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终于攻克了马林卡!
俄军终于攻克了马林卡!
——兼及对2023年乌军夏季攻势的简要回顾
2023-12-03/04
处在乌东H15公路沿线要点上的马林卡,位于顿涅茨克州的首府顿涅茨克市西南并距其仅25公里,战前常驻人口不到万人,乌军不断炮击顿市城区设置在其以西库拉霍沃的重炮阵地就在此处不远。
城内街道呈现出明显的网格状特点,战前拥有10条东西向和25条南北向街道,将整个城镇分割为150个区域。乌军在此苦心经营了八年,就此构筑了上百座“堡垒”式的防御据点,“在城内构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隐蔽火力点和观察哨”(1),并结合地下永备工事形成了随后的这座城市要塞堡垒。
俄军,包括经俄中央政府整编后的原顿涅茨克民间地方武装(人民军)在11月底“已经占领了马林卡85%的城区”(2)之后,12月1日,俄军第150摩托化步兵师第103摩托化步兵团报告,已经“完全控制了顿涅茨克附近的马林卡”(3)。据环球网报道,日前俄国防部已发表战报宣布,“经过20个月的激烈战斗,俄军已经完全占领了这座城镇”(4);而原顿涅茨克人民军(DPR)第一军则在此经历了九年的长期艰苦奋斗。
这场战斗胜利的具体标志是俄军第 150 摩托化步兵师在市中心再次升起了象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胜利旗”,并且城区“最西郊共青团街的一座房屋上方俄罗斯国旗正在飘扬”。目前,马林卡“90% 的地区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乌军可能(仅)控制着(奥西科瓦河以西)马林斯克水库附近西北的最后几栋房子”(5);同时,乌守军第79空中突击旅残部“正在从马林卡西北撤离”(6)。
【图一】马林卡乌军残部的最后位置
在顿巴斯战场上,俄军经过长期麈战终于打下了这座乌军要塞,从而成功地在敌人曾经坚固的乌东筑垒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形成了战役性突破!如此作为乌军在此筑垒地区防线核心地带的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环形铁路防御区就将直接袒露在俄军随后的攻势之下!
也许,类似的崩溃将不仅只是限于这样一个乌军固守的城镇。
这一切悄然无声发生地在人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围绕位于毗邻地区,据说包括颇为类似此前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的阿夫迪夫卡焦化厂在内的阿城攻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之际。
【图二】乌东筑垒地带主要城镇地势与大致位置图
自2014年乌东冲突爆发以来,顿涅茨克民兵和乌军围绕马林卡展开了激烈争夺并在2022年3月差一点就打下了。马林卡“自此成为冲突爆发以来首座被炮火完全夷为平地的城镇。从卫星照片上看,现在的马林卡几乎找不到一座完整建筑”(7)。
【图三】马林卡城区战时废墟较清晰航空照片之一
马林卡为什么这么难打,即便地面工事被完全摧毁之后,战斗还持续了如此之久?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俄军必须对乌军遍布全城的厂区、办公与商业大楼、居民住宅的废墟和四通八达的地下工事,进行逐街区逐幢逐屋逐墙的清理。这种巷战对部队官兵最大的考验就是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运用战术的灵活性!
