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比唯物史观更高明的历史观
【本文来自《新中国编纂的清史,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数字14位
我觉得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公正性,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对历史的基本尊重。我反对任何形式的意识形态挂帅编历史的方法。
历史是所发生事件的集合,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观意识形态的影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我们对历史的最基本的尊重。如果编纂历史时,受到某种意识形态的约束,那么,我们所编纂的历史,就无法向后人交代。
历史是多元的、是多维度的,对历史的解读也必定是多角度的。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只能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读。如果我们在编纂历史时,只从一种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那么我们所编纂的历史就无法展示历史的多元性,多维度性。
我觉得,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应该把历史做成百科。修史只需要尽量收集资料,尽量客观呈现所发生的事实,让读者自行提取归纳总结,而不要老是想着用意识形态做结论。这样,我们所编纂的历史,才能真实、全面、开放,才能向后人交代,才能为大家提供真实、全面、开放的参考
1,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哪里来的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历史?
2,历史史料是人留下来的史料,是人记录的史料,不是上帝记录的史料。
3,编历史的人不是二氧化硅,是人就有立场,有世界观,价值观,有主观意识。何来的客观?除非史料会自己跑进书里面去。
4,史书都带有强烈主观意识,从来没有不含主观意识的历史。现代学者早就承认历史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同样方中国史,剑桥编的一般叫《剑桥中国史》,哈佛编的一般《哈佛中国史》,把编者放在前面,就是告诉你这部史书带有强烈的此编者的意识形态。如果真有一种叫“客观”的史书,就不会分出剑桥、哈佛等无数版本出来。总不能有一个剑桥的“客观”,又来一个哈佛的“客观”,那还叫客观吗?
5,清史的编者是新中国是受马克主义指导的党,编的史书天然就应具有唯物史观,也必须是唯物史观,这才合乎逻辑,否则才是不正常的。
6,历史带有导向作用,代表一个国家过去的经验总结和未来取向,关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发展道路。正因为如此,西方什么剑桥,哈佛才热衷给世界各国编史,就是要通过编史输出西方历史观和意识形态,抢夺历史解释权。
7,排除上面等等不论。
唯物史观本身就是最为深刻的一种历史观,是分析历史洞见历史指导历史编写的正确方法。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比唯物史观更高明的历史观。或许将来有比唯物史观更高明的史观出现,但至少现在为什么不用?只有西方愚民者才不敢用。
我看有的人不是怕意识形态影响,而是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