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什么会出现去工业化呢?我思考了许久,说几点感悟

【本文来自《​外资今年净买入中国债券近万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metalgear8
  • 本币升值不利于纯粹的替人家做加工的那些低附加值工业生产,有利于独立自主的工业化,便宜进口资源,提升本土自身产品技术竞争力,提升自身工业化体系持续发展进步,同时也是对本国国民的福利。

我的回答1

1,经济学传统的观点是,本币升值会造成价格上涨,从而销量下降。

2,当然,市场大多是不连续的,而且有复杂结构。

   所以就算本币升值价格上涨,只要还有技术护城河在,别人就没法替换,所以市场竞争力还是没问题的。

2.1,基于国外需求方的视角

   价格上涨肯定会带来销量下降,毕竟产品需求方的资金总量,还是大概有限的,价格高了就自能少买点了。所以这方面,经济学传统看法还是对的。

2.2,基于国内需求方的视角

   你的观点很有道理。如果是国内视角看,本币上涨后,基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下跌,有利于国内高附加值产品价格下降,从而有利于国内高附加值产品销量提高。

 

我的回答2+猜测:

3.0,但是,哪里不对呀?

  欧美为什么会出现去工业化呢?我前面思考了许久,也搜索了不少资料,最后说结论吧:

 无论是产业发展的历史,产业和经济斗争,金融的“出卖”行为,都不能解释欧美去工业化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靠定性分析,还需要寻求具体数据和结构,来分析问题。

  在我搜索一番后,突然想到并搜索了微笑曲线。具体可以看微笑曲线相关报告和资料,我就只说结论了。

由微笑曲线可知,低附加值就是实业本身,就是制造业。高附加值就是 技术研发、产品的工程设计、产品销售。所以只要追求高附加值产业,就等于把产业链体系横着切开了,只做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不做或少做产品制造,就等于去工业化。

结论:

所以感谢和你讨论,现在我们明白了去工业化的内在机理。

既:追求高利润→高附加值→追求微笑曲线的两端和放弃中间=去工业化。

--------------------------------------------------------------------------------

前情提要:

1,在讨论人民币币值上升的现象时,我认为这会冲击中国制造业。

2,metalgear8认为,本币上升后,能促进高端制造业,从而利于中国制造业。

3,我认为metalgear8的看法很有道理,有很多案例能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但是我转念一想,他的看法又有很多反面案例,尤其是和历史进程对比,又有些不符合的情况。

4,我继续挖掘,然后发现(这里就是本文描述的主要内容)

欧美式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既微笑曲线规律,反而加速欧美去工业化。

同时也可以发现,欧美追求高附加值,其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布局,出口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优秀(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本币上涨。所以本币上涨是欧美式去工业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5,那么返回中国,可以发现。

A、本次货币上涨,是因为中国产业在升级,这是好消息。

B、产业升级,会有去工业化现象的出现,这是坏消息。【当然,据我所搜索到的资料,中国已经正在着手减缓这件事情的发生了,但是能否遏制这个情况,只能等待历史的结果了。】【现在完全遏制是不可能的,因为阻止某个事情的运动肯定需要额外能量,现在中国还腾不出手来。所以只能想办法减缓。】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7
最热 最早 最新

