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汞味带甜是怎么判定出来的?
【本文来自《珍惜生命!警惕化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的“沉默”杀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莫谈国史
你可以把0.1毫升原液稀释1万倍变成1升溶液,再尝这万分之一的溶液,你以为“0.1毫升就能致人于死命”,这个结论是空想出来的吗?
二甲基汞味带甜是怎么判定出来的?
二甲基汞常温下液态,易挥发,剧毒,0.1ml致死.
DMM的甜味不是舌苔品尝出来的,这是它挥发时的味道,而且也不是什么甜味是类似呋喃酮或者甲壬酮的那种轻微水果味道(类似老版中华牙膏那种复合果香)。以前作死时我用金属钠和金属汞制备钠汞齐然后在低温下直接和液体溴甲烷接触制备过这玩意儿,产率72%,轻微嗅这鬼玩意儿的味道之前要连续吃一周的重金属排除药物还得连续打半个月左右的巯基乙醇,有螯合剂药物储备就无所谓了,0.1ml你要是闻了连续几天啥也不做就等着抖得和隔壁老王的帕金森一样吧。
嗅这些高危化学品的气味一般都是有备而来,不然就是在给死神让路——就像塔崩一样虽然我没胆子制备,据描述说有微弱水果香味,这些都是大难不死的少数幸存者们带来的珍贵信息,芥子的大蒜硫醇味也是饱受痛苦的受害者留下的回忆。
DMM的毒理并不是它本身分子具有猛毒,而是穿透人体和动物血脑屏障后进入脂肪含量高的大脑后被生物作用再次还原为金属汞造成的,汞离子使脑内蛋白和神经递质发生永久性坏死和变性并阻断神经传导,是很稀少的几种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定点攻击的神经毒素之一。少量嗅几下然后赶快开始排汞螯合不会有生命危险,DMM正常情况下在体内最长滞留期有半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