在巴赫穆特攻坚战中瓦格纳勇士就是这样干的,并为此付出了伤亡超过六万、其中牺牲2.2人的高昂代价。
而为从基辅政权对东部俄裔和平居民的暴政中解放自己家乡的顿军官兵,从来都是不缺乏勇气的。在上一次的攻坚行动中,顿涅茨克人民军就曾遭遇到八千人左右的伤亡。
在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波兰裔“饼干女王”纽兰亲临基辅独立广场现场指导下,2014年乌克兰再次爆发“颜色革命”,来自东部地区党的俄罗斯族当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流亡。
之后顿巴斯地区的俄族军民自发组织起自己的武装,以保护自己免遭乌克兰民族主义,尤其是以“亚速营”为代表的新纳粹武装势力进一步的种族灭绝式的人身迫害。其中,顿涅茨克地方武装源于由引导并直接参加了克里米亚回家独立运动的伊戈尔·吉尔金的副手费多尔贝里赞指挥的“卡利米乌斯旅”、由亚历山大·霍达科夫斯基创立并领导的“东部旅”,著名的斯巴达营、索马里(第一独立坦克营)、复兴营、堡垒营、矿工营、柴油营、东正教卫队、共和国卫队,包括信奉东正教、主张俄罗斯境内外所有斯拉夫人联合起来,主要来自原东欧国家和德法意西班牙公民组织的“国际纵队”,甚至还有主要由匈牙利人组成的“圣斯蒂芬军团”(国际营)。
到2015年前后,在俄罗斯军方主持下,顿巴斯两地的俄族部队分别进行整合。其中,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的顿涅茨克人民军(DPR)被改编为第一合成军,鼎盛时期约4.5万人;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的卢甘斯克人民军(LNR)编为第二合成军,对外统称为新俄罗斯/顿巴斯联军。改编后部队的营以上主官由俄军现役军官担任,例如阵亡在顿巴斯利西昌斯克的俄第5集团军司令库图佐夫少将,也同时兼任顿涅茨克第一军的司令。
改编后的DPR和LNR隶属于俄南方军区序列,接受统一指挥。
在这次改编后DPR的作战编成序列是第1摩托化步兵旅(“斯拉维扬斯克”旅)、第3、第5、第100摩托化步兵旅,分别部署在共青城、霍利夫卡、顿涅茨克市等地;另有独立第9突击海军步兵团、独立第11摩托化步兵团(“东方”团)、独立炮兵旅(“卡利米乌斯” 旅)。
在2022年夏俄军解放卢甘斯克州利西昌斯克后,随着原乌东乌西四州被正式并入俄罗斯联邦,DPR和LPR也经再次整编正式加入俄罗斯陆军。据不完整消息,整编后的原顿涅茨克人民军拥有至少四个旅的俄军编制,分别是第110、第114、第132摩托化步兵旅和第9海军步兵旅。
目前,整个俄乌战场战事最为激烈,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依然是在阿夫迪夫卡地区。自10月10日俄军重新在此发起攻坚战之后,到12月初的基本战况是这样的:
北翼 在城区方向,在经过反复激战巩固了焦化厂以北的渣土山260高地制高点阵地之后,俄军只是尝试性接近但并未直接进攻焦化厂这个乌军核心堡垒区,而是逐步向渣土山附近发展,现已有效控制了焦化厂附近的铁路线、废水处理厂、东南的多家工厂和稍远处的林区。不过,此前也有过DPR“从东北方向兵分四路切入焦化厂,目前守军已被压缩至厂区内的第三和第四车间附近”(34)的报道。
在阿夫迪夫卡向内正面的其他地区,俄军在最终巩固克拉斯诺夫卡地区后,正继续在斯捷波韦、贝尔蒂奇等地与乌守军反复拉锯;在向外正面,占领了克拉斯诺夫卡以北的新卡利诺瓦附近地区。
克拉米克及城区乌军阵地同时遭到来自俄空天军威力巨大的RBK-500(集束)、FAB-3000航弹空袭,城市中心区的乌军目标还受到9M22S铝热剂燃烧弹的猛烈攻击。
南翼 继占领“皇家狩猎场”高地群、维诺格拉德尼基别墅区、亚西诺瓦茨基大街并封闭T-0505高速公路后,随着瓦格纳老兵陆续参加战斗,俄军目前已经完全控制了位于城区东南的“普罗姆卡”(葡萄园)工业区、亚西诺瓦塔亚二号火车站及以东的顿涅茨克过滤站;同时占领了工业区以西的新米哈伊利夫,并开始攻入阿夫迪夫卡城区。而这正是习惯于“骑在敌人肩膀上作战”的瓦格纳战士最为擅长的短兵相接式的攻坚战术。
同时,在南翼的向内正面上,西北方向的俄军正通过沃迪安进一步进攻塞韦尔内、托南卡以东乌军53旅的阵地并摧毁了其旅部。而在向外正面,继续威胁五一镇方向的乌军阵地。