  • 知愚0000 作者
    提举天下事同知御马监
    参考大航海时代的荷兰病
    简单点说就是
    公司主体所关注的本质上是钱
    不同于中国的经济一词
    西人其实更关注投机而非经世济民
    非常赞同,我在一开始回复一个网友时,也用了荷兰病现象作为案例。
    荷兰病现象和微笑曲线的共同作用下,是去工业化的主要推力。
  • 参考大航海时代的荷兰病
    简单点说就是
    公司主体所关注的本质上是钱
    不同于中国的经济一词
    西人其实更关注投机而非经世济民
  • 知愚0000 作者
    底层人的视角
    很深奥看不懂,我理解是利润或售价。
    比如我是裁缝,自己买布料做衣服自己穿,结果布料花了100。而同样布料款式的衣服成品才卖80,那我就“去工业化”了---买成衣了。
    我家家底殷实,开银行放贷,别人做成衣找我贷款、做成衣给我穿,我赚的钱比做裁缝多得多。
    这不涉及政治,是市场经济规律:寻求最大利润。人家买设备做成衣生产制造有钱赚,我源头上控制资金和技术,双赢。
    1产2产3产,其实还有4产(科技)。
    这一套正常,欧洲日韩等可以玩,因为它们是没有独立国防是美国的附庸。
    我国玩不了,因为玩到最后人家最后架空你、卡你脖子。
    差不多。
    而且现在美国也玩不了,因为美国这不是快被中国架空了么,所以才有再工业化的计划。
  • 知愚0000 作者
    飞灰
    微笑曲线只和手机、传统燃油车有关,其他都关系都不大,比如民航客机,高铁,芯片,家电,小家电等。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主要还是中国工业化全面崛起有关。
    怎么说呢。这些案例,其实大都有利于我的观点。
    家电很明显,如果你看中国,那的确还没发生呢。但是你看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工业也是家电起家的呦,比如说著名的西门子,白色家电可是看家业务,现在么,参考资料挺多的,比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36734027476441&wfr=spider&for=pc。
    芯片很明显:美国出技术设计销售、台积电生产,中国封装,原材料来源也是一大堆(日本份额不低),还有光刻机的生产。也就intel还坚持IDM模式,还有生产能力吧。
    至于客机:要不你看看波音的供应商有哪些,波音各机型零件来源国吧。
    高铁:那是新东西,中国大范围应用才成熟的新东西。
  • 全部楼层
    喝口茶再说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资本利润逻辑才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按照这种资本利润逻辑,企业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股东(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只要股东不能获利,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应该存在。因此,那些因技术成熟度高、附加值相应变低的制造业就没有保留的价值,就应该转移给人工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个人非常质疑股东利益最大化逻辑的合理性。事实上,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考虑职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不仅表现为企业利润,还表现为职工工资和国家税收。因此,理论上讲就算企业的的投资者没有利润,只要劳动者能够获得工资、国家能够获得税收,企业都有存在的价值,企业仍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只是没有为资本带来经济价值。甚至就算企业的投资者稍有亏损,只要劳动者的工资和国家税收超过投资者的亏损,企业经营下去的合理性就是存在的。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企业的投资者不能从投资中获益甚至亏损,谁还愿意投资?私人资本当然不愿意,但国有资本应该会。因为对国有资本来说,即使投资的企业没有利润,但国家获得了税收,并非一无所获。更何况工人获得了工资,维持了就业。
        作者所关心的中国能够防止去工业化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单纯以资本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一定程度上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国有企业。
    没错,这也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防止盲目去工业化的底气所在。我们是非常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的。苏联告诉我们,计划经济没有前途,激进改革不可取。美帝告诉我们,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要有强大的能力引导资本、管理资本,才能防止资本作恶。美苏都是我们的好老师……
  • 因为除了高科技企业,大部分工业的利润率就那么高,从业者收入也高不到哪去。大家都想拿高收入,于是能力强的人都一股脑去学金融、法律和医学,就业都去投行、华尔街。工业缺了人才就走下坡路了呗。
  • 现在要特别警惕金融业美国化,这是去工业化的最大推手,毒害不亚于房地产业
  • 去工业化是因为工业从生产效率到利润都不如金融高,而资本追逐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句话解释了,还说那么多
  • 小学学历
    恕我浅薄,看的头晕。我觉得举一个例子就够了:在实力面前能明抢谁会去偷?能偷的谁会去做苦力?
    你这个例子,是西方文明的发展逻辑,对解释西方各方面是足够的。
    但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象作者一样研究还是有必要的。研究透了,才能走不一样路。
    否则,等待中国的,也必然是去工业化。
  • 底层人的视角 做一个善良又无功利热爱自己祖国的人
    很深奥看不懂,我理解是利润或售价。
    比如我是裁缝,自己买布料做衣服自己穿,结果布料花了100。而同样布料款式的衣服成品才卖80,那我就“去工业化”了---买成衣了。
    我家家底殷实,开银行放贷,别人做成衣找我贷款、做成衣给我穿,我赚的钱比做裁缝多得多。
    这不涉及政治,是市场经济规律:寻求最大利润。人家买设备做成衣生产制造有钱赚,我源头上控制资金和技术,双赢。
    1产2产3产,其实还有4产(科技)。
    这一套正常,欧洲日韩等可以玩,因为它们是没有独立国防是美国的附庸。
    我国玩不了,因为玩到最后人家最后架空你、卡你脖子。
  • 已注销用户 华夏文化宣传员,汉字新理论创立者
    心安处即是吾乡
    其实原因很简单,苏联解体了,去工业化必然会带来工人阶层的失业,工资下降,福利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对抗苏联,欧美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工会制度,阻止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但是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占据了理论高地,让工人认为苏联模式是不可取的,那么即使其境况恶化,也不会带来社会革命,因为此路不通-----苏联已经证明了,所以欧美普通人选择了毒品,来面对无望的未来;而资本家则放心的使用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逐步走向去工业化。

    可以想象,如果苏联存在,去工业化不会发生,因为工人有另外一个选择,现在只有在80岁和79岁之间做选择了。
    这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回答
  • 赚钱太慢太辛苦的都会被放弃,让资本做主的国家只会追求利润率高的项目,对投资人有利对国家长期不利
  • 知愚0000 作者
    guan_16595748151682
    中国是14亿人口的国家,什么低端高端反正全都要就行了。不是一些小国一两个优势产业就能养活然后全面富裕的。
    这就是目标了,而且非常重要。
    难点在于如何做到,这就看未来中国会如何做了。
  • 恕我浅薄,看的头晕。我觉得举一个例子就够了:在实力面前能明抢谁会去偷?能偷的谁会去做苦力?
  • 知愚0000 作者
    张广才
    观察城市,也有差不多的现象,
    。。第一,房价涨。这代表地价升,对所有实业提出更高利润率门槛。
    。。第二,制造业搬走,服务业涨价,所有人经营生活困难。
    。。第三,街上只剩银行等高利润行业。
    。。所以结论是,必须划定范围,再规划市场活动。不能无条件滴让市场去决定。
    是的,这是身边最近的例子。
  • 已注销用户 华夏文化宣传员,汉字新理论创立者
    观世事如棋
    你说的微笑曲线,因素有,但是不是主要的。

    美国在2008年以后,奥巴马上台,就开始鼓吹要制造业回归美国,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2009年公布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2012年制定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
    等到川普 和拜登上台,还是要搞制造业回流美国
    可效果非常不明显!

