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走“贸易立国”之路吗?——与“九边pro〞博主商榷

不能同意九边先生的观点。九边先生大作《几个月过去了,脱去长衫的孔乙己们咋样了》立论是错误的,不客气的说,属典型的公知式的忽悠:14亿人的中国,啥时候也不可能靠洋大人赏饭过活和致富。

九边先生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是错误的。中等收入国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不是你生产的东西有没有人买——那只是血汗工厂和打工仔层次的观点,只能混口饭吃而不能致富不能自主。

有关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体要想升级成为发达经济体,关键是看它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能否成功转型升级。就产业结构而言,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摆脱压榨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和打工仔模式和层次,整体上由拼低廉劳动力的低附加值生产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中高附加值生产,为国民提供大量中高收入就业机会。是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要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卖产品可是大不一样。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与血汗工厂模式的区别是,前者更多地生产别国需要、非常想生产却没有资本没有技术和能力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后者则生产别人需要、也有技术有能力生产但不屑于生产的东西,两者都要卖东西,但实际上大不一样的,前者能支配市场甚至定义市场定义需求决定价格,后者则完全被市场支配,在买家面前几乎没有议价权。14亿人口大国,就应该是全世界先进知识、技术和产能的主要控制者和最大市场,达到能定义技术、定义市场、控制产能的境界,而不应像九边先生所说的,整天低三下四讨好列国求洋人买自己低端产品的低端血汗工厂,那样会永远被别人压制在底层。而且,14亿人的生产能力太大,你求人家、人家也不可能没完没了越买越多。中国要想挤身发达国家,首先就必须摆脱九边先生想让我们绑定的血汗工厂思维

九边先生关于中国“贸易立国〞的观点也是误导。贸易对中国很重要,但对中国这样14亿人大国来说,〝贸易立国”的口号是错误的,不可能持续的。中国既有的“大进大出”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已经是14亿人全民生产然后卖到全世界,这种模式己经运用到极限了,走到头了。中国的制造业生产实际已经深刻冲击了全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把人家美欧日韩的制造业打得稀里划拉,人家的“工业明珠〞已经没剩几颗并且剩下的那几颗已芨芨可危朝不保夕了。不管中国与西方关系如何、不管中国人如何想“拥抱〞人家,人家都不可能继续让你这么干,人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制造业都关掉,全靠进口中国产品过日子——咱换位思考,换中国人你愿意这么干吗?所以,我认为,不管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好也罢坏也罢,中国的工业化是如此成功又如此巨大,西方走上保护主义都是必然的,否则他们将来可能啥也不剩了——当然,他们搞保护主义,最后也仍然可能是啥也不剩。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今后能保住目前的贸易份额就不错了,不可能再指望无限扩张下去,否则别人还活不活了?中国当然要继续努力稳住西方市场,同时必须大力开拓发展中世界市场。今后中国规划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绝不能如九边先生般嫌贫爱富只盯着西方国家,要高度重视新世纪新形势下发展中世界蕴藏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机。中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已经有能力与发展中世界形成垂直分工。从欧美强国的发展进程看,人家当年贸易扩张的重点也是放在落后的“新世界〞——请回忆一下当年列强们开拓和争夺殖民地的疯狂,而列强彼此之间都是搞重商主义保护主义互相防范互相封锁的,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贸易关系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中国要继续重视贸易,但不可能再走大进大出单循环的“贸易立国”之路,中国得接受贸易份额不可能再有大的突破的现实。中国今后必须走科技立国之路​,掌握高端科技和高中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力,力争与其余世界形成垂直分工,避免同质竞争,同时大力扩大本国需求,努力成为世界最大市场,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双循环”。掌握了技术、控制了产能,还拥有大市场,想不成为发达国家都难!

最后还要说一句,我完全赞成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友善的国际环境,努力与世界各国包括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搞好关系发展合作,中国也应该继续高度重视和努力拓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但不管怎么说,大国在世界上立足,首先要把最根本的事情——比如,今后是靠自己干还是靠别人赏饭吃——搞清楚。根本的问题上绝不能犯糊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