截止2023年12月1日,俄军南北两翼合围圈的最短距离只剩下三公里左右(8)。从8km、7 km、4 km到此时的3km,守城乌军的处境看来已经相当不妙!此时俄军在南北两翼的斯捷波韦、贝尔蒂奇与塞韦尔内、托南卡等地与乌军展开激烈急夺的实质,也就是旨在实现战役合围,基本切断城内守军的主要补给通道。
【图四】阿夫迪夫卡周边发生过激战的主要居民点地理位置
有消息称,在阿夫迪夫卡战场,俄军先后投入26个旅(团)级建制单位,已多达六万人,其中包括顿涅茨克第1摩托化旅、第117摩托化旅、第1坦克营,第9海军陆战团、第10坦克团等部(分)队。乌军也陆续投入了12个旅级单位(9),包括城内的第53、第110机械化旅、国土防御部队第116旅、独立炮兵第55旅和外围的第31、第47机械化步兵旅和国土防御部队第129旅等部队。
【图五】俄军在阿夫迪夫卡地区的攻势进展状态近似图
被称为“顿涅茨克门户”的阿夫迪夫卡,面积约19 km2(阿特木斯克是23 km2)。城区地形复杂,还有人工林带(南)、人工湖泊(东),城市筑垒程度明显高于阿特木斯克,对这座城市的攻坚难度更大。
从双方公布的大量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俄军出发阵地到阿夫迪夫卡城区之间是典型乌克兰平原地形,地势平坦、视野开宽;地面规则地被防风林带(区)所间隔。此前俄军在实施装甲突击过程中所受到的重大损失,就应发生在南翼的这片开阔地带上。
有媒体报道,乌军第43机步旅和第55炮兵旅,使用德制PZH-2000自行榴弹炮和法制“凯撒”自行榴弹炮给予进攻中的俄军以重大杀伤,将这里变成了所谓的“炮兵猎场”(10)。
十月的乌东地区遭遇到秋雨的洗礼,大量降水使得双方士兵都只能在伴随刺骨寒风的泥泞之中艰苦战斗。到了十一月下旬,今年的第一场暴风雪也已如期降临。因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将只能推迟到随后的严冬季节才能有效展开。
在今年的乌军夏季攻势陷入停滞之后,为了配合阿夫迪夫卡战役达成预期作战目的,俄军在上千公里战线上的若干关键节点,陆续发动了规模不等、打法各异的战术反击,目的就是既有效遏制乌军调兵增援阿城主战场,也乘虚而入改善当前已方的战场态势。
在阿特木斯克方向,北翼的俄伞兵部队独立第11空降旅在三天之内顺利夺取了赫罗莫沃(阿尔捷米夫斯克),不仅回到瓦格纳部队先前推进时的最远战场接触线,还攻占了今年当瓦格纳宣布占领巴赫穆特后也一直没有夺取的离城区很近的这座城镇。此外,俄军还接近了赫罗莫沃西北的博格丹诺夫卡,直逼运河。南翼的俄军在克里什奇夫卡-安德里夫卡-库尔久米夫卡向西重新越过了铁路线并夺回了安德里夫卡半个村庄,从而使乌军今年在此的反攻收益几近归零。
并且,俄军一些部队已开始出现在恰索夫亚尔附近。
【图六】在阿特木斯克方向两军现态势图
此前,乌军在这个作为反攻主方向之一的地区,至少先后集结了包括第22、24、28、93机械化旅,第3、第5、第92突击旅及多达15个国土防卫旅的庞大部队,据称总计超过三十个旅级单位。
在扎波罗热方向,位于奥列霍夫(库班)地区,乌军在反攻中形成的罗博季涅-韦尔博韦战术突出部也由尖转方,弧线形态正在向北收窄,在乌军陆续将第47、第116机械化步兵旅调往阿夫迪夫卡之后,俄军正在逐步夺回该地在最近几个月前丢失的阵地。
【图七】在扎波罗热方向两军态势图
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依然没有跨过奥斯基尔河,战线变动不大,战斗还是在靠近库皮扬斯克仅数公里,以辛基夫卡为中心、沿河岸线不远处的东岸地区展开。此间,乌军第14、30和32机步旅等6个旅,被俄第25摩步旅和第47近卫坦克师使用的无人机与炮兵结合的战术“揍得不轻”(11)。
在红利曼方向,卢甘斯克战线也没有显著变化。俄军第20集团军的第3、第144摩托化步兵师,第25集团军第67摩步师、164摩步旅和第11独立坦克旅,与乌军的第21、第24、第44、等63机械化步兵旅和第12“亚速”特种旅正在克里米纳对峙(12)。集结如此重兵集团却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禁联想起去年俄军伊久姆集团的类似行为。不过,中部军区部队在此紧盯着第12特种旅狠揍,迫使其两次撤出前线整补,为此俄国防部七次表扬了该军区的相关部队。
【图八】库皮扬斯克-红利曼方向俄军大致位置示意图
