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什么会出现去工业化呢?我思考了许久,说几点感悟
【本文来自《外资今年净买入中国债券近万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metalgear8
本币升值不利于纯粹的替人家做加工的那些低附加值工业生产,有利于独立自主的工业化,便宜进口资源,提升本土自身产品技术竞争力,提升自身工业化体系持续发展进步,同时也是对本国国民的福利。
我的回答1
1,经济学传统的观点是,本币升值会造成价格上涨,从而销量下降。
2,当然,市场大多是不连续的,而且有复杂结构。
所以就算本币升值价格上涨,只要还有技术护城河在,别人就没法替换,所以市场竞争力还是没问题的。
2.1,基于国外需求方的视角
价格上涨肯定会带来销量下降,毕竟产品需求方的资金总量,还是大概有限的,价格高了就自能少买点了。所以这方面,经济学传统看法还是对的。
2.2,基于国内需求方的视角
你的观点很有道理。如果是国内视角看,本币上涨后,基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下跌,有利于国内高附加值产品价格下降,从而有利于国内高附加值产品销量提高。
我的回答2+猜测:
3.0,但是,哪里不对呀?
欧美为什么会出现去工业化呢?我前面思考了许久,也搜索了不少资料,最后说结论吧:
无论是产业发展的历史,产业和经济斗争,金融的“出卖”行为,都不能解释欧美去工业化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靠定性分析,还需要寻求具体数据和结构,来分析问题。
在我搜索一番后,突然想到并搜索了微笑曲线。具体可以看微笑曲线相关报告和资料,我就只说结论了。
由微笑曲线可知,低附加值就是实业本身,就是制造业。高附加值就是 技术研发、产品的工程设计、产品销售。所以只要追求高附加值产业,就等于把产业链体系横着切开了,只做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不做或少做产品制造,就等于去工业化。
结论:
所以感谢和你讨论,现在我们明白了去工业化的内在机理。
既:追求高利润→高附加值→追求微笑曲线的两端和放弃中间=去工业化。
--------------------------------------------------------------------------------
前情提要:
1,在讨论人民币币值上升的现象时,我认为这会冲击中国制造业。
2,metalgear8认为,本币上升后,能促进高端制造业,从而利于中国制造业。
3,我认为metalgear8的看法很有道理,有很多案例能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但是我转念一想,他的看法又有很多反面案例,尤其是和历史进程对比,又有些不符合的情况。
4,我继续挖掘,然后发现(这里就是本文描述的主要内容)
欧美式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既微笑曲线规律,反而加速欧美去工业化。
同时也可以发现,欧美追求高附加值,其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布局,出口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优秀(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本币上涨。所以本币上涨是欧美式去工业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5,那么返回中国,可以发现。
A、本次货币上涨,是因为中国产业在升级,这是好消息。
B、产业升级,会有去工业化现象的出现,这是坏消息。【当然,据我所搜索到的资料,中国已经正在着手减缓这件事情的发生了,但是能否遏制这个情况,只能等待历史的结果了。】【现在完全遏制是不可能的,因为阻止某个事情的运动肯定需要额外能量,现在中国还腾不出手来。所以只能想办法减缓。】
简单点说就是
公司主体所关注的本质上是钱
不同于中国的经济一词
西人其实更关注投机而非经世济民
荷兰病现象和微笑曲线的共同作用下,是去工业化的主要推力。
简单点说就是
公司主体所关注的本质上是钱
不同于中国的经济一词
西人其实更关注投机而非经世济民
比如我是裁缝,自己买布料做衣服自己穿,结果布料花了100。而同样布料款式的衣服成品才卖80,那我就“去工业化”了---买成衣了。
我家家底殷实,开银行放贷,别人做成衣找我贷款、做成衣给我穿,我赚的钱比做裁缝多得多。
这不涉及政治,是市场经济规律:寻求最大利润。人家买设备做成衣生产制造有钱赚,我源头上控制资金和技术,双赢。
1产2产3产,其实还有4产(科技)。
这一套正常,欧洲日韩等可以玩,因为它们是没有独立国防是美国的附庸。
我国玩不了,因为玩到最后人家最后架空你、卡你脖子。
而且现在美国也玩不了,因为美国这不是快被中国架空了么,所以才有再工业化的计划。
家电很明显,如果你看中国,那的确还没发生呢。但是你看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工业也是家电起家的呦,比如说著名的西门子,白色家电可是看家业务,现在么,参考资料挺多的,比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36734027476441&wfr=spider&for=pc。
芯片很明显:美国出技术设计销售、台积电生产,中国封装,原材料来源也是一大堆(日本份额不低),还有光刻机的生产。也就intel还坚持IDM模式,还有生产能力吧。
至于客机:要不你看看波音的供应商有哪些,波音各机型零件来源国吧。
高铁:那是新东西,中国大范围应用才成熟的新东西。
