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分,破防了!

作者|  大表妹

来源|  影探

从我们记事开始,就被反复叮嘱记住三串数字。

110,119,120。

警察,消防,急救。

这9位数字与每个人密切相关,是遇到危险的本能反应。

《良医》截图

500

今天单独讲讲120。

影视剧集中每当拨打120后,下一秒就见镜头切换到救护车“嗡~呜~嗡~呜~”的驶向医院。

却很少有镜头对准院前急救。

即专业急救人员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500

2018年,东方卫视出过一部纪录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是全国首部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

豆瓣近万人打出9.4高分。

观后都在感叹上海的医疗资源和人文关怀,急救工作的心酸与幸福。

如今时隔5年,B站再出一部。

500

相同的班底,同样的聚焦。

此次记录的是重庆、杭州、天津三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B站9.8分,豆瓣9.2分,但看过的人不足2000。

很想讲讲这群人。

总是被我们忽略,却是与死神赛跑的第一棒。

「中国救护」

Emergency

2023.9.30

500

500你好,120

2022年11月,天津。

清晨,年近花甲的老刘突然在办公室倒地,不省人事。 

同事们惊慌失措,紧急拨打了120。

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迅速派出救护车,赶到现场。

500

医生申润坤一边询问发病时间,一边拿出心电图机准备打心电图,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就在此时,老刘突然出现叹息样呼吸。

呼吸成叹息样,是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之一。

此时必须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直线下降10%。

500

申医生当机立断,放下心电图机,进行心肺复苏。

刚按没几下,又出新变故。

护士张皓刚连上的心电图机显示:老刘出现室颤。

心室颤动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500

此时心电图乱成一团,老刘状态也极差,必须马上除颤。

除颤仪充电,电一下——按压——再充电,电一下——再按压。

随着除颤仪的一声声工作声响,滴~滴~嘭!

好像电在观众的心上一般。

终于,人回来了。

申医生判断老刘是高侧壁心肌梗死(心梗),必须尽快送医院。

500

然而。

刚松一口气不过三秒,还未待司机安排好救护车周围清障,以保证顺利出去。

心电仪器的实时监控显示再出变故。

老刘的第二次室颤发作!

24小时内出现2-3次的室颤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电风暴”,情况极为凶险。

此时最重要的是稳定住患者的生命体征,尽快送往医院。

500

申医生一边按压心肺复苏,一边招呼担架入屋,迅速将老刘抬上救护车,前往就近医院。

在车上开氧气,给多巴胺,增加心排血量。

一路疾驰,直接推进抢救室。

当申医生给医院医生通报病情时,医院医生都不住的夸赞:

“你们太厉害了!”

500

原来,老刘在院前急救时,一共除颤了3次。

不要以为没出血就不致命,此时的死神早已在老刘面前转了又转。

申医生3次除颤,相当于给了老刘3条命。

但120医生和护士们来不及欢呼,就要转身离开奔赴下一场考验。

她们还是忍不住感叹——

这是张皓护士最成功的一次抢救。

500

因为足够快。

据统计,在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复苏,可能有半数以上会被救活。

老刘同事拨打120够快,拨打后清晰说出地址,还有人专门等在楼下引路。

更幸运的是,老刘同事会做心肺复苏,两人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轮流给按。

500

再者,申医生等人的处置够快。

抢就的快,复苏的也快,老刘在救护车上时就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五天后就出院了。

这在申医生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也是难得的存在。

纪录片开头仅10分钟,就如此惊心动魄。

后面的故事,不止如此。

500你好,普通人

120,见众生。

有人幸运,有人不幸。

杭州,夜晚九点,中国美院附近。

一位外卖小哥撞到道路护栏,满嘴鲜血,路人见状打了120。

医生许媚一行人接到急救中心呼叫,迅速前往现场。

外卖小哥满嘴鲜血几乎讲不了话,但被抬到救护车上时,嘴里还念叨着:“还有一单没送。”

500

紧急送到医院后,挂号需要个人信息。

急救员陈佳来三连询问小哥:“家人在哪里?有朋友在吗?有医保吗?”

没想到小哥的回答令人震惊——

“不治了,我的命不值钱。”

500

情急之下,急救员看了小哥的微信和通讯录。

结果更加意外。

手机里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备注全是客户。

好像一座孤岛,无一人可求助。

在急救员和许医生的耐心开导,还说了医院绿色通道可以先垫付一部分钱,小哥终于同意挂号。

500

但住院需要人陪同,特别是小哥痛在腹部不能走路。

急救员将小哥通讯录里的电话挨个打了过去,试图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的人。

不知道在急救员打电话的这几分钟里,小哥在想什么。

是否在想他这半生奔波,究竟为何?

