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的诚信岂能随风而逝!

前几日,在“凤凰网”的“风声”专栏看到一篇文章:《郑州要发钱奖励生育,为啥有了政策也领不到这笔钱?》,心中一直有几分芥蒂。虽已过了几天,却还是有话想说。

在百度上检索,“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对此事均有报道。在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上,的确能查到“郑政〔2023〕19号”文件《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其政策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发〔2021〕30号)、国家卫健委、发展改革委等十七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口发〔2022〕26号)以及《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22〕12号)。

《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规定:“婴儿1周岁以前,每天给予女职工不少于2个小时的哺乳时间。每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在幼儿3周岁以前,每年(周年)分别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自然日)的育儿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各类工资、奖金照常计算、发放。”“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对新生儿入户我市的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家庭分别一次性发放2000元、5000元、15000元的育儿补贴。”该文还规定:“本办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为此,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还专门发布文章《〈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政策解读》。郑州市财政局还发布了信息《郑州市全面实施优化生育政策》一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也转引了《郑州日报》发布的报道《〈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发布》。

据多家媒体报道,《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发布后,却在现实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向街道办申请补贴,街道办称有这个政策,但是没这笔钱,还要等通知;问落户的派出所,派出所说自己只负责上户口;打市长热线,回复称转给市卫健委,市卫健委却回复,还要等实施细则出台;还有人在单位申请产假和育儿假,这个单位的回复更绝:这是市里的政策,我们是县城小单位,和我们无关……

于是,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这些论述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肯綮:“中国本来喜欢玩把戏”,“有明说要做,其实不做的;有明说不做,其实要做的;有明说做这样,其实做那样的;有其实自己要这么做,倒说别人要这么做的;有一声不响,而其实倒做了的。然而也有说这样,竟这样的。”“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仔细咀嚼鲁迅先生的话,分明已将我们想说的话都已说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短则五千年,长则逾万年,自夏朝立国以来数千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统治阶级一贯实行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统治手段首先无非“瞒”和“骗”,当“瞒”和“骗”不起作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此起彼伏的起义,然后就是王朝的更替。而新的统治者也大略知道,“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于是乎就不得不继续使用“瞒”和“骗”的伎俩愚弄百姓,此后就是再一次的轮回。中国古代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治与乱的轮回,也就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当年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民主已经逐步得到完善,并进入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阶段。然而就在当下,郑州市政府堂而皇之发布的红头文件却悬在空中,好似挂在毛驴眼前晃悠的胡萝卜,难道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平日里高喊的“人民至上”呢?高呼的“以人民为中心”呢?难道都随着西北风而消逝了吗?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不仅原先所谓“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来了个180度急转弯,还相继出台了鼓励百姓生育的“二胎”、“三胎”政策。各级地方政府相继推出鼓励生育的各类举措,从购买商品房予以优惠直至直接给予人民币奖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至于这些措施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在一片喧哗之后就陷入沉默之中。如果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政府欺哄人民,不知何以自处。

中国自古就有讲究诚信的优良传统,“仁义礼智信”既是个人“修身齐家”之本,更是“治国平天下”之要。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在历史上传为佳话。“抱柱之信”、“千金一诺”,为世间树起楷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万众一心,群策群力。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下,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失信现象较为严重,失信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切实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建设诚信社会。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把诚信社会的系统化建设提上了议程。建设诚信社会,首先需要诚信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理应在诚信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为百姓树立榜样。在人民至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若是人民政府不讲诚信,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食言而肥,人民群众还能怎么办?

然而,类似失信行为并非一例。至于一些官员随意许诺信口开河,则更为常见。对此,实在无话可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