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那个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男人走了?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11月29日。
基辛格顾问公司通过一份声明表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已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 100 岁。
他的葬礼将以私人家庭仪式的形式举行。
随后将在纽约市举行追悼会。

基辛格的一生穿越了二战、冷战,也见证了中东剧变、俄乌冲突。
他是美国二战后“最具权势的国务卿”。
或许。
也是美国霸权时代终结的守墓人。
①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1923年。
基辛格生于德国南部,为犹太人后裔。
1938年。
因不堪纳粹对犹太人迫害,全家迁居英国,同年转到美国。
1943年初二战各战场战局正胶着的时候。
20岁的基辛格被美军征召,通过训练后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后被推荐调入师部做德语翻译,诺曼底登陆后转入情报部门,挺进德国期间从事反情报追踪盖世太保官员。
1945年。
基辛格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
1957年。
基辛格出《版核武器和对外政策》一书,批评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核学说,首次提出有限核战争理论,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议,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知名专家,被哈佛大学聘为教授,兼任多个机构和智库顾问。
基辛格借此积极从政,成为共和党温和派大佬、纽约州州长洛克菲勒家族三代木纳尔逊的幕僚,担任其角逐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
1969年至1975年。
基辛格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

1971年7月。
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拉开了“乒乓外交”的序幕。
此后。
基辛格一生访华87次。
1973年至1977年。
基辛格兼任国务卿。
在此期间。
美国在冷战中处于被动局面。
国内。
西欧和日本经济腾飞挤占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庞大军费开支也冲击着美国,经济上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国内反战浪潮高涨。
国外。
苏联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这时期快速增长,核武器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同时受中东战争和孟加拉独立战争影响,美国跟传统盟友间出现裂痕,外交陷入相对孤立。
内外交困之下。
基辛格可谓是临危受命。

1973年1月。
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0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联军为收复之前六日战争惨败失去的土地突袭以色列,以军准备不足,势如雷卵。
谈判期间。
基辛格穿梭在阿以双方。
成功让此前只依赖苏联的叙利亚开始在美苏间寻求平衡。埃及则直接跟苏联闹翻,几年后彻底倒向美国,有效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势头。
至于向来被美国视为后花园的拉美。
基辛格更是煽风点火。
他赞成阿根廷将军贝迪拉推翻同情左翼的女总统伊莎贝尔毕隆,支持智利将军皮诺切特推翻左翼总统阿连德,扶持许多符合美国利益的军头。
1977年1月。
基辛格退出政府任职。
时任美国总统福特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②中美关系走向冰点?▽
基辛格作为中美外交的破冰者。
但是说白了。
也只是时势下的弄潮儿。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没变。
变化的不过是中国的快速崛起让美国如鲠在喉。
就好比近些年。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机关算尽。

2022年5月23日。
美国总统拜登访日期间再度炒作涉台议题,妄称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发起行动,美国将进行军事干预。
在白宫火速“降温”之后。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随后也对台海问题发声,警告美方立场。
他认为。
美中需避免将台湾问题置于双方紧张外交关系的中心。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需要避免直接对抗,“美中缓和敌对关系对世界的整体和平很重要”。

8月18日。
基辛格在接受CNN采访时曾表示:
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后,美国政府就自动带入了与中国对抗的角色。
他认为。
中美两国都有单方面摧毁世界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双方应尝试以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这一“绝对独特的现象”。

2023年1月18日。
基辛格表示:
美中两国需要更充分地相互理解,努力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5月17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刊登了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采访文章。
在长达8个多小时的对话中。
基辛格从外交接触、人工智能技术、美国政客的领导力等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避免中美之间的竞争陷入战争”的话题。
他认为。
美国和中国应当学会共存。
5月27日。
基辛格迎来百岁生日。
6月16日。
据彭博社报道。
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电视采访中。
基辛格难掩对中美关系的担忧,认为中美两国正“站在悬崖边上”,“可能发生军事冲突”。
他强调。
中美必须改变目前的关系轨迹。
彭博社称。
这是基辛格迄今为止对中美间紧张关系“最悲观的言论之一”。

9月23日。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线上参与国际对话。
“我一直深信不疑的信念就是美中之间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当代世界秩序的树立来讲,美中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元素。因此,我希望美中之间尽量把关系做好。”
基辛格直言。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不能忽略中国,真正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
反观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

③让美国再次伟大?▽
2022年6月25日。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伊利诺伊州举行了名为“拯救美国”的支持者集会。
他在闭幕词中悉数罗列拜登政府和民主党人的“罪状”,谴责他们对美国造成的损害。“它(美国)不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特朗普表示。
美国近两年都在衰退,已经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特朗普的话或许有些激烈。
无独有偶。
2023年7月28日。
美国缅因州奥本。
美国总统拜登就经济问题发表讲话。
“我们曾拥有世界第一的基础设施。(但如今)我们排名第十四位。国际人士说,美国的基础设施在世界排名第十四位:道路、桥梁等,我记得,中国过去排在第十七或十六位。现在位列第二。怎么回事?有点不对劲。”

两任总统的话多多少少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作为美国霸权时代的奠基人。
其间。
2023年2月6日。
在纪念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诞辰112周年的活动上。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出席活动并在讲话中表示,面对当今全球挑战,美国内部缺乏团结和凝聚力。

近些年。
从2020年的新冠到2022年的俄乌冲突。
以及前不久的巴以冲突。
尽管老美的养殖业依旧发达。
我们几乎能用肉眼看到美国对国际舆论的掌控正在失控。
“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已经下台。
那么“让我们完成未尽的工作”的81岁老人拜登还能再折腾一届吗?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一位从纳粹德国逃到美国纽约的犹太人,在他不到10年的辅政期间,亲手塑造了几十年的全球地缘政治。
基辛格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