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开始推的秸秆还田,一度要求强制,但这两年又开始放松了,原因就是病虫害
【本文来自《秸秆还田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要为此点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公众号相信自己的兔子
你知道化肥的增加农家肥的减少带来一个什么后果,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后有水一滩泥,天干就是硬土块,
化肥的大量使用在90年代后,那个时候农业科学家们忧心忡忡,天天呼吁合理使用化肥,那个时候的小麦产量在800斤左右,怎么也上不去了。
推广秸秆还田后,土壤板结的情况很快就不见了,土壤疏松,透气,保水,腐烂后的秸秆增加了肥力,小麦秸秆抑制玉米田的杂草,减少了杂草争夺养分,现在我们这里一季玉米的产量大概在1300斤左右,个别好的人家能达到1500左右,今年夏秋雨水大,基本产量在1400以上。
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的后果就是耐药性,我曾经跟家人去棉花田打药,用的是呋喃丹,剧毒,可气的是,把虫子在药水里泡一会儿,都死不了。后来生物农药的发展,合理用药解决了虫害的问题。
我们这里这十几年就没有发生过什么病虫害。
这么说吧我们秸秆还田是从13年大量开始的,刚开始还是局部推广,后面才是全面和强制,从去年开始呢,开始局部放松了,今年更松一点了。原因你可以想想。秸秆还田没有病虫害是不可能的,秸秆好多漏在外面没有深埋,也没有足够的有益菌群发酵转换,没有办法杀死病虫卵和细菌病毒孢子,大量病菌和虫卵寄生在秸秆上过冬,小麦赤霉病连年严重,国家力推一喷三防,农户至少要打2次药防治赤霉病,大户3-4次药是常态,虫害更是不用说,环境变好绿色植被增加带来的一个作用就是虫类增多,加上现在农村已经不用树叶,树枝引火烧饭,病菌虫卵寄生在上面,造成病虫害连年严重,这个现象从东北到海南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的问题。
另外秸秆还田也并不是不好,只是过了收益的临界点,现在弊端更大一点,焚烧并不一定好,而是要两者结合,或者还有其他方法,甚至是多者结合,现在国家鼓励秸秆利用就是秸秆粉碎后用打包机打包,送到草场,作为饲料燃料等用途,把秸秆利用起来。但是机械不可能把全部秸秆都收集完全,剩下的一部分通过犁地,旋耕,进行秸秆还田,这样不超过土壤的吸收转换能力,土壤里的菌群能完全分解秸秆把秸秆变成有机质从而疏松土壤提高肥力。即时如此目前土地里的仍有大量未分解的秸秆,超出土地的承受能力。
土地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只能是多种手段相结合,在收益成本中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