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还是人才多,如果把古诗词里面的“马”都换成“狗”会如何?
笑喷了。
偶然在知乎刷到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把诗词中的马都换成狗那将会是怎样一个意境?
关于马的古诗词确实非常多,因为马在古代社会确实太重要了。无论是战争,还是长途旅行,都离不开马。而这两个题材,又是古诗最常见主题。所以古人写马太多了,名句也层出不穷。
本来,马出现在古诗中,一定是雄壮有力,而换成了狗,就带有一种莫名幽默。
不得不说,提问的人很有才,激发了大家创作热情,搞笑回答是一个接一个。
最高赞回答梗点特别高

首先这个“细狗”就很有网络精神了。
什么是细狗?

细狗这个梗,本来是指你行不行,

后来因为行不行,引申成为,凡是那啥那啥女性的,都叫细狗,可以理解为面首或者入幕之宾。
就是这么一个细狗。
细狗之所以在这里特别绝妙,因为原句是“瘦马”,什么是瘦马?扬州瘦马啊。
电影《投名状》里面女主角就是一个扬州瘦马

就是找一些漂亮的小姑娘,教她们琴棋书画,长大后卖给有钱人。
明朝所谓“秦淮八艳”,统统都是扬州瘦马
在马致远写这首小令时期(元朝》,瘦马还不是那个瘦马,正如小姐当年也还不是这个小姐。要不然马致远也不可能会这么写,他的瘦马还是正经瘦马啊。
所以“细狗”换“瘦马”真的是绝了。

更绝的是,底下马致远换成了狗致远,更富娱乐精神啊。
评论区同志们纷纷表示折服。

人才啊,实在是人才。
今年笑点都指着这个了。
次高赞回答也很有意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千古名句,当然有很多人还在争论什么龙城飞将是谁。有说飞将就是飞将军李广嘛,这话实在抬举李广了。作为迷路小达人,李广对匈奴作战主要经历就是一再迷路,一再失期,何德何能啊他。
龙城是什么地方?古代匈奴单于王庭所在地,匈奴人游牧,本不建城,为了祭天需要,才修了一些建筑,称龙庭或者龙城。

卫青北出长城,大破匈奴,胡马之后不敢过阴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彻底胜利。

所以这龙城飞将肯定是卫青。古人说武将最大功勋,莫过于卫霍。就是因为他们俩北出长城数千里,让胡马再也不敢来犯。
这“胡马”改成了“胡狗”,好像气势更足了点。想一想似乎真有道理,连胡狗都不敢过来了,胡马不是更不敢过来了?
这么一改啊,还真更有说服力了。
和这个类似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狗戍梁州。”

更有说服力了。一人加一狗,就守住了梁州,更加有气势。
所以这古代诗词,马和战争息息相关,有名的诗太多了。光陆游就有好几个,换成狗都能成为笑点。
“铁马秋风大散关”,改成“铁狗秋风大散关”如何?想想这个场景,秋风大散关下,一条铁狗,很有意境啊。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改成“谁令骑狗客京华”。
这类似的,所有骑马换成骑狗都有奇效。
来来来,上骑狗图。


笑不活了。
白居易受害更多啊。难关被贬去江州这么愤恨,都司狗了,能不凄惨吗?

其它能整活的古诗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行找出带马诗句,换成狗,且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