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怪象,不是新生代另类,而是环境造就了人类弹性的适从改变

【本文来自《“与儿子推心置腹地说起房子和他的婚姻问题,谁也没能改变谁的想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笔者帮亲友推荐相亲,可以说目睹地方各种相亲怪象,偶尔同学传来,一线城市相近。可以说今天怪象只是客观现实影响的必然。不是新生代另类,而是环境造就了人类弹性的适从改变。怪象往往就是怪因的表征。

笔者之前写过些推荐见闻,包括地方现在也有类似(家长相亲)平台,归总就是一个特点,如前曾言,已经不像婚恋,而像一种生意。比如家长相亲平台,首先是家境和工作单位,一些机关上班的家长,一再高傲指出小孩在机关,“形象美丽”这种表述估计在无图前只是标榜,客观说,除去特殊因素,如果性格综合突出,怕是不会28-30+挂在平台了,大多是自我高估,女生偏多。本就自我高估,又要找更高的,何其难。先不探讨自我定位,看下择偶标准,清一色物化,房车收入家境等等,哪里有多少感情而言,视同买卖。

与此同时,因为传统良俗文化的破坏(封建彩礼不是,最讽刺,谈前者却不谈封建礼教,怕更不会谈品性清白了),对家庭的珍视下滑,事实上一些地方,离婚数似已超结婚,有些更是房子彩礼等等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当然考虑一个问题,结婚的意义在哪?是惹一身纠纷吗?之前就提过,一些田园女频心怀叵测力推买卖观和“不能便宜”论,坑了不少涉世不深的女读者,一再将风险转嫁另一方,这种失衡下试问另一方会不会自保,上次某地骗婚还居中保留一定彩礼调解不就是一例?纠纷撕破脸的更有,有的储蓄打水漂。

或许我们更该问下,当下婚姻到底带给了当事人什么,这当然不能否定多数的幸福,然而意识形态领域扭曲的价值导向和舆论风向显然不能忽视。地方上,其实某一阶层,大龄女单远多于男,是找不到么?不是,是不甘。

对于青年人来说,工作发展有不确定,生活成本不低,在保有个性的情况下,兼之不良的婚俗价值导向,试问一般青年人,怎么会愿意走入婚姻?这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而言,其实并不正常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