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电磁炮的问题

权当留一个记录。

电磁炮用电磁轨道加速金属疙瘩,形成高速动能弹,撞击物体形成杀伤,由于初速大所以射程远,超过现有的火炮很多倍,所以被“青睐”。然而这个东西美国搞了很多年,无奈去年下马了。

为什么?电磁炮不是很牛逼的一种炮吗?

了解一下电磁炮的缺陷,并且几乎是很难客服的缺陷,就能大体明白,美国电磁炮为什么会下马,这和这项技术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研究没有关系,都会遇到。

核心问题就是精度低。即电磁炮无法达到命中目标的精度,简单分析一下:

一是金属疙瘩(弹头)在轨道高速滑动引起高温和不可控(量)的磨损,即影响金属疙瘩的质量也影响轨道的平整性和寿命,即便是用架托推动弹头,也同样必须面对架托与轨道的磨损问题(火炮身管内的烧蚀磨损情况是身管寿命和精度的“罪魁祸首”)。弹头磨损和轨道磨损,都会影响落点精度,没有精度或者打不准,一切都枉然。

二是弹头(架托)设计成适合卡住轨道的结构,这样金属疙瘩往往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轨道加速不能旋转弹头,导致空中飞行的气动复杂,铁疙瘩不好加制导器件,加了会增加电磁动能弹的复杂性和成本。

以上两点都影响精度,而且现实中都很难克服,比如想客服摩擦导致的磨损,用磁悬浮技术约束弹头,没有摩擦,但那同样影响精度,因为非接触式磁道更不好将弹头约束在指定的出口角度上。

二是作战效能并不好,可以从毁伤效能和使用成本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动能弹的毁伤就是靠动能高速洞穿物体,其毁伤力仅限于洞穿的空间多一点,没多少扩散性,不如同质量火炮杀伤力大,爆炸还是比高速撞击破坏性大,除非动能弹刚好洞穿目标的敏感设备,稍有偏差电磁炮弹就对目标毫无损毁性。实际上老外做过动能弹撞击杀伤力的试验,效果不怎么样。

其次电磁炮发射成本并不低,一个是耗电很高,舰艇要专门预留足够的电力余量才比较合适,不然会挤占别的装备的用电。另外,制造这样的金属疙瘩还真不算便宜的,轨道也不便宜(磨损厉害换的也快,这可比换火炮身管难多了贵多了),射频也很低,加上占地又大,使用方面怎么权衡都不适合。另外金属疙瘩(弹头)制造也需要更好的材料,算下来没那么便宜。

总之电磁炮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效能,基本上否定了列装量产的可能性,我国同样也难以克服这些基本问题,这是原理性问题,故我国的电磁炮研究大概率也要搁置。

但这个技术可能是有用的,比如用来加速现有的炮弹、火箭弹或别的东西是可能的(或者别的需要加速的场合),这也能增加传统炮弹的射程,但技术实现就和电磁炮研究一样,同样需要克服一些技术困难(毕竟复杂性提高了),但可能成功概率大于电磁炮,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