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专供禁片大结局,从全网骂到全网夸
有这么一部神作,开播就引起了现象级的反响和热议,而且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年。
它粉丝遍布全球,曾被全网夸庄严、传奇、深刻、宏大,也曾被全网骂“闹剧”“笑话”“烂尾”。
它就是《进击的巨人》。
早在2021年,《进击的巨人》漫画就迎来了完结,从此之后,对作品和作者的谩骂就数不胜数,如今,连载十年的动画版也迎来了最终的尾声。
无论漫画结局如何,它终究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十年的大梦,而且是激荡的、曲折的、甚至幻灭的梦。
01
动画版《进击的巨人》完结,好评如潮!
2009年,漫画《进击的巨人》横空出世,从一开始,那猎奇的设定、恢弘的史诗感就属于带给读者一点小震撼的作品。
2013年,动画TV开播,《进击的巨人》点燃世界的十年正式拉开帷幕。
即使多次因为敏感话题遭下架,它的影响力也从未因此减弱,反而日渐扩大。
日本时间11月5日零点,《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完结篇 后篇》最后一集放送完成,不少观众连夜打下了好评。
最后一集的剧情既还原了漫画的跌宕起伏,又对漫画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动,打消了很多观众的担忧,也圆了很多巨人迷的梦。
有观众看完结局直接怒吼:“谏山创应该给马趴跪下!谏山创你就感谢马趴吧“。
因为对漫画中争议巨大的几处进行了较多处理,有的地方是展开,让人物变得立体、逻辑变通畅,而有的地方则几乎删去。
不过曾经让读者最难以接受的名场面之一——“那种事不要啊”,在动画中变得更夸张了。
艾伦窝囊脸,简直比漫画更生动更窝囊了。而在漫画中,艾伦对将自己母亲吃掉的巨人的态度上,本来是艾伦从英雄沦为小丑的疯子反派滑铁卢,在动画中通过演出稍稍缓解了一点这样的观感(然而并没有太大卵用)。
改得比较好的是阿尔敏对艾伦发动地鸣屠杀80%人口的看法。
漫画中,阿尔敏好像马上就认同了艾伦的做法,这不禁会让读者有些阴谋论,即使艾伦的理由是为了让阿尔敏成为救世者,但阿尔敏的反战思想在漫画中,似乎没有胜过精致利己主义。
建议将三笠开除主角团,反正谏山创不爱她
在动画中,则给了阿尔敏这个人物更多原本属于他的底色。他发动谈之巨人的力量,与艾伦展开博弈,尽管无法阻止最终的屠杀结果,在艾伦说这都是我的错的时候,阿尔敏还是选择共同承担灭世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紧接着就表示,让艾伦在地狱中等待与自己重逢。这样既表现了阿尔敏的反战思想,同时又展现了他重情重义、负责的一面。
对三笠和艾伦的情感处理,也做了一点小处理,虽然三笠这个人物早就已经成为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存在,但送花情节,疑似站在三笠身边的老公在动画中消失了,给了他们的爱情最后一点肯定。
当然,无论如何,动画也无法改变原作漫画的烂尾,而且总体来讲还算是尊重原作的呈现。
这必然还是会导致部分观众,时隔2年依然会破防:“我是什么很贱的人吗看到艾伦说自己不想死想和大家呆在一块,真破防了”。
这句话出现在了本花的朋友圈中(不是本花哈),具体截图就不方便透露了。
无论如何,《进击的巨人》已经在各个舞台彻底落下帷幕,如今也可以冷静地聊聊它,在本花心里,它整体上仍然是一部有着巨大瑕疵的佳作。
02
人类终于回想起被谏山创支配的恐惧
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被巨人支配的恐惧。
伴随着震撼的音乐,墙外的巨人闯入城中,虐杀、吃人,这一幕震撼了屏幕前的观众,也拉开了长达十年的故事。
帕拉迪岛的百年平静被一朝打破,艾伦眼看着母亲被巨人生吃,在仇恨的支配下,他加入了调查兵团,势要杀光所有巨人。
没想到揭开的却是触目惊心的真相,帕拉迪岛的岛民,甚至自己,才是罪恶的源头。
我同学都是巨人,连我自己也是巨人,我还是吃了我爹才变成的巨人,我爹是破墙的元凶,我整个民族都是巨人,我们才是历史的罪人。
原来他们是“恶魔的后裔”,艾尔迪亚人,曾利用巨人之力屠杀其他种族,被马莱人打败并关在岛上。
屠城的无脑巨人,也是他们的同胞。
而这样的悲剧,已经轮回上演了千年,艾伦在经历了这一切真相的挖掘后,曾经的愤怒按理说应该变得荡然无存。
但是并没有,即使发现了妈妈是自己害死的,他依然将那种愤怒保留了下来。
而且最终决定发动地鸣,“海的那边,是敌人,杀光了他们,是不是就自由了呢?”
