟运动领袖,在国际上风头很猛。

那场战争之后,中国就成了第三世界标杆。

所有这一系列决策,无不体现出历史巨人的顶级判断力。放眼21世纪的历史,这种判断力极其稀缺。至少在这轮俄乌战争中,并没有出现这种判断力。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是吹捧强者。

实际上来说,强者无需吹捧。在历史大趋势层面,毛泽东的判断力有目共睹。

500

毛泽东如此厉害,其他人能不服吗?能不追随他吗?这就是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许世友等一大批中国时代精英们为了信仰而至死不渝追随毛泽东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这段时间查阅革命资料,越发觉得毛泽东的判断力非同寻常。


精彩评论:

对毛主席越了解越崇拜。他是大慈大悲大智大勇大趣的第一人。他是行走的图书馆,一生读书至少十万册,很多书是读了又读,无论学识智慧天下谁人能超越他?假以时日他绝对是行行出状元的。以他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吃苦精神几乎无所不能,他缺的只是时间和精力。

编辑于 2023-12-08 17:48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