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吊儿郎当的痞子,在无数个夜晚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张学友最后悔的事之一,是他曾经在90年代拒绝了一位男孩为他创作的作品。而这首作品,后来经过男孩自己的演唱,红遍了大江南北并成为其代表作。张学友多年后翻唱不得不付上版权费。
这首作品是《爱我别走》。而这个男孩,就是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张震岳。
提起张震岳,大家第一时间出现在脑海中的多是他帽子反戴、络腮胡、打耳钉、黑墨镜的扮相,再加上有些慵懒又赖叽叽(非贬义)的嗓音,使得张震岳散发着一股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随性气质。
在2022年的综艺节目《我们的滚烫人生》上,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曾问起张震岳拿过几次金曲奖。阿岳自己都记不得,回答错了。
这种随性的气质不止体现在阿岳的外形和性情中,也体现在他创作、演唱的歌曲里。但就是这些貌似随性、不羁的作品中,却大多有着温情、治愈的内核,成为了疗愈精神内耗的一剂良药。
青春少年张震岳
张震岳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一个叫南方澳的渔港,他的家庭是台湾本土的阿美族原住民家庭。
儿时的张震岳就听到了很多世代相传的民谣。由于家住在海边,张震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水汽、阳光和海风的环境中。不知道是不是受居住环境影响,这种元气满满的感觉成为了张震岳绝大部分歌曲创作中的底色。
张震岳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夏天。儿时的玩伴们经常会在午后去到阿岳楼下叫“张震岳、出来游泳”,阿岳就会衣服都不换、飞快地冲到楼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海边畅游。哪怕是上课,阿岳都会选择能够眺望远处的窗口位置,方便摸鱼。
每当傍晚降临,原住民只要有酒、有吉他、有热食,他们就会有音乐,“吹着海风、弹着琴、唱着歌”的生活陪伴了阿岳的整个童年。这是张震岳初始的音乐启蒙。
上到国中,他加入了当地教会的福音唱诗班,跟随一位牧师的儿子学会了弹吉他以及一些当时的流行歌。再后来进入高中,张震岳的同学鼓励他“阿岳你唱歌还蛮好听的,要不要试试去比一下”,就这样,张震岳借了一把吉他,去参加了1991年第9届木船民歌比赛,最终获得冠军。
现在来看,无论是阿岳本人,还是我们这些听众,都应该感谢那位同学。如果没有他,或许今天乐坛就没有张震岳这个名字了。
在9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圈,飞碟唱片和滚石唱片是当时的两大巨头。前者更偏重偶像派,后者则比较注重挖掘歌手的个人特色。
获得民歌比赛冠军的张震岳选择了与滚石唱片签约。两年后,也就是1993年,张震岳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就是喜欢你》。
如果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或许不能算是一张在商业程度上比较成功的专辑。毕竟专辑里没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
但这张专辑也有它的可贵之处。它代表了青涩但也质朴纯粹的张震岳。专辑里的很多歌曲都和张震岳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比如写自己居住环境的《海》;写自己儿时音乐启蒙的《福音》;最有意思的是《讨厌夏天》,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傲娇,嘴上说讨厌,歌词里却都是偏爱。
这一时期,滚石唱片还没有完全把创作权交给张震岳。公司对张震岳的定位是阳光、开朗、温柔的唱跳大男孩,专辑的同名主打歌也是一首翻唱的歌曲。MV里的张震岳和现在相比青涩到几乎认不出。
转年,张震岳发行第二张专辑《花开了没有》。这次滚石找来了李宗盛、伍佰、王治平等老牌制作人为阿岳操刀,唱片内容也从上一张的青春阳光转向成人抒情。由于风格相对大众化,再加上张震岳个人创作比例不高,这张专辑并没有体现出太多阿岳的个人特质,市场反响也比较一般。
坏男孩张震岳
也是在1994年,由于没有考上好大学,张震岳应征入伍去服兵役。在当时的台湾,有很多歌手如果服兵役之前没能走红,回来往往就会糊掉,失去昔日的关注度。然而,张震岳却打破了这个魔咒。
在义工团,阿岳结识了志趣相投的学长——阿蒙。两个人约定在阿岳退伍后组团。
组团初期,阿岳和阿蒙在高雄市的一家乐器行进行创作,在街头卖唱,以翻唱已成名的歌曲为主,期间偶尔穿插两人的创作。张震岳第三张专辑的同名歌曲《这个下午很无聊》就诞生于这个时候。