不过,乌军在赫尔松州境内第聂伯河左岸的渡河作战却显得异常活跃,不过也只是集中在克林基村及附近林带地区,并持续受到1100~3300磅滑翔炸弹的袭击,俄军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炽热的地狱”(13)。缺乏重装备并且系重建或由新兵组成的乌海军陆战队这四个旅,全部加在一起也不到一万人。如此做派,是想要创造一个令世界瞠目结舌的21世纪的“战争奇迹”吗?
【图九】赫尔松方向乌军在第聂伯河段左岸的位置示意图
我们现在简要回顾下为期半年左右的乌军2023年夏季攻势。
一、双方的军事战略战役部署
俄国防部将位于哈尔科夫以东-第聂伯河左岸广袤地区一千多公里(千米)的乌克兰战场,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南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六个作战方向。每个方向基本由一个军区或其他高级别大单位独立负责,如南部军区负责顿涅茨克方向、中部军区承担红利曼方向、西部军区主打库皮扬斯克方向等(14)。俄在特别军事行动区执行作战任务的四个军区的陆军部队,包括第58联合集团军、第20近卫集团军、第3、第8集团军等八个集团军,还有在此过程中,先后以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为骨干组建起来的第14、第25两个集团军。此外还有常驻前线的五个空降兵师及其他独立部(分)队。
俄军的前进指挥部设在南部联邦管区的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并以此地和克里米亚作为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补给基地。
个人观点,其实可以将这次战争简单地划分为北线顿巴斯和南线扎波罗热两个战场。其中,北线顿巴斯战场包括现在的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三个作战方向,因为这是去年莫斯科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基本战略目标即“解放顿巴斯”,这涉及到一个军事战略上的全局观念。毕竟,在这里尚有24855 km2的土地有待“解放”。而南线扎波罗热战场则包括南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三个作战方向,这可能将是未来俄罗斯与北约直接对峙的真正前线。之所以将作为联接南北两个战场枢纽的南顿涅茨克方向纳入南线,也是同样基于随后未来战事可能发展趋势的现实考虑。
顺利讨论一下俄军的现行集团军编制。根据对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陆军集团军编制情况的观察,个人认为,现在的俄军集团军可以分成加强与简编两种类型。其中,加强集团军,如在扎波罗热热战线承担主要防御任务的南方军区第58集团军所辖的作战旅高达八个,因此类似于战后苏军时期的集团军规模,只是基本战术单位从师改为了旅。而更多名曰集团军的部队,其实大多数是以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为骨干扩编形成的,由若干摩托化步兵旅(团)和火力、侦察、电子战、无人机等单位编成。因此,大多名号大而实力有限,名不符实。较之于最近一次军改后人民解放军的集团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从基本战术单位的编制上看,作为解放军战役兵团的陆军集团军编成内辖有合成旅和兵种旅两个类型的作战旅及各种作战保障旅。
其中,(1)合成旅即将原机械化步兵旅与装甲旅按一定比例分流、拆分与补充并经优化组合后形成的装甲突击步兵和基本步兵作战单位,也就是合成步兵旅,在集团军内一般编四五个左右的合成旅。旅辖基本二级编制为步兵营和坦克营。根据部队在境内部署地区的地理情况与作战任务,合成旅又被分为轻中重三个类型,其中轻型高机动合成旅部署在青藏高原地区、其他轻型合成旅部署在山地丛林水网地区,中型合成旅(轮式)一般部署在中部战区,重型合成旅(履带)大多部署在中部、北部战区的平原丘陵地区。(2)兵种旅,包括炮兵、陆航、防空、特战旅等。(3)作战保障旅,包括信息保障、战场侦察、电子对抗、工兵、防化旅等。此外,(4)还有卫生营、运输营等单位。
