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电影中直接把张桂梅对党的自白给删去了

【本文由“海边缘”推荐,来自《张桂梅原型电影惹争议,“六公主”再发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shiyijiangnan
  • 故事片是可以虚构的,包括人物传记故事片。

人还没死呢,虚构,可以虚构问题是灵魂不能变啊

因为父亲酗酒导致女儿不能读书,改成酗酒的母亲。。我的老天,在农村找个酗酒的母亲多难?

现实中,第一个采访张桂梅,报道她想要建女校,帮助她筹钱办校的是女记者;兜里只有五块钱路费,宁愿自己走6个小时山路回家也要给她捐钱治病的是女村民;刚刚做完手术,摘掉肿瘤,都要马上回去上课的还是女老师...... 

但是电影中,却变成了酗酒家暴的妈妈;体罚且把女学生当成假想敌的女老师;和“意外怀孕”为了照顾家庭辞职回家当家庭主妇的女人。

贫困山村极端的女男不平等与乡亲们对她的帮助,是她成立女校的初衷,

而电影却统统归为:她没有男人,她是残缺的女人,只能用事业来填补。

如何削弱一个女性的力量感?

塑造一个死去的男人,并让他成为她的精神支柱,死了也要活在她的回忆里。

张桂梅曾多次在采访和纪录片中提到自己的精神支柱: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电影中直接把张桂梅对党的自白给删去了,是觉得党拿不出手,还是觉得人民见不得光吗?大家在电视中看见张桂梅时刻配带党徽,在电影中有么有么?

就连张桂梅几个党员重新宣誓电影也是闪过!!

这就是为了去国外评奖而拍的!

戏剧源于生活,但影视作品不是纪录片,不必做到完全还原现实,可并不意味着主创就能随意抹黑女性、篡改公众的集体记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