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站队,从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说起

在巴以冲突发生以后,网民又有一片混战,又是亲以色列的和挺巴勒斯坦的,水火不可交融。个人觉得在国际事务中,凡事有立场,遇事讲站队,其实还是维持着一种过去的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思维方式。

 

西方的以夷制夷和中国的万隆会议精神

中国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中,有倾向性,但也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是一个很高妙的外交选择。西方殖民者在帝国统治时,在其殖民地往往采用了一种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派。然后靠拉的一派来统治,而被打压的一派也不希望它完全消灭,而是作为一种对拉的一派的制衡的力量存在。而拉拢哪一派或打压哪一派完全是看当时帝国主义政治的需要和派系的力量来决定。

举个例子,在中东,美国就是很明显地拉拢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逊尼派来打压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而在冷战时期,美国拉拢信奉回教的巴基斯坦,而对亲近苏联的信奉印度教的印度,进行压制。而中国完全不是这样的路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尊崇着周恩来总理以来的万隆会议的精神,与世界各国都尽量和平友好相处。所以,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都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在某些热点冲突的地区,中国往往与各个当事国都有着良好的关系,都能够说的上话。

再举个例子,在俄乌战争中中国立场是中立,同时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保持着沟通的渠道,希望他们能够促成和平,与西方各国一边倒的立场不一样。而在中东地区,中国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管是逊尼派的沙特,不管是什叶派的伊朗,中国都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种中立的立场对伊朗和沙特的复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居然也能保持得不错,甚至于军事上的合作,采购技术也是可以谈的。若不是美国的阻拦,中以的关系还会更上一层楼。这和美国一边倒的立场完全不一样。所以这是中国的优势,会在扮演世界和平促进者的角色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巴以冲突的水更深

有人说巴以冲突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死循环,一个人很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你截取不同的时间段或者民族立场来看待。所以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期待一个简单的答案。中东的历史和巴以冲突的历史错综复杂,已经转了无数个弯了。

举几个例子,当年以色列列国的时候是西方国家当中最倾向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而西方的左翼人士是支持以色列,而把阿拉伯人国家视为英帝国主义下的阿拉伯王公贵族的走狗集团。而现在完全反转,左翼人士基本上对巴勒斯坦人有深深的同情,而把以色列视为对阿拉伯人压迫的象征。

现在争斗最激烈的哈马斯组织,其实在一开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人支持下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制衡立场比较缓和的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而现在以色列肯定觉得当年是养虎为患。而哈马斯组织又与真主党的关系极其密切,而在阿拉伯几个国家中真主党又是反对党,所以在阿拉伯国家亲沙美和亲美的执政党对哈马斯也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动机倒不是为了支持以色列,而是为了防止国内的在野党势力做大。

所以在中国作为一个域外国家,有没有必要像美国一样完全卷入一个千年的政治纠葛之中呢?这对中国、对世界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像我们这样的是对中国在世界扮演和平的角色是有期许的。

 

周恩来的存异求同的“万隆精神”

在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中,我觉得周恩来的“万隆精神”,真的是一种神一般的存在,看上去平平淡淡的几行原则,其实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千年的生存智慧,我们应该仔细品一品,“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个人觉得这里面反映了一种儒家文化里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金律,这比动不动就要人选边站的西方的主流媒体思维,不知道要高明到哪里去。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站队,对一个当事人的立场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对想要探究事物真相的人,想用理性思维而非用情绪来理解问题的人,我们就完全不用急着跳进这些很深很深的水里。

500

本文由公众号:【虞奇花】(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