集团军的后勤保障由军委联勤保障部队在各战区设置的联合保障中心负责,在编成内不再设置旅级编制。
这点与俄军不同。战前俄军在陆军集团军内编有一个物资技术保障旅专司后勤保障,但在第一阶段奔袭基辅过程中表明,其根本无法有效实现对现有规模的编制内部队的有效后勤保障。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军改基于国家日益发达的工业基础与生产能力,我军集团军的建军方向在实现机械化基础上,重点突出信息化建设,而重点部队更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反视俄军,由于国家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的长期结构性缺失,打的还是上个世纪机械化意义基础上,依赖人力、比拼火力的传统战争,这是目前战场的一个基本特征。相对而言,去年乌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哈尔科夫反攻胜利的基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获得北约情报-通信体系即时支持之后建立起来的有效战场感知能力。当然,俄军当时举行的东部战略演习直接导致该地区前线兵力空虚,应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二)乌克兰方面
在德国威斯巴登陆军基地那些不止“只是必须要坐下来参与其中”(35)的美国将军与军官的直接参与,并经今年二月“美国国务卿、国防部和财政部的高层与中央情报局”在白宫临时地图室内“对反攻计划进行审查”(36)之后,乌军对此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战争准备,尽管彼此战略分歧颇大。
在战略层面上,乌军在这次夏季反攻中设置了扎波罗热方向的托克马克-梅利托波尔和顿涅茨克方向的巴赫穆特-马约尔斯克两条主进攻轴线,其中扎波罗热方向对俄军威胁最大。如果乌军成功推进至亚速海岸,乌克兰战场的俄军将被截成两段甚至导致战线完全崩溃;而进攻巴赫穆特则被认为是泽连斯基用乌军官兵的性命来维持自己所谓的国际瞻观,也就是力图保持自身颜面,如此政治考量致使乌军兵力高度分散,进而难以达成这次反攻的基本战略战役目的,因此在军事战略上完全是无益之举。事实上,最终乌军在此方向上投入的部队与在扎波罗热战线实际参战的部队数量不相上下,这也是美欧军事部门于此对泽连斯基最大的抨击之处。
在战争准备上,乌军统帅部年初先后新组建了超过15个旅级、10个营级部队,分别归属于陆军、内务部、国家安全局和边防总局;同时对现有部队,根据其在去年战争中的表现、新到北约军援装备的分配情况与预定作战任务,进行了程度不等的全面整编。
由于这些新建或整编部队大多是在原有老部队或预备役部队拆分基础上扩编而来的,因此导致成熟基层军官和职业士官极度匮乏,旅级指挥官及参谋人员缺乏对基本战术单位的实战指挥经验,其中大多数中高级军官还没有接受过军事院校系统的正规军事教育,缺乏基本的军事素质养成训练。
在兵力配置上,扎卢日内采用的是类似当年老蒋发动全面内战进攻山东解放区时“硬核桃”搭配“烂葡萄”的方式。在两条主攻轴线上,将共约六万左右、配置北约装备并接受过短期国外训练的新编(整编)部队,如第47机械化步兵旅、第80空中突击旅等部队作为其中的核心突击力量,其中又分为攻坚旅与突破旅;并辅之以在战争期间业已人员伤亡严重、装备损失巨大、很难达到编制配置数量(其陆军作战旅一般仅有两千人左右),并且老兵基本损失殆尽、战斗力急剧下降甚至相当残破的一些老部队,还包括来自国土防御部队、内务部部队(突击旅)及改编自各色民族主义武装的原国民卫队的一些单位(西方说的军事编队)。其中:
(甲)在扎波罗热方向,以北约装备重新整编后的第47机械化步兵旅作为进攻的核心突击力量,辅之以新编第118机械化旅、第78特殊用途空中突击旅、预备役部队第33机械化旅、国民卫队第12“亚速”突击旅以及第11炮兵旅为辅攻部队,共同组成进攻梯队。同时以新编第82空中突击旅并配属了新编第116机械化旅、第14、第117机械化旅编为战役预备队;还部署了第15炮兵旅、第65机械化旅作为机动预备队(15)。为此,在扎波罗热战区专门设立了第九和第十军(集团军)作为战役指挥机构。