但是,艾伦的挚友们无法放任艾伦灭世,他们已然和艾伦的正义与自由背道而驰,最终他们赶来,站在了艾伦的对立面。
世纪之战,终于打响,三笠亲手砍下了艾伦的头颅,巨人之力消失,巨人都恢复如初。
艾伦早就知道这个结局,但依然选择了这个结局,看似能打破所有注定的命运。
然而3年后,被地鸣毁灭了80%的岛外世界渐渐恢复,帕拉迪岛则疯狂扩充兵力,防止报复。
在巨人之力已经消失的世界,谁又敢保证就不会出现战争呢?
故事讲完后,本花曾一度对《进击的巨人》要表达什么感到迷茫。
说它的内核是民族矛盾、历史仇恨,发展到后几话显然已经有点撑不住这样庞大复杂的思想了。
有读者觉得它更多还是像少年漫一样,表达着心中的愤怒和对自由的向往,然而放在如此沉重的背景中,这份少年心气又显得有些幼稚和无解。
03
最后的告别,再见,《进击的巨人》
对于这个结局,依然可以有千百种解读,但毫无疑问的是《进击的巨人》绝对烂尾了。
可以说这个结局是满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败于人性的幽微,可以说它表达着人类的纷争才是日常,无论做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种根本人性的悲观。
可以说它告诉了我们将力量、权力,交给普通人也只会造成无谓的伤亡。
可以说它表达了一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无论原因被解构了多少重,曾经追寻的真相变得多么面目全非,依然要保持愤怒和理想的情绪。
也可以是自由与现实的交锋,墙内或墙外,没有谁能在现实的压迫下保持无代价的自由,艾伦付出了他沉重的代价,他的伙伴也是,甚至海的那边的敌人也是。
它可以延伸出很多成年人会赞赏的内核,然而无论怎么解读,《进击的巨人》在最后,都没有把它的表达做得很好。
本花曾经写过《咒术回战》的严重问题,2年后回过头来再看《进击的巨人》,发现它们的问题其实非常相似。
虽然都在故事情节走向、角色塑造、精神内核上都产生了严重割裂,《进击的巨人》更是因为结局脆弱而产生了争议,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作品比起前期总体水准严重下滑。
经典咏流传
也正是这种总体水平的下滑才造成了全方位的割裂。
抛开结局立意不谈,对整个结局的推进,谏山创显然选择了敷衍。
画到最后,对所有人物已经几乎失去了塑造的耐心,对整个世界也没有多少像样的表达,结局部分更是找不到几张代表性的单张。
其实在本花的个人倾向中,对这个结局并没有什么意见,甚至也悲观地认同。片尾,幸存的艾尔迪亚人在叶卡派的带领下变得狂热,成为了崇尚武力崇尚战斗的国家。
阿尔敏等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外交,阻止他们向外扩张,结果他们应该是失败了。
ed中的世界,科技不断发展,进入赛博朋克般的未来,但斗争不曾停歇,埋葬艾伦的树见证着世界的发展和毁灭,最终,核弹将城市夷为平地,将世界还给自然。
直到牵着狗的少年在废土找到了树洞,开始新的循环。
这种对人性的刻画,以及因为人性的幽微对世界的悲观预测,其实相当常见。
也许谏山创画着画着,向往和平的理想与对人性的不信任产生了冲突,自己也感到无力而放弃了精心创作。
也许是如他当初所说,想让所有读者记住他,和他的作品而放纵任性。
也许是他无力再把控宏大的故事架构,无论是哪一种,《进击的巨人》这种前后水平的割裂,都造成了巨大的遗憾,那便是本可以登上神坛的作品,失之毫厘便谬以千里。
虽然不完美,一代曾经带给世界一点小震撼的作品终有尽头,这是最后的告别了,再见,艾伦,再见,阿尔敏,再见,利威尔兵长,再见,《进击的巨人》。
本文编辑:DKYING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