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笔记7
目前读到赵武灵王(赵雍)去世的时候。
一、胡服骑射其实是军改
当今对胡服骑射都说是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等技能是有问题的,仅仅靠学习服饰和骑射技能是解决不了军队强大的。这里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悖论驳斥这个说法。那就是胡人的服饰和骑射胡人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赵国学习了之后没多长时间就把胡人打败了。而对胡服骑射最熟悉的胡人反而是失败者。我的结论是,胡服骑射更多的是军改的标志。就相当于绍伊古想要军改,那一定要去演练场视察一样。赵国整体的军改思路是骑兵轻型化,由传统骑兵阵地战改为长图奔袭的运动战。身穿胡服代表抛弃重型盔甲改为轻甲。据书中所写,传统重骑兵单兵负重大概40斤,根本不可能长途奔袭搞运动战。就算人可以移动的时候卸甲,但是马永远是托着这么重的辎重。书中还提到了马奶酒,也是为运动战的军粮补给。而且战国中期就出现了大量的铁质武器,也大大的降低了武器的重量。至于骑射,意为在马上射箭。这也是运动战必要的技能。传统骑兵都是阵地战,胡服骑射实际上就是改变了传统的骑兵作战方式。由以前的阵地战改为了运动战。胡服骑射以前骑兵都是“摩托化”,军改之后改为“机械化”。二者的区别为,以前的骑兵想要奔袭,那必须带很重的物资补给。并且在战斗前必须做战斗准备,不能在运动中直接投入战斗。而军改之后要求骑兵轻装简行,减少需要的物资补给。并且在运动中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不需要进行战前准备。
二、战国中期到了比烂的时候
在战国各个大的诸侯国逐渐称王之后就到了比烂的时候,因为各个国家相互掣肘想要单方面打击一个诸侯国是不可能的。能够斡旋成功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被“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内部出现了问题。嬴稷继位之后,中原各国联合进攻秦国让秦国丢了函谷关被迫割地是因为嬴荡举鼎死了,这时候的秦国政权是非常混乱的时候。这对于中原各国是非常好的战略时机。同样燕王哙禅让子之也是燕国政权最动荡的时候,齐国趁虚而入打到了燕国首都。在战国各大诸侯国称王之后,迎来了比烂的时候。尤其是各国权利交接的时候是最容易被进攻的。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