(乙)在巴赫穆特方向,以第80空中突击旅、第5突击旅、新编第3突击旅共同组成作为进攻核心突击力量,并配属新编第113机械化旅、第22机械化旅组成进攻梯队;以新编第21机械化旅、第93、第42机械化步兵旅为战役预备队;将第60机械化旅、第101总参谋部保卫旅、第214特种营编入机动预备队。同时,以第92机械化旅、第67机械化旅、第77空中突击旅在巴赫穆特西北执行牵制任务(16)。为此,在东方作战司令部内组建了“塔夫里亚”作战和战略集团司令部作为临时战役指挥机构。
(二)乌克兰方面
在战略层面上,乌军在这次夏季反攻中设置了扎波罗热和巴赫穆特两条主进攻轴线,其中扎波罗热方向对俄军威胁最大。如果乌军成功推进至亚速海岸,俄军将被截成两段甚至导致战线完全崩溃;而进攻巴赫穆特则被认为是泽连斯基用乌军官兵的性命来维持自己所谓的国际瞻观,也就是力图保持自身颜面,如此致使兵力分散难以达成这次反攻的基本战略战役目的,因此在军事战略上完全是无益之举。
在兵力配置上,扎卢日内采用的是类似当年老蒋发动全面内战进攻山东解放区时“硬核桃”搭配“烂葡萄”的方式。在两条进攻主轴线上,将6万新编部队分别编入核心突击力量。其中,
在扎波罗热方向,以北约装备重新整编的第47机械化步兵旅作为核心突击力量,同时辅之以新编第118机械化旅、空中突击第78特殊用途团、预备役部队第33机械化旅、国民卫队第12“亚速”突击旅以及第11机动炮兵旅为辅攻部队,由此组成进攻梯队。同时,部署了以新编第82空中突击旅为核心,并配属了新编第116机械化旅、第14、第117机械化旅组成战役预备队,并将第15机动炮兵旅、第65机械化旅作为机动预备队(15)。为此,乌军在扎波罗热战区专门设立了第九和第十军(集团军)作为战役指挥机构。
在巴赫穆特方向,以第80空中突击旅、第5突击旅、新编第3突击旅共同组成进攻核心力量并配属新编第113机械化旅、第22机械化旅组成进攻梯队;同时在巴赫穆特西北以王牌第92机械化旅并协同第67机械化旅、第77空中突击旅执行牵制任务。以新编第21机械化旅、第93、第42机械化步兵旅作为战役预备队,将第60机械化旅、第101总参谋部保卫旅、第214特种营作为机动预备队(16)。为此,组建了东方作战司令部下属的“塔夫里亚”作战和战略集团司令部。
二、在成为夏季交战中心的罗博基诺地区的具体部署
(一)开战后,先后出现在战前常住人口仅五百的罗博基诺战场的乌军部队,共17个旅又5个营。其中包括第33、第47、第65、第116、第117、第118机械化步兵旅,第3坦克旅、第82空中突击旅、第46空降旅、第71猎兵旅、第78特种团,第44、第47炮兵旅,国土防御部队第106、第108旅,进攻卫队第14、第15旅,国民警卫队第27旅及第73特种中心(17)。
(二)俄军在此(第58集团军防区)展开防御的部队,合计6个机械化旅、10个团又12个步兵营。其中包括第810海军步兵旅、第38摩步旅、第22特种旅、第69掩护旅、第100侦察旅,第42摩托化步兵师第70摩步团、71摩步团和291摩步团,第7空中突击师第56团、108团,第76空中突击师第237团,第291炮兵旅、第12火箭炮旅、1140炮兵团,国民近卫军第1429团、1430团、1441团、阿赫玛特249营,BARS第1、3、11、14营,原瓦格纳“堡垒”突击队、“沙皇之狼”雇佣兵营(18)。
三、战役的实际进程
在扎波罗热方向,俄军依托由三道密集雷区、反坦克障碍物与壕沟、交通沟防御工程体系和炮兵阵地组成的“苏罗维金防线”进行了坚决的机动防御。将敌人诱入预设阵地,通过地雷、火力给予乌军人员与重大杀伤装备后,步兵分队进行反复争夺,战斗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踌躇满志乌军在此前进的最远距离,只是看见了第一道防线上的“龙牙”(四方锥形钢筋混凝土),向南不过打出了当时被西方媒体快要吹捧上天行将成为此时“宇宙中心”、最大径深不超过20km的罗博季涅战术突出部。而巴赫穆特方向,乌军更不过只是占领了位于城南山脊上的克里希夫卡和安德里伊夫卡两个村庄。
