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古诗词后人很难超越?

其实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的学习和创新也讲究一个“性价比”。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也都有自己发展的红利期,过了这个红利期剩下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内卷”。而诗词正是这样一个领域。

如何理解文学发展中的“性价比”呢?关于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在其他回答里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一个文艺样式的发展基本都会经历萌芽-发展-高峰-停滞-僵化-衰退-消失这个阶段,这是一个大体上呈抛物线的发展形势。而这个文学样式发展的红利期,就在萌芽和发展阶段——就如同任何一个商业领域一样。

这是因为,艺术发展的本质是感知和表达形式的演进。这意味着艺术给人的冲击力,除了内容本身之外,还在于其新鲜感。如果我们把艺术的形式比做是“瓶”,将内容比做是“酒”的话,那么文艺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每个时代都有新瓶装新酒,次之是新瓶装旧酒,最后才是旧瓶装新酒。

为什么旧瓶装新酒反而排在最后呢?举个例子,前些年有部一度出圈的改编戏曲——《三堂会审伽利略》,这是典型的用中国的传统曲艺形式改编伽利略生平,然后宣传现代科学理念的一部戏。此外,这些年还有一些相声、评书演员用评书、相声、太平歌词等形式来改编《海贼王》、《哈利·波特》、《指环王》等欧美通俗文学作品。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初见到这类作品的时候,肯定会有新鲜感。但是,也就是看个新鲜,再让你看个十部八部类似的作品,你也会觉得没太大意思。而且,如果这个创新真的是非常好的话,也不至于只有这寥寥几部。说到底,中国的戏曲虽然有很高的成就,但是戏曲本身的表达手法、样式都已经很难满足大众的期待——在这样一个CG技术能让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年代,单单在戏台上让演员用对唱和简单的肢体表演来传达思想,的确是有些落后了。

这就是说,一个文艺样式,当它的形式走向僵化之后,即便为其灌入更好的内容,但其也难以承载这些内容。那么,一个文艺样式为什么会逐渐走入僵化?这与“性价比”和“红利期”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一点,搞学术研究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我们说,一个学科在发展初期,整个学科都处在萌芽阶段,你很容易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深耕。你只需要说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并且做到自圆其说且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可,就很容易开宗立派。可是,等到这个学科发展成熟,你发现你能研究的方向就越来越窄、越来越细化了。这个学科发展下来,几百年的文献就足以让你穷经皓首,而你想说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也越来越难——甚至你会发现,就算你真的刻意哗众取宠,说出一些与主流不同的观点,可能也会在偶然间发现,这个观点在几百年前就被某个不知名的学者说过了。

这就如同是研究《庄子》和研究网文,毫无疑问是《庄子》的文学成就更高。但是,《庄子》诞生之后两千多年,每朝每代都有人研究,想要在历朝历代的名家之外再有所创新,难度之高可以想象。而网文是一个当下还在发展的事物,特别是很多小众网文类型,可能你稍微多做点研究,就能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这大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大于努力”了。

说回到文艺的发展,其也存在这样一个情况。任何一个文艺样式,随着其不断地发展和成熟,这个领域的作品肯定会越来越多。那么,对于后来的创作者来说,想要学习这些作品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且前人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几乎把各个路都给堵死了。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你有远超前人的才华,但是非要走这条路,则需要付出远超前人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所以一种文艺样式发展到成熟阶段就会趋于僵化,也是因为在这个形式上继续“内卷”的意义已经不大。如果你选择继续走这条路,那就面临学习了前人的各种经验却超越不了前人(比如前面提到的《庄子》研究)的情况,体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是各种模仿、借鉴而难出新意。如果选择不走这条路,那么自然也就会走出另一条路,而原来的高峰也依然会是高峰。

还是用大多数人熟悉的作家作品举例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但很显然以《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水准,其较之于大小李杜差得远。如果曹雪芹专攻诗词,是否可以超越李杜呢?有这个可能,但概率不大。可同样的创作功力,换到小说这个赛道上,曹雪芹就在话本小说之外开创了文人小说的路子,且一出手就是顶峰。如此一来,李杜依然是李杜,而曹雪芹也是曹雪芹。

至于说什么工业时代的意象还没有体系化之类,那反倒是细枝末节。因为一个非常明显而清晰地结论是,即便工业时代的意象可以发展成为成熟的审美体系,那么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不会是古典诗词这种形式,而是更符合现代人表达习惯的现代诗或者其他形式。在这个角度上说,即便现代诗有所成就,但那也是现代诗的成就,与古诗词是两回事。这样,古诗词依旧是难以超越的。

所以,对于是否超越古诗诗词这事,根本上说就是是否要超越一个成就很高但已经过时了的东西。当然,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只有中国,比如英语文学中古典十四行诗、日本传统的俳句和歌等,在今天其实也都是式微的,其所遭遇的也都是与中国古诗词类似的情况。但除了一些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之外,也很少有主流的作家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创作了。

毕竟,大家都被“卷”怕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