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好好整顿网络社会舆情管理
要论网络舆情,发生在《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身上的事情和现象,可谓非常经典。一方面胡先生发帖量大、话题广、粉丝多、影响大,一方面胡先生说话绕、观点多、立场糊、争议大。最近因为不堪网络言论攻击,发了一贴吐槽,动用了“阶级斗争”一词,结果又是一片哗然。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就不再展开了。扯不清,剪不断,理还乱。我想要说的是,胡锡进的吐槽让我有共鸣,我也曾经多次思考过网络社会舆情问题,中国网络舆情真的到了需要好好整顿与管理的时候了(特注:事先声明,因为涉及舆论话题,会有言论限制的观点。但是,请不要跟我说“言论自由”。我对自由尤其是有边界有范畴的相对自由不反对,但我是坚定的“自由主义”的反对者,“自由主义”在我眼里=自私主义+放纵主义+破坏主义+不负责任+道德低下)。
正常、正规的新闻传媒和评论就不说了,先归纳列举一下网络舆情乱象:
1 . 网络信息与舆论茧房现象已经很普遍,而且越来越严重(各种“圈子文化”现象、各种奇葩论坛和观点频出……);
2 . 网络舆论戾气重、攻击性强,民粹化、极端化倾向已经很普遍,而且越来越严重(什么“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等导致的恶性刑事案件多发、什么“社死”现象、导致抑郁症的、等等……);
3 . 标题党、语不惊人死不休、吸引眼球的唯流量经济,不顾社会效应,只为赚钱的唯利是图的网络营销活动层出不穷。
以上三点,基本上大致构成当今网络舆情乱象、鱼目混珠的“全景图”。从根本上,我做过如下的思索:
一 . 中国社会发展转变的确太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只用了约40年,或者多说一点也就是70多年吧,就达到了西方世界用300多年,或者少说一点也用了200多年发展才达到的现代化程度。沧桑巨变,天翻地覆慨而慷!但是,社会心理的演变适应却是滞后的,尤其是中国几千年沉稳温和的农耕文明一路绵延下来,突遇这种节奏激烈加快,乱了方寸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 . 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乃至族群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被打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事业压力又大,社会心灵呈现广泛游离状态,太多的“游魂”在寻找归宿、寻找寄托而不得的过程中,丢失方向,胡乱撞击也就自然多了起来。加上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不仅是中国自身原本就有的,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各种理念文化纷繁交织,剧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而整个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做出梳理、规整。不仅中国,整个世界一遍变乱交织之中,一锅粥了。
三 . 社会焦虑的情绪发泄。社会焦虑增大,应该说这一点是前两点的结果,网络舆情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便利的发泄出口。
因此,在客观上,网络舆情乱象或许是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必然出现而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和阶段吧。总是这样: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社会就又前进了一步。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中国也有二三十年了,已过了新奇、生疏、摸索和野蛮生长的阶段,很多方面问题暴露的也差不多了。其中,网络社会舆情乱象暴露得应该已经比较充分了。因此,对于此,现在应该要进入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这也是国家治理里面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不能再任由问题泛滥下去。
尽管,中国上网的人虽有十亿之众,但在舆论媒体上注册的用户有多少?希望有机构能够给出准确的统计数据。而这些在舆论媒体上发言的又是多少?也没有一个公认准确的数字。但是总的感觉,我觉得是少数,而沉默的是大多数。所以,要我说,网上的舆论代表不了大多数。但是因为有了话语权,声量大,传得开、传得广、传得远,所以影响大。而且,这些少数人的声音会让社会误解为是社会整体的声音,会扭曲了事实真相。
国衰,社会舆论先乱;国盛,社会思想高度统一,群情振奋!所以,我觉得该需要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