经汉娜·马利亚尔精准统计并附有详尽的进度表后,乌方宣称,三个月的反攻“共夺回12村,248.8平方公里”(19)。而据法国France24电视台报道,自从俄乌战争发生 21 个月后,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南部特别是东部(共)约 17.5%的领土,并一直控制着包括马里乌波尔和塞维罗顿涅茨克、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首府、已成为双方致命激烈对抗的象征巴赫穆特等主要城市(20)。
被西方国家寄予重望,甚至对2024年美国大选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这场“大反攻”,就此颜面尽失,铩羽而归。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这句话,也许颇能反映此刻“集体西方”的援乌现实及其真实心态。而英国的《经济学人》则说得很“文艺”:“在春天军事补给品的流动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在夏天则是一条小溪,现在只是几滴眼泪了”(21)。
在此面临战败与被抛弃的双重背景下,已经被“阿克萨洪水”及其续篇几乎被遮盖了昔日风头的基辅,其实此时有关俄乌冲突最热闹的篇章正发生在基辅内部军政首脑,即拒绝在2024年如期举行下届总统选举的泽连斯基同与之军事战略完全不合的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军之间的内讧上。
此前,泽连斯基已经公开警告军人不得干政并不断跑到前线各地指手画脚,这位因扮演总统而最终当上了国家总统的影视明星,似乎正在重复他那天才儿子魔幻“军事天才”般的行为艺术。同时也开始在军中笼络人心,如近期向四个空中突击旅授予荣誉称号之举,如“塔夫里安”(第79空中突击旅)、“加利西亚”(第80空中突击旅)、“斯洛博詹斯卡”(第81空中机动旅)、“波利西亚”(第95空中突击旅)(22)。而最高拉达(议会)国家安全、国防和情报委员会女副主席别祖格拉娅女士,也在社交媒体是个人账户上公开指责这位上将总司令的无能并要求这位将军“离开”。此前,总司令的助手还被“隐藏在一个(生日)礼物中的不明爆炸装置”(23)炸死,乌情报总局局长之妻也被人下毒,乌特种部队司令及副职也被总统解职。
打得如此不尽如人意,有人自然需要开始寻找理由或替罪羊。
更有意思的是,某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了乌克兰政府需要改变俄乌冲突政策的说教。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理查德·哈斯、查尔斯·库普坎们是这样说的,“现在美国需要带头努力制定一项新政策,将确定可实现的目标,使手段和目标保持协调。美国应该开始与乌克兰及其欧洲伙伴进行战略磋商,核心是促使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停火谈判,将乌克兰的军事重心从进攻转向防御。乌克兰不会放弃恢复领土完整的计划,也不会放弃在经济和法律上对俄罗斯追责。但是乌克兰需要承认,其近期优先目标要从试图解放更多领土转为保卫和重建其余超过80%的领土”(24)。
随后,英国《金融时报》12月1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推动乌军在该国东部前线的关键地点“加快”军事防御工事的建设。并认为这“似乎表明在长达数月的反攻未能实现战略目标后,乌克兰的军事战略转向了防御”(25)。
12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与俄军队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议时表示,“所谓的(乌)反攻发动半年来,敌方损失了超过12.5万人和1.6万件各式武器”。他还说俄军在各个方向上都扩大了控制区域;并强调俄军将继续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利用战场上获得的经验来提升作战能力(26)。
无独有偶,日前乌克兰“1+1”频道新闻报道的滚动字幕显示,“乌克兰武装(力量)已经出现1,126,652人无法挽回的损失”(27)。