    三位美国总统四届任期,力推制造业回流美国,却搞不成,这就不能用微笑曲线解释了!
    也可以解释。就是说搞了这么多政策但是依然不能扭转制造业在美国挣钱不易于两头比还是低不少
  • 知愚0000 作者
    沉重
    随便研究一个工业老企业的历史你会发现:前身、前身的前身、前身的前身的前身。工业化得来不易,一个好的工业企业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微笑曲线,每一次都能要你命。徐工差点卖掉、华为也曾临门一脚,北冰洋劫后余生。帮一把、扶一下都能救命,好在中国有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干了该干的事。
    没错。
    所以就算是低端制造业,也要帮扶一下,最好如政策文件所言,传统产业也要走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然后还要能其他国家竞争。
  • 知愚0000 作者
    会煎鱼的猫
    很简单,为什么出现去工业化?最主要的是人的生活好起来了,谁愿去工厂?就算要去,那报酬比起落后国家肯定也高得惊人,成本就高,资本不赚钱,当然就会去工业化了。这是个人性的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当人刚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步走来,给他田地,让他进工厂,吃饱穿暖他觉得很幸福,但当他的第二代从小就不愁吃穿过来后,你让他耕地进厂他能幸福吗?尤其是当有别人大富大贵的对比之下,就更会不愿耕地进厂了。人的耐受力是随着生活的变好而不断变差的(指感觉上的耐受力不是指身体上的),在古代,由于饭都没得吃,人的耐受力比起现代人强多了,只要能吃饱,大多数人啥都愿干,但随着锦衣玉食久了,辛苦活就越来越不想干了,比如参军,以前听过有吃不了苦跑的吗?现在时不时就有,这就是人性,其实现在说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说不好听的就是不愿受苦,说好听的就是追求高质量的美好生活,要说住房,要说生存压力,再大能有旧社会及刚建国时大?为什么那时的人都是能生则生?说到底就是感受上的耐受力问题。所以现在能生则生的往往是社会两端的,一是极穷的,一直过苦日子,多养几个还是苦,也就没觉得苦,一是极富的,他们不用担心生养了会降低生活质量,什么都能用钱解决,感觉上生活上都感觉不到生养的苦。不愿生或不想多生的,大多是中间阶层的,没有吃以前父母辈的苦,耐受力远比不上上一辈,生养了后会感觉很累,要追求好些的生活,自然就会不愿生了。这是人性的问题,几乎无解,要不为啥只要是发达起来的国家,总体上人口出生率都不高呢?同理,只要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也几乎是无解的,生活越来越好,谁愿进厂?当然,随着智能化越来越高,代替了辛苦活,我们发达起来后也许能避免去工业化,只是有这个可能,到底怎么样,还得走着看。
    是的,的确如此,从人性角度而言就是如此。
    现在麻烦的是,我们也遇到了相同问题了。
  • 知愚0000 作者
    冰羽鹤
    善于思考是件好事情,问题在于要抓住关键矛盾,牵住牛鼻子。
    美欧去工业化的核心是虚拟金融资本的扩张和变现来钱太容易了,只要敲敲键盘就能实现财富迅速暴涨,为什么还要苦哈哈地搞工业?
    所以,他们去工业化的核心是虚拟金融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已经可以主导国家政策走向。
    举个例子。
    波音的衰落就是虚拟金融资本强行变现的结果。
    如果我说波音曾经是个伟大的公司,应该不会有人反驳吧?
    伟大的波音只属于坚守工程师文化的时代,那个时候美国还是产业资本为王的时代,所以才缔造出了神话般的业绩。
    但,当虚拟金融资本入侵产业金融资本,并将其击退成功掌握波音之后,事情就变成了另一回事。
    什么狗屁工程师文化都得靠边站“一切为股东利益服务”才是波音的新核心。
    然后发生了什么就不用我再详细解说了吧?
    这是虚拟金融资本跟产业金融资本之间的斗争结果。
    未来,这种争斗依然会持续下去。
    而我们还处于产业金融资本阶段,主要代表的是产业金融资本的利益,为了避免被虚拟金融资本掌控,所以必须要跟他们对着干。
    记住,虚拟金融资本不是美帝,而是美帝的一部分。
    美帝内部也有我们的盟友。
    你说的和我说的是一件事情呀。
    只是需要把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关系类比一下。
    实体产业内部也有高收益率和低收益率的部分,这就是微笑曲线所描述的现象。同样就会出现,高收益率部门获得更多资源,低收益率部门获得很少的资源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出现困难。
  • 中国是14亿人口的国家,什么低端高端反正全都要就行了。不是一些小国一两个优势产业就能养活然后全面富裕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