按照这种资本利润逻辑,企业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股东(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只要股东不能获利,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应该存在。因此,那些因技术成熟度高、附加值相应变低的制造业就没有保留的价值,就应该转移给人工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个人非常质疑股东利益最大化逻辑的合理性。事实上,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考虑职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不仅表现为企业利润,还表现为职工工资和国家税收。因此,理论上讲就算企业的的投资者没有利润,只要劳动者能够获得工资、国家能够获得税收,企业都有存在的价值,企业仍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只是没有为资本带来经济价值。甚至就算企业的投资者稍有亏损,只要劳动者的工资和国家税收超过投资者的亏损,企业经营下去的合理性就是存在的。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企业的投资者不能从投资中获益甚至亏损,谁还愿意投资?私人资本当然不愿意,但国有资本应该会。因为对国有资本来说,即使投资的企业没有利润,但国家获得了税收,并非一无所获。更何况工人获得了工资,维持了就业。
作者所关心的中国能够防止去工业化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单纯以资本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一定程度上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国有企业。
但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象作者一样研究还是有必要的。研究透了,才能走不一样路。
否则,等待中国的,也必然是去工业化。
比如我是裁缝,自己买布料做衣服自己穿,结果布料花了100。而同样布料款式的衣服成品才卖80,那我就“去工业化”了---买成衣了。
我家家底殷实,开银行放贷,别人做成衣找我贷款、做成衣给我穿,我赚的钱比做裁缝多得多。
这不涉及政治,是市场经济规律:寻求最大利润。人家买设备做成衣生产制造有钱赚,我源头上控制资金和技术,双赢。
1产2产3产,其实还有4产(科技)。
这一套正常,欧洲日韩等可以玩,因为它们是没有独立国防是美国的附庸。
我国玩不了,因为玩到最后人家最后架空你、卡你脖子。
可以想象,如果苏联存在,去工业化不会发生,因为工人有另外一个选择,现在只有在80岁和79岁之间做选择了。
难点在于如何做到,这就看未来中国会如何做了。
。。第一,房价涨。这代表地价升,对所有实业提出更高利润率门槛。
。。第二,制造业搬走,服务业涨价,所有人经营生活困难。
。。第三,街上只剩银行等高利润行业。
。。所以结论是,必须划定范围,再规划市场活动。不能无条件滴让市场去决定。
美国在2008年以后,奥巴马上台,就开始鼓吹要制造业回归美国,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2009年公布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2012年制定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
等到川普 和拜登上台,还是要搞制造业回流美国
可效果非常不明显!
三位美国总统四届任期,力推制造业回流美国,却搞不成,这就不能用微笑曲线解释了!
所以就算是低端制造业,也要帮扶一下,最好如政策文件所言,传统产业也要走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然后还要能其他国家竞争。
现在麻烦的是,我们也遇到了相同问题了。
美欧去工业化的核心是虚拟金融资本的扩张和变现来钱太容易了,只要敲敲键盘就能实现财富迅速暴涨,为什么还要苦哈哈地搞工业?
所以,他们去工业化的核心是虚拟金融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已经可以主导国家政策走向。
举个例子。
波音的衰落就是虚拟金融资本强行变现的结果。
如果我说波音曾经是个伟大的公司,应该不会有人反驳吧?
伟大的波音只属于坚守工程师文化的时代,那个时候美国还是产业资本为王的时代,所以才缔造出了神话般的业绩。
但,当虚拟金融资本入侵产业金融资本,并将其击退成功掌握波音之后,事情就变成了另一回事。
什么狗屁工程师文化都得靠边站“一切为股东利益服务”才是波音的新核心。
然后发生了什么就不用我再详细解说了吧?
这是虚拟金融资本跟产业金融资本之间的斗争结果。
未来,这种争斗依然会持续下去。
而我们还处于产业金融资本阶段,主要代表的是产业金融资本的利益,为了避免被虚拟金融资本掌控,所以必须要跟他们对着干。
记住,虚拟金融资本不是美帝,而是美帝的一部分。
美帝内部也有我们的盟友。
只是需要把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关系类比一下。
实体产业内部也有高收益率和低收益率的部分,这就是微笑曲线所描述的现象。同样就会出现,高收益率部门获得更多资源,低收益率部门获得很少的资源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出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