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开打后,美国国务卿一口气去了四次以色列,最近口风有变化
▲以色列媒体相关报道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新一轮巴以冲突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第四次抵达以色列,随后与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和以战时内阁展开了一系列会晤。在与以内阁会谈期间,布林肯发出警告,强调以方只有数周时间来完成摧毁哈马斯的计划,而并非数月时间。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布林肯已向以方表示长时间高强度的军事行动,将令美以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
对于美方这轮表态,较此前略有不同,不仅强调了要缩短军事行动时间,还以国际社会压力为由向以方施压,这种表态此前着实不常见,甚至有些反常,但殊不知这种有所区别的表态并不是为了划清与以色列的关系,反而是为了让以色列在这轮冲突中尽可能达成预期目标。
据巴勒斯坦电视台报道,在加沙地带临时停火协议失效2小时后,以色列随即宣布恢复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以军战机随即空袭了加沙地带南部地区,并造成至少1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而据哈马斯公开表态,在临时停火协议失效前曾与以方进行了长时间谈判,但所有提议均被以方拒绝,从这点足见以军就是想要重启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就是希望继续打击哈马斯。
▲伊朗无人机侦察美航母
至于这轮临时停火,主要也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以军休整,发动新一轮行动做准备。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施压以色列,要求缩短军事行动,完全不符合现阶段美以关系,众所周知,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并在联大以及安理会上一边倒的站在了以色列一侧,同时,美军更是在第一时间部署中东,为以方提供了最强支撑。
如此坚决的选择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现如今却试图要求其缩短军事行动,这与此前所做一切付之东流有何区别?而之所以会有这种表态,极有可能是在帮助以色列打掩护。11月底,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已驶入波斯湾,该航母打击群由来自多国多艘的水面舰艇组成,包括“菲律宾海”号提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法国“朗格多克”号护卫舰等等。
如此大规模的水面力量进入霍尔木兹海峡除了有借停火之际进行短暂修整,为后续任务做调整外,也不排除是为了向中东部分国家,特别是伊朗进行武力警告,防止相关国家参与其中,这也等于变相为以色列的后续军事行动做支撑,当表态与行动不一致时,行动更能体现真实意图。
▲美国防部公布四个关键目标
早在11月初,美国国防部曾列出在中东的四个关键目标,其中第四目标就是“加强地区军力态势,阻止任何国家或非国家将危机升级到加沙以外地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防止其他国家干预巴以冲突,这不就等于明确告知中东国家不要插手,在这种警告下谁又能轻易出手?
当然,布林肯这番表态也不排除是对以色列的侧面敲打与警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初,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至少10022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其中包括近七千名儿童、妇女,同时大量加沙平民流离失所,如此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已经引发了国际舆论对以色列的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若继续在公开层面选择毫无保留的支持以色列,只会让自己陷入同样的舆论漩涡,因此适时的敲打,也是为了保全美国自身利益。
▲以色列恢复对加沙空袭
其次,这种警告,也是为了避免中东陷入大规模战争。要注意,布林肯在警告中强调的侧重点是要求以色列避免将几周的军事行动延长至数月。从目前中东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一系列表态来看,不排除会动用武力干预巴以冲突,而以军军事行动时间愈长,风险就愈高,即便美军加强军力部署,也不排除这中东陷入混乱的可能,这同样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毕竟中东可是美国全球战略重要侧重点。不过,警告归警告,以色列的最终是否会听劝,美以是否是在演双簧,相信不久后就答案就会浮出水面。
本文由公众号「利刃号」(ID:lirenjunsh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