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再议
因为上一篇写过以后,关于克己复礼又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在把最近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实际上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已经打上了很深刻的礼的痕迹。
比如餐桌礼仪。前几天和朋友讨论饮食健康问题的时候说到,其实我们的餐桌礼仪就是为了好好吃饭设计的。比如要有好的吃相,不能狼吞虎咽,不能抢食,要细嚼慢咽等等。如果我们在餐桌上能把这些礼仪持守好,那么基本上就不会有暴饮暴食,也会避免过分的肥胖。谦谦君子哪里会肥头大耳?
那么为什么要克己复礼呢?是因为圣人希望经由外面的礼的约束形成人的内心的自我管理。如果人人都能持守礼,形成习惯,则社会和国家就不会出现大的冲突,国泰民安才是君民共同的福气。
当一个人在礼的问题上做得比较好,做到内外比较一致以后,行为上就会体现出“义”来。不论公义还是私义都会做的很好。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解放军。纪律严明实际上就是礼仪约束的紧实,由外向内形成习惯以后,我们的战士通常表现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在困难面前,还是面临危险,都能很好地做到以人民利益为重,先人后己的精神。实际上解放军已经成了我们社会的最后的道德楷模。
当义被践行的很彻底以后,特别是公义做得好,就会表现为仁。仁的本意实际上就是不分人与人的差别都会予以善待的意思。“一视同仁”即此。“为人民服务”是仁的现代解说。共产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就是因为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经常有人说因为老子批评孔子倡导仁政,所以就好像实行仁政是虚伪的,是愚民的,是不彻底的。这是一个误解。老子的观点是大家都不要有太多的欲望需求,所有的人都朴素一些,憨厚一些,每天浑浑乐乐,天下自然安宁。但是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代无法实现的。是在有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不能维持的状态。物资极大丰富以后,基本欲望的满足已经成为不值得关切的事情以后,才可能实现。而现在,能实行仁政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扶贫,消灭绝对贫困是很不简单的。欧美发达国家虽然普通人的生活比我们平均水平要高,但是,对于绝对贫穷的扶助是肯定没有我们好的。
再往上就更不容易了,这里就不说了。
从这个脉络看过去,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为什么靠法律不能完全禁止腐败?
那是因为腐败的人群通常在私义上甚至局部的小团体的利益上没有亏输。而法律是比礼还要低的手段。“法立,盗贼遍地”,古人诚不我欺。要彻底战胜腐败,唯有坚决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执政者从内到外践行仁与公义。当然,腐败还有一个原因是上位者不够克己复礼,上梁不正下梁歪,才导致了腐败的窝案。
所以不论是从个人健康的角度去看,还是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倡“克己复礼”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