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一个小庵堂里的两句联语

500

这是一个小庵堂园子里一块小无牌上刻的两句联语,说的是粮食和对造物者的感情。

上面一句“三餐不忘农夫苦”倒是很容易引发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因为自从李绅写了《悯农》,中国人就是读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长大的,我们对粮食的情感曾经就跟脚下的土地一样深厚。因此,要是希望中国人在捧起一碗白米饭的时候,本能的感恩佛主,那有点勉为其难,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太明白粮食是怎么来的了!

今天看这两句联语,仿佛让人看到两级浮屠。上面一级“一粒常思佛主恩”,这类情感和认知,我想恐怕仅限于佛门中人了。让人感叹的是第二级“三餐不忘农夫苦”。

这种我们曾经很熟悉的情感和认知,今天离我们脚下的土地似乎也越来越远了,甚至要高高的仰望才能看得见的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所消耗的粮食绝大多数已经是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所生产的,传统印象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几乎难觅踪迹了,而这还仅仅是过去几年间发生的事。再往后十年二十年,随着植物工厂技术,随着人工合成蛋白质技术、人工合成糖的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涌现和成熟,传统农业将被现代科技彻底改写,我们所熟悉的农业和农民将要成为历史名词。

那么问题来了,几千年来,我们深深依恋的对土地的情怀和对粮食的情感还能长久的保有吗?我的判断是悲观的,它们终将被人从我们的身体里悄悄地抽走。

这样看来,这块小木牌是不是又像一只锈迹斑斑的船锚呢?曾经紧紧维系着它和船之间的那条缆绳不知什么时候“砰”的一声绷断了,它孤独的留在了水底,而船远远的开走了。作为船上的乘客,我们今天回望这只船锚,你我的心里该有怎样的感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