此前乌克兰官方已经宣称,这个国家已经动员了120万人。去年有100万名男女被动员入伍,包括领土防御部队、特勤局和边防警卫,是2022年2月之前的两倍。随着乌克兰的进一步动员,乌军不仅征召大量女性,还不得不征召病人。(例如)在基辅某征兵站排队的四名男子中,只有一人是自愿参军,其余的人接到了动员令,其中一人有因事故造成脑部损伤的病史,另一人的脊柱上有金属板,最后一个人42岁。现在前线乌克兰人平均年龄为30至40岁(28)。
人都快打光了,任期行将届满的泽连斯基靠什么继续打下去?难道真要干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我为这个国家、为乌克兰人民,更为乌军基层官兵感到悲哀,尤其是身处前线的乌克兰军人。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作为合格军人的战斗精神与意志是让人敬佩的!可惜他们的政府高官却心甘情感地充当西方国家的代理人并在战争中不断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
这是谁的悲剧,真正的受害者是谁,又是谁不遗余力地制造并持续加剧了这场悲剧,……
当地时间12月1日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将俄联邦武装力量编制设定为220.913万人,其中军人数量为132万。上述新的总统令自签署之日起生效(29)。
俄罗斯的扩军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稳步推进。今年8月,俄空降兵司令米哈伊尔·捷普林斯基上将宣布,将在原第31空降突击旅基础上重新组建第104近卫空降师。还包括将第119和第299空降团分别并入现在的第106和第98空降师(30)。
俄罗斯2024年度的财政预算业已公布。其中,该财年的军事预算将大幅增加,达到空前的10.775万亿卢布(合1200亿美元),占到整个财政预算的40%,这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军事预算首次超过预算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较之2023年的6.8万亿卢布高出70%,是2022年4.7万亿卢布的2.3倍,更是2021年3.5万亿卢布的整整3倍。更重要的是这还仅是军事开支,尚未包括同样重要、同样惊人的安全开支。这些钱将投向俄罗斯军队、情报部门和军工单位(31)。
这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看来普京总统正在为如果基辅现政权战败后,北约成员国甚至美军直接进场的有关俄罗斯国家安全领域进行全面的战争准备。
对于美国人来说,战争历来都是一门好生意。“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是也!因此,如果没有战争,也要人为制造战争,这是华盛顿素来的国策!——难怪美国股市如此的坚挺!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国会所批准的680亿美元军火和其他物资援助,有“近90%的资金实际流向了美国人”。据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统计,根据美国国会批准的援助计划,至少有31个州、71个城市的117条工厂生产线正在为乌克制造武器系统,这些生产线的援乌产品包含“弹簧刀”无人机、“海马斯”火箭炮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在这些生产线之外,还有遍布美国的其他工厂负责为这些武器分包生产塑料、芯片等零部件,或者生产轻武器弹药、被服、医疗用品等军民两用物资(32)。
还有他的亲密伙伴。根据研究机构NHH数据,受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严重中断影响,2022年挪威靠天然气出口赚了3340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239亿)(33)。
几家欢乐几家愁,然而究竟花落谁家?
初稿写于2023年12月3日,完成于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