1年后,累积了更多创作与演出经验的进阶版张震岳,加盟魔岩唱片。随后,张震岳发行第三张个人专辑《这个下午很无聊》。从这张专辑开始,张震岳【慵懒的嗓音+随性不羁的创作】的个人风格开始逐渐成型,并在此后2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持续进阶。
最典型的作品就是专辑里最出名的《爱之初体验》。这首歌的歌词比较口语化,直白浅显,也不押韵脚。比如“你认识了帅哥~心像寒冷冬夜”这4句,一句一个韵脚,读起来其实并没有很多歌词那种诗意、流畅的感觉。但这就是张震岳的个人特色。
曲的部分可以多说一些。在《爱之初体验》这首歌中,比较能体现张震岳随性特质的地方主要有这么几点:
1、节奏变化的随性
《爱之初体验》的主副歌呈现出了泾渭分明的节奏变化特征。主歌的部分多以连续均匀的八分音符为主(蓝色),副歌则多以连续四分音符为主(副歌):
一般来说,流行歌曲的主副歌节奏反差不会呈现出这么泾渭分明的变化。但是对于张震岳来说,这种随性的变化反而成了这首歌的特色之一。
2、副歌谱写方式的随性
一般的流行歌曲,特别是偏重抒情的歌曲当中,副歌的部分往往会呈现大跨度的起伏或者向高音推进。
而在《爱之初体验》中,副歌的起伏并不大,依然比较平稳。无论是音高还是音程关系,都没有和主歌呈现出太明显的对比。这也能看出张震岳有自己的一套创作思路,比较随心所欲,不会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3、调性转换的随性
除了旋律本身的音程关系,致使《爱之初体验》主副歌音高差别不明显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副歌用到了比较经典的小三度转调。
主歌为B♭调,副歌转G调,使两段的音域更加集中,听起来更加平稳。然后又接回主歌,同时再转回B♭调。随性自由的词曲创作,使这首歌的个性更加鲜明,也成为了张震岳职业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一年后,张震岳发行了专辑《秘密基地》。这张里包含了那首曾经写给张学友被拒后拿回来自己唱的歌曲《爱我别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首歌是写给别人的。《爱我别走》较之上张专辑的《爱之初体验》,旋律性更加流畅入耳,但是个人的随性气质却薄弱了一些,是一首“足够好听,但不那么张震岳”的歌。
紧接着,时间来到千禧年,张震岳出了一张叫做《有问题》的专辑。作品如其名,这张专辑里的很多歌曲真的非常“有问题”。
最直观的一个标志是:在这张专辑的封面右下角,出现了一枚脏标,上面写着“需经父母辅导,内涵限制级内容”。
专辑当中,有一部分是常规的抒情歌曲,而剩下一部分歌曲,大多则呈现出了“歌词开放、露骨,曲调轻佻、不羁,加入当时比较冷门的电子乐元素”的特点。这些歌曲连张震岳的妈妈都听不下去,告诫他不要再写这种歌。
但话虽如此,这张专辑却进一步明确了张震岳的音乐风格特点。至此,阿岳完成了从痞帅偶像到坏男孩的蜕变。
这种“放飞自我”也延续到了阿岳的演唱会上。那时候的他甚至会在演唱会或者现场表演时露屁股,表演的内容也都掺杂着色情元素,游走在被禁与否的边缘。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张震岳也鲜少再有像《爱之初体验》《爱我别走》这样脍炙人口的流行曲目,更多的是自己在彼时每个阶段的内心写照。尽管他的表达方式非常露骨甚至残酷,但十分贴近生活,即使放到现在来听依然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不一样的张震岳
2007年,张震岳再次迎来了自己音乐风格的重大转型。这一年,他发行了专辑《OK》。
从商业流行度的角度上讲,这几乎是阿岳最出色的一张专辑。脍炙人口的《思念是一种病》《小宇》《再见》等曲目全都出自这张专辑。
比起前一个阶段中的轻佻、露骨,这张专辑的曲目虽然依然可见张震岳随性的创作成分,但歌词的基调更加阳光、积极,开始更多地给人一种积极的感觉。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此前一年,张震岳为他人制作唱片的经历——为歌手元若蓝创作、制作的专辑《爱×无限大》。
这是歌手元若蓝的第一张专辑,特点是元气满满和积极阳光,这一点在专辑的同名主打歌中可见一斑。而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就是张震岳。
是不是感觉有些惊讶?一首这么元气、少女的作品,竟然出自吊儿郎当、痞气十足的张震岳之手。由此也可以看出张震岳不拘一格,随性创作的特点了。
或许是因为这张专辑的创作经历,为张震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转年创作自己的《OK》这张专辑时,阿岳对于歌曲气质的拿捏显得更加驾轻就熟,同时又不失个人的创作气质。
以《思念是一种病》这首作品为例来说吧。这首歌的副歌是齐秦创作的同名老歌,而主歌则是阿岳自己重新写的新段落。
齐秦原版的《思念是一种病》几乎是一段体式的结构,整首歌基本就是“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这一段反复循环,更加突出抒情的成分。
