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上因为个电影吵起来了,各位是真的没事干了吗?

500

舆论场到底是什么?

就是容许各种声音存在——有站在国家民族大义呼喊的,有站在大众私利疾呼的;

有站在道德高地谴责各种现象的,有为了抬杠而抬杠的;

有站在敌人视角抹黑攻击的,有站在爱国主义坚守大义的;

有人退休了还在舆论场扮演各种搅屎棍子,有人在职场却还是只能顾自己的“调休与否”;

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写文章;

有人在装专家各种受访,有人埋头苦干在科技攻坚最前方;

有人吃着瓜吐着槽还嫌事情不够大,有人被囚困在大众聚光灯下疯狂数钞票;

有人直播各种擦边球,有人老老实实为农民带货;

有人吃得脑满肠肥,有人饿的隐匿在角落里;

有人网络上疯狂爱国遵纪守法,有人私下各种违法乱纪,雇人洗白;

有人在深山里种树,有人在城市里铺路;

有人在晒千万收入,有人在为蛋糕痛哭;

有人在摩天轮下因为一杯奶茶相信爱情,有人在家里歇斯底里想要自由;

有人在马路边等过红绿灯,有人骑车开车疯狂闯撞;

有人在废墟里哭泣生存如此之难,有人在海鲜盛宴旁嫌果汁不够甜;

有人拿着屠刀种族灭绝,有人在背后拱火点烟。

舆论场到底能有多么混乱?没人知道,但是万万不能轻易下场被带偏。笔者曾经无数次说过,舆论场存在一个自我平衡的极致——当某一种异常现象出现的时候,只要时间够长,什么都可以回归平常——平常的意思就是被新的话题所取代。如今的时代就是能够容许各种杂音存在,这是言论自由的表现——是个人,是个话题,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都可以放开让人群来争论。

社会上的事情和现象,没有对和错,毕竟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发声的,每个人又都有局限性——自然而然,见仁见智,公婆各有理——要想在舆论场搞出个“武无第二”就是在自欺欺人。即使看起来有多数人“背书 站队”,也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是对的(一群人睁眼瞎又不是少见的)——即使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但是“乌合之众”毕竟也是常态——这就是为何舆论本质上是很容易被操控的——大众的个人视角和局限会出现叠加尤其是拿着所谓的“共情”更容易把大众的智商按到地上摩擦。但是少数人是不是也是对的?毕竟又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未必,这个话最好还是仅仅局限在自然科学等科学话题上最好,但凡涉及那些从大众中来又到大众中去的话题,还是不要玷污这句话了。

不管是理性吃瓜,还是随便下场骂街,很多事情看看听听就好了,把心思放在世界和平上也比扯闲篇高级不知道多少。鸡毛蒜皮放在大众舆论场也成了泄私愤的大话题;世界和平放在大众嘴里也能彰显高大上的真性情

在一个大染缸里,不被染色根本不可能;在一个众生喧嚣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能理性吃瓜,不要乱下结论,认同舆论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一切交给时间,便是最大的智慧了。

舆论场说到底混乱嘈杂就是“聪明人”太多了——像狗尿苔一样雨后沿着屋角呼呼啦啦蔓延开来;“傻瓜”太少了——站在埋头苦干,仰望星辰的人干着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却由于满足不了大众的“低级趣味需求”始终不会占据舆论场的C位,不过这反而是最好的。

最后提一嘴,社会上这几年动不动就搞什么“年轻人躺平”的话题——这就是变态版本的“90后是扶不起的一代”,但是现实是一遍遍的无情打脸,完全符合笔者的观察,只有一少部分废柴在网络上骗取流量(当然这些人本质上不过是换着法子“挣钱盈利罢了”)——然后试图“代表”绝大多数实干的年轻人。简言之,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会有这种“少部分群体”试图“代表”绝大多数人的现象——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应该被关注到的,也才是社会前进的真正内生动力。

中国不存在所谓的占据绝大多数的“躺平族”,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没事干的人”,睁开眼,但凡看看线下真实社会,人们发现的还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在为生活而努力,只不过大家也都懂得了如何享受生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