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已胜论以及加冕杂谈
在认为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人士中,有速胜论和持久战两种观点。持久战应该是占主流的。多数持持久战观点的人认为,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中国才能成为世界第一。我也自认为是一个持久战派,但我可能是持久战派中的非主流。我认为中国已经在持久战获胜,所以我是持久战加“已胜论”者。我以前论证过,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中国已经可以算是世界综合国力第二强的国家了。从九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也隔了一代人的时间,花那么长时间从第二奋斗为第一,也算是持久战了。
这里当然有“成为第一”的标准问题。但我希望大家在思考的时候尽量避免对中国和美国采取双重标准。我建议你先思考一下美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综合国力世界第一的。
我以前也专门写文论证过,我认为一九一六年美国就可以算世界第一了。当然有的人可能认为要到二十年代。这里的差异不算大,算是大体同时代吧。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美国要到二战以后才算是世界第一(这个差异就大了)。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就成为世界第一的观点,大概就对应于中国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已经世界第一;而四十年代美国才成为世界第一的观点,对应于中国还有一代人时间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如果你认为美国上世纪四十年代才是世界第一,那你现在做主流的持久战派我觉得也算标准统一。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觉得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就已经综合国力世界第一了,那我恳请你再仔细想一想是不是也应该承认中国现在基本上是世界第一了。
还要注意一点:世界第一不意味着掌握主导权。有的时候(特别是过渡时期),是任何国家都掌握不了主导权的。但那个时候你仍然可以问谁的相对实力最拔尖。或许我们应该在言辞上做一些区分。恐怕不要使用“老大”这个词了,虽然我之前也经常用。
因为这个词往往不仅意味着世界第一,还暗示占据主导地位。有的人由于不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是占统治地位的世界第一从而否认中国是世界第一,可能是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大这个词的影响。总之,我认为中国目前实力是世界第一,但还不是主导级别。
再有就是我们恐怕要区分实质上成为第一以及获得加冕的区别。后者比前者晚很多年是完全正常的。比如上面说的美国,如果把说法改为“一十到二十年代美国就是世界第一了,但到了二战才加冕”,那么能接受这种说法的人会变多。
我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但我也承认加冕时刻还没有到来。什么时候会是加冕时刻呢?有人希望是一场战争,我希望是美国投共谈判的完成。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加冕时刻。
假如中国未来没有一个明显的加冕时刻,我认为还是会有很大害处的。因为这会搅乱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历程的判断。如果没有一个明显的外部加冕时刻,我建议中国在适当的时候自我加冕,即公开宣称自己已经是综合国力世界第一。这样的话最起码能够让建制派接受这一说法。建制派言论立场基本统一,政治认知的大局就稳住了。
假如外部不提供一个明确的加冕时刻,那中国什么时候自我加冕合适呢?很多人或许觉得建国百年是个好机会,我不赞同,因为时间太晚了。如果那个时候才加冕,意味着从现在开始的一代人时间内都将处于自信不足的状态。我主张:无论如何最迟三十年代要完成自我加冕。如果到了2035年的时候还不加冕或者自我加冕为世界第一强国,我会非常失望。
最后再说一句持久战。“中国已胜利”不是持久战思维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毕竟美国投共也是一场需要双方努力的持久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