张震岳版则把这段保留作为副歌的同时,也在节奏上进行了细微的改动,加入了更多随性的处理。
简单做了一个对比图,大家可以看下:
齐秦原版的曲子,很多音是放在前一拍反拍的位置上,时值以四分音符为主;而阿岳版则将这些音整体往后移,落在后一拍的正拍上,音符时值也缩短到八分音符。所以齐秦版的这段旋律,听着比较灵活多变,但也不太容易抓住节奏;而阿岳版的听上去更稳、更干脆一些,比较朗朗上口。
而他新创作的主歌部分,不同于副歌处的中规中矩,这段主歌的律动则是非常丰富的:
大量切分音、附点的使用,大量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的活用,都极大地丰富了主歌的律动,随性且自由。
《再见》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处理方式。“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我听到过两个版本,一版是将“也”放在后一拍正拍上,另一半是“也”提前到前一拍的前半拍和“见”连上。阿岳自己也两种唱法都用过,这也是一种随性的表达方式。
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阿岳的创作也变得更加“正常”了。当年的坏男孩气质慢慢褪去,他的歌曲开始愈发治愈和温情。
转年,张震岳又解锁了一个牛逼的成就——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和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3位前辈组成了“纵贯线”组合。
在当时,有很多人质疑张震岳,何德何能跟另外3位大佬平起平坐。那这里就不得不提两个张震岳的隐含优势了:
1、张震岳的鼓奏能力非常强,而纵贯线所欠缺的正是鼓手
2、张震岳的创作维度,可能是纵贯线成员中最广的
第1点应该不难理解。主要来说说第2点。
纵贯线的另外3位成员都是大佬毋庸置疑,他们所创作的经典歌曲数量也是比阿岳只多不少。但阿岳所涉猎的风格,或者说歌曲所运用的创作元素却相比另外3位显得更多元一些,既有传统的抒情,也有一些偏摇滚、朋克,以及说唱、民谣的东西。
换句话说,纵贯线不只是要有几个能把歌写得好听的创作者,也要有能驾驭各种风格的多面手。在同属滚石唱片的歌手里,张震岳刚好就是最符合的。
纵贯线时期,张震岳贡献出了《公路》《归来》等传唱度较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延续了《OK》专辑温情的创作基调,同时又更加的积极向上。
一直到2013年的专辑《我是海雅谷慕》,张震岳都一直秉持着这种气质。《走慢一点点》《别哭小女孩》等都是十分治愈、温暖的作品。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开始更多地对社会人文等话题有了更深入的探讨与反思。
回归山野的张震岳
近些年的张震岳,主要活跃在综艺节目上,发行作品的速度开始减慢。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创作能力似乎也稍稍有所衰退。
但所幸的是他歌曲当中的精气神依然有所保留,比如19年的EP《远走高飞》当中的同名歌曲,依然保有着自由且治愈的底蕴。
最近写给潘玮柏的《梅雨季》或许是能反映当下阿岳创作态度的作品。虽然没有《爱我别走》那样的惊艳入耳,但是仿佛一个老朋友一般,用温暖平淡的口吻把往事娓娓道来。他依然还是那个能够疗愈人心的张震岳。
如今,张震岳开始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家庭和人才培养中。上个月的23号,张震岳为相恋5年的妻子补办了婚礼,有了自己的家庭。
另一方面,张震岳开始在一些综艺节目当中以导师的形象出现,带出了不少优秀的选手,为音乐界输送了不少新生力量。
到现在,张震岳也已经出道30年了。而他本人也已经年近半百,从一个吊儿郎当的痞帅男孩,蜕变成了德高望重的乐坛前辈。
纵观张震岳的前半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同时,他的经历也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缩影:
年轻的时候,以意气风发的形象开始了精彩的人生,是无惧无畏的青春少年;
而后经历起落,开始用一些尖锐的表达和夸张的行为,来批判、讽刺社会的怪象,成为了看似吊儿郎当,实则内核稳重的大男孩;
随后渐渐看淡一些事,开始温情的表达,虽然仍是关注社会状况,但作品中更多的是释然和洒脱,慢慢人到中年成为了有担当的大男人;
最后回归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虽然创作锐意不再,但偶尔还会用音乐表达一些所思所想,开始有成为一代宗师的苗头。
但无论怎么变,在阿岳看似不羁的外表之下,他的作品中永远都有着疗愈、温情的底色,正如他万年不变的扮相一样。这或许也是阿岳长久不衰受人喜爱的原因吧。
(完)