500

好在,终于有个同事愿意来看他,可惜同事目前在40公里外。

许医生一行放心不下,决定陪着小哥一起挂号,导演组也一直在照顾着小哥。

在凌晨两点,小哥的同事赶来了。

500

在同事的口述下,我们窥见了一点点小哥的故事。

小时候被养父母领养,16岁时养父母抛弃了他,此后他就一直一个人,这么多年。

在杭州没什么朋友,两人也是跑外卖认识的。

朋友给小哥带了点吃的,还请导演组帮忙照顾下小哥,就走了。

因为第二天他也还要工作。

500

人生在世,本就是各自下雪,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

所以生活啊,它苦涩如歌。

但也不是全无希望。

你看。

在事故发生现场,有同样在外奔波的外卖大哥帮他把电瓶车扶起放好。

有女孩拨打120,等在事故现场直到救护车来,细心交代小哥受伤情况。

500

500

在小哥上救护车后,急救员给小哥的顾客打电话说明情况,顾客体谅的没有投诉。

在医院里,急救员抱着劝他要治疗,医院也紧急开通了绿色通道,保证最基本的救治。

500

还有朋友,愿意为了他往返骑4小时电瓶车,穿越整个杭州来看他。

小哥你看。

有这么多人在为了你的生命在奔波,你的命,很值钱。

500你好,生命

120,是窗口。

正如总导演任茹在采访时所言:

“它可以同时深入到家庭与医院,所有情况都是完全突发的,我们能通过救护车这个窗口,看到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意外时最真实的反应。”

它很难对一个故事深度挖掘,那就记录真实的刹那。

500

一位老太太在家里陷入不明原因昏迷。

调度员接到患者儿子的电话,在询问患者具体地址和姓名等信息时,患者儿子一度十分不耐烦。

“那个昏迷,七八十岁了,快点吧,救人吧,别说了。”

“叫消防过来吧。”

500

救护车一边迅速出发,一边试图再次联系患者儿子,谁料患者儿子电话打不通了……

待救护车到达小区后,更让人生气的来了。

单元门有门禁,没人开门进不去。

这可急坏了急救组,一边狂敲门,一边再次联系患者儿子。

儿子在电话里说:你们快点得了……

然后又说:谁告诉你们30号楼了……

好家伙,地址报错了。

500

等见到患者儿子又发现,他喝酒了,口齿都不清了。

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还好患者老太太还有意识,是和儿子生气吃了40片安眠药,现在需要紧急送医院洗胃。

急救医生交代患者儿子带好医保卡、身份证和现金去医院。

患者儿子又矫情上了:现金明天再给行吗?

500

还有更奇葩的。

妻子在路边被撞,120紧急将其送往医院。

丈夫到达医院后,听闻要交押金,拿出手机余额展示:“我卡里就10块钱了”。

医生叫直系亲属来签伤情告知书,他以为要交钱,拒签。

“我是她老公,我可以不管。”

“人还在医院,我走了。”

很难评,不评了。

500

当然,也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

老头子身体不舒服,老太太给他肛门里塞了颗大蒜。

问其原理,曰杀菌。

500

在重庆,饭也可以不吃,牌不能不打。

有人因输不起,打架受伤;有68岁老汉,因打了个通宵,昏过去了;有人因摸了一手清一色好牌,激动过度,一问三不知。

还有人牌桌上直接脑卒中(中风)。

还是牌友发现他手里有二四条,把三条打出去了,警觉地发现不对,马上打了120。

麻将没和,人差点糊。

500

摄制团队就这样真实跟拍,记录。

用超600次急救任务,成百家庭的人生起落,构成9集。

它并不歌颂,只是提供了一个窗口。

用短短9集,让观众了解救护车内的方寸之间,也体察芸芸众生的情感流动。

有九十五岁高龄的寿终正寝,也有三十几岁突如其来的告别。

有歇斯底里,也有默默坚守。

500

选择的三座城市,各有特点。

重庆地貌特别,救护难度高,因此重庆首创视频急救系统“渝视救”。

可以通过点击短信链接,实现调度中心对报警人的面对面指导。

500

杭州互联网程度高,首创城市救援智慧大脑。

在发生危急案例时,调度中心可通过内部网络对部分红绿灯信号进行控制,节约时间。

500

天津速度快,是我国目前120响应时间最快的城市之一。

从接到报警到120抵达现场,最长不超过9分钟。

还用院前医疗告知系统,在转运途中将患者信息发送到医院,便于入院后迅速抢救。

所以遇到医生护士在救护车上操作手机时,不要吐槽在玩,更可能是在救命。

500

看完纪录片,想感谢所有急救人员,也想系统地学学急救知识。

比如心肺复苏,比如海姆立克。

还有打120后,一定要快速准确说出具体地址,有条件时派人到路口引路。

毕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珍惜今天,珍惜生